晋豫旅游三人行

Yiyi

<p class="ql-block">金秋时节的三晋大地,天高气爽,舒适宜人。按照事先约定,我们晋豫游三人,于9月2日早8点驾车从济宁出发,走日东高速,经菏宝高速、新晋高速,穿越太行山,穿越大小几十个隧道,一路行驶顺利,中午1点半钟到达晋城。在晋城东,吃了山西名吃一一烙饼卷馓子,要几个小菜,特别滴上了山西老醋,一时间,饭菜飘香,非常可口。带着饭菜余香,我们开启了山西之旅。</p> <p class="ql-block">旅游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山西晋城阳城县北留镇的全国五A级风景区一一郭峪古城,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建于明代崇祯八年。这里,城墙高耸,壁立万仞,墙基坚固,角楼矗立。高墙内,居住几百户人家,房屋建筑久远,大都在三四百年之前。清灰色的建筑,楼阁错落,风格迥异,雕梁画栋,令人观叹。尤其那些木雕建筑,都是用了当年山西的优质木材,在能工巧匠的凿刻下,镂空出千万种华彩,有花鸟鱼虫,有凤凰麒麟,有蝙蝠祥云,有五谷丰成,有牛羊耕畜,有狮兽狂吼,有黄鹂鸣翠,有飞龙蛇舞,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古城西首,我们驻足,细致观看建于1654年的前清建筑永安门。此门是全石结构,虽有部分斑驳脱落,但整体框架刚立挺拔,蔚为壮观。门上“永安”二字为当时山西巡抚吴姓题写。门外翁城门额“来爽”由陈敬廷伯父陈昌言题写,有“东来紫气西来爽气”之意。汤帝庙,是整个建筑群最为壮观景象。在阳城县至今仍有上百座汤帝庙,这里是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个。始建于1341年,距今已有680余年历史。庙中的戏台更是体现了山西人民的建筑智慧和艺术水平。让人凭古怀今,叹为观止。时间匆匆,虽没尽饱眼福,但留给了我们印象深刻,记忆长远。</p> <p class="ql-block">郭峪古城,是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被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又有“中国乡村第一城”之称。郭峪村还是明代顺天巡抚张鹏云,清代刑部侍郎张尔素,明末清初大富商王重新的故居所在地,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长大成人的地方。村落古建面积达18万平米,有城垣城楼、官宦府邸、宅第民居、庙宇祠堂、店铺作坊、苑囿园林、门楼影壁、水井、遗址等。现存传统院落在建筑格局、形式、材料以及工艺等方面保持原状,整体设计和营造均出自当地工匠之手。</p> <p class="ql-block">在城门即将关闭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一处博物馆,用诚意说服了正要关门的馆员,让我们有幸看到了当年的试举答卷和印章字画,看到了清朝康熙皇帝的老师清朝任职四部尚书和宰相陈敬廷的亲笔书写的诗词书签,非常难得</p> <p class="ql-block">旅游第二站,皇城相府。这是清朝宰相、康熙皇帝的老师陈敬廷为父母家人建造一处庄园,也是我们慕名前往的最重要的景区。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相府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院进层次分明,楼台亭榭端庄,回廊曲折蜿蜒。置身其中,一步一景,步移景换,一室一阁,真品无限。让人感叹,让人敬佩,让人顿悟,让人留恋。你看,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后花园林秀色惊艳,这些如同古代建筑的华美交响诗,不愧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不愧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这也是我们山西行最为感叹和开眼界之处。不仅了解到了古代山西人民的辉煌建筑艺术,了解到了古代山西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了解到了古代山西人民治学理念,还了解到了山西人民的忠厚、善良、低调、朴实以及从商和为人为官之道,这是我们此行的最大收获。</p> <p class="ql-block">旅游第三站:裴公祠宰相村。裴公祠宰相村位于山西运城闻喜县礼元镇境内,原名裴柏村,村里多为裴氏后裔。在两千年封建社会的长河中,裴氏曾先后出过59名宰相,将军59名,故被称为“中华宰相村”。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曾题字“天下无二裴”。</p><p class="ql-block"> 裴晋公祠当年叫裴公祠,即裴家祠堂,始建于唐贞观五年(629年),因裴度封晋国公,改名晋公祠。当年的裴公祠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有三进大院,是一座构建宏伟的宫殿式建筑,有山门、仪门、献殿、正殿。明嘉靖二年重修过。可惜一部分建筑毁于1947年的战乱。从现在整理的文字图片和遗迹里,依然可以领略到裴氏家族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 宰相村名垂史册,我们前来拜谒,顿生仰慕之情,敬佩之心。</p> <p class="ql-block">旅游第四站: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9月4日,按照我们的计划安排,我们驱车来到河南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参观。</p><p class="ql-block">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之间,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坝址所在地南岸为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更被誉为“小千岛湖”。