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紫霄宫,时间已下午5点,按照李导的安排,分乘景区观光车,行程2.5公里,约20分钟,就到了终点站乌鸦岭,去看武当山三十六岩中风景最美的一岩,素有“路入南崖景更幽”之誉的“南岩宫”。 南岩宫,又名“紫霄岩”,因它朝向南方故称。据记载,唐宋时就有道士在此修炼,元扩其规制,仁宗赐石殿额“大天一万寿真庆宫”。元末大部建筑毁于兵火,后在明永乐10年重建,敕封“大圣南岩宫” 从乌鸦岭观光,路有两条,向左下行是登金顶的神路,向右上行,可达南岩。我们便沿着绿荫蔽日的神道,开始了向南岩进发,一路石梯陡峭,道路曲折,犹如“人在山中走,如在画中行”和“只见天门在碧霄”的登天梦幻感。 来到南天门,远眺南岩宫,顿感视线开阔。远远望去,石砌的“太乙真庆宫”,镶嵌在悬崖绝壁之上,宫殿与岩壁浑然一体,如同雕琢凿刻出的一样,凭崖临渊,伟岸至极,颇有“绝壁悬宫”、“仙山琼阁”有之感,堪称我国建筑一绝。 走下南天门,忽随山势转折急下至小天门,两座大碑亭虽耸立眼前,却完全突破了对称格局。 看过碑亭,来到了福寿岩,只见岩石突π,宛如一只石虎,呲牙咧嘴,威风凛凛,故俗称老虎岩。 穿过龙虎殿,是一方石墁地院落。院中沿存一口六角饰栏水进,名曰“甘露井”,深不可测,井水清凉甘洌。据说,从古至今,无论是人马云集,还是天遇大旱都从未干涸,被道教视为“金津玉液”,奉为“圣水”。 玄帝殿亦称元君殿(又称大圣南岩宫)是南岩宫主殿,坐南朝北,建在三重高大的石台基之上,置建筑于最高端。 我们从院落缓步登上层层丹墀饰栏崇台,静观着元君殿遗址和36座精雕石柱磴,还有石雕须弥座上幸存的一组泥塑金身神像。中间的玄帝,两边为金童、玉女,虽然历经灾难和风雨沧桑,残垣断碣, 但仍可见当年宏伟和规模。 走出玄帝殿的大门,豁然寥廓苍天,脚下是深不可测的黑虎涧,向前方望去,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在众山环拥中,满目青山,云雾缭绕,顿生飘飘欲仙的感觉。但凭栏下望,真令人惊心动魄! 在前行的危岩峭壁上,镶嵌着一排殿堂亭阁,有“楼阁悬空”之势,这就是南岩石殿,在我国建筑中堪称一绝。漫步之上,真有“振衣身在斗边行”之感。 沿着大殿后神道,有一处小山门,山门内岩壁上刻有“寿、福、康、宁”四个大字,运笔刚健雄浑,大有“颜筋柳骨”之风。这就是著名的南岩宫“福寿康宁”摩岩景观。 <br> 简单的四个字,却说出了人间一切美好的愿望。道教的真谛不仅在于修行,而且在于普度众生、教化育人,给人间以美好的祝愿。如今,“福寿康宁”摩崖为游客留影的理想之地,顺便把武当山的“福寿康宁”带回家。 两仪殿位于南岩石殿右侧,坐北朝南,殿内供奉真武父母,西次间为娘娘殿。两仪殿为父母殿的别称,在《易经》的卦辞中有阳为天,为乾、为父;阴为地,为坤,为母之说法。故称“两仪殿”。 穿过两仪殿,就看到著名的龙头香了。龙头香亦称龙首石,用青石雕凿而成,横空挑出,直悬绝岩。龙身采用镂雕、浮雕、圆雕等手法雕凿成两条神龙及祥云,造型美观,线条流畅,是古代石雕艺术中极为珍贵的佳作。 龙头朝向金顶,若朝拜之状,龙头放有一小香炉,教信冒险步入龙背祈福上香,已示对神的虔诚,如今探身俯瞰,真有点毛骨悚然。 我们来到山路的尽头,悬崖的顶端,这里镶嵌着武当的隗宝--南岩石殿,石殿三间,坐北面南,悬于崖壁之上,匾书“天乙真庆宫”,建始于元(1290)。是武当山现存最大的石殿。“构思之精,位居之险、刻工之细、技艺之高”, 是一座罕见的石雕艺术珍品之宝。 殿的正脊桁上阴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内立四根圆雕石柱,倚岩筑有神龛,殿内供奉着真武帝君和四位尊神,道称“四御”。梁及壁间环列着五百铁铸饰金、神态各异的灵官像,殿旁木制精雕神龛内,盘着一条丈余长的金龙,这就是闻名的“太子卧龙床”。 南岩的古建筑,在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完全对称的布局和模式,使其与环境风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工匠们巧借地势,依山傍岩,使个体精致小巧的建筑形成了大起大落、错落有致、颇具气势的建筑群。 不知不觉已到黄昏,怀着依依不舍情怀,开始了原路返程,回望仙山琼阁、绿树丹墙,别有一番意境。 真是:<br> 为寻胜景南岩游,<br> 步