</p> <p class="ql-block">导游老苗给我们讲解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情况,并拍摄了他在小浪底排沙时候的壮观视频,尤其加进了解说,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项工程施工的艰巨以及工程带来的效益:不仅降低了黄河的河床,排除了隐患,而且每年排沙入海,造出新的陆地面积,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p> <p class="ql-block">导游老苗,一个很好很健谈知识面很宽的人。</p> <p class="ql-block">旅游第五站:洛阳龙门石窟。9月4日中午,我们来到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大多已褪色。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外国人开窟造像,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不仅对国内其他石窟的开凿产生重要影响(如香港天坛大佛),甚至远及东亚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如日本奈良东大寺、韩国石窟庵等均受其影响。</p> <p class="ql-block">旅游第六站:白马寺。9月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洛阳白马寺参观。</p><p class="ql-block">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20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席该寺方丈升任法会,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白马寺典藏文物主要有2颗释迦牟尼佛舍利、中华古佛、元代十八罗汉夹纻像等。白马寺每年一度的“马寺钟声”活动,是人类祈福、辞旧迎新的特殊象征,并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参加,入选“洛阳八大景”之中。1961年3月4日,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白马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p> <p class="ql-block">旅游第七站:开封清明上河园。9月5日上午,我们来到开封清明上河园参观。</p><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西路5号,为依照《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1:1的比例复原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其占地600余亩,其中水面180亩,景观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清明上河园于1992年开始建设。2017年,清明上河园首次开放夜游,实现全天候旅游发展。至2019年,清明上河园已经演绎了《包公巡游汴河漕运》《梁山好汉劫囚车》等几十部剧本。2020年2月24日,清明上河园三期工程开工,于2023年7月建成并对外开放。清明上河园设有驿栈、民俗风情、宋文化展示等功能区,并设有校场、虹桥、民俗、宋都四个文化广场,还有虹桥、迎宾门、石雕清明上河图、拂云阁等主要观赏景点,已成为中原大黄河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景区。清明上河园的建成,再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大宋盛景,实现了从“名画”到“名园”的华丽蜕变,是宋文化的传承创新。作为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宋古建筑群,清明上河园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从清明上河园参观完,我们踏上回程,下午4点到达济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清明上河园,我们一起看了球幕电影,非常精彩</p> <p class="ql-block">晋豫旅游三人行结束了,留给我们很深印象:1.进一步了解了山西,了解了山西古代现代文明,开阔了视野,收获了知识,提高了认知,增添了情怀。山西,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先辈在那里开垦耕辍,把先进的山西文化、文明和经商理念传播四海,受益各方。山西人的含蓄、内敛、诚实守信,为我们学习敬佩,再见山西,山西再见,我们还会来。2.包揽了祖国山河,参观了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看到了山乡巨变,祖国强大。3.领略了佛教的博大精深。龙门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历经多个朝代,持续营造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我们都是第一次参观洛阳龙门石窟,其造像之多、规模之大,超出我们想象,不愧为石刻艺术宝库,不愧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不愧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我们深深为之震撼。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此行无憾。4.三人行有我师,三人行结我友。我们一路参观,一路学习考察,一路怀古喻今,一路探讨人生,思路相同,观点一致,互相学习,相互欣赏,相互鼓励,把酒言欢,乐此不疲。一路上形成了许多共识,结成了深刻友谊。愿我们的友谊如太行山般厚重,似黄河水般流长……</p><p class="ql-block">策划:徐子东</p><p class="ql-block">攻略:亓彬</p><p class="ql-block">摄影:徐子东 亓彬 闫毅</p><p class="ql-block">航拍穿越:奕奕</p><p class="ql-block">文案:闫毅</p><p class="ql-block">制作:奕奕工作室</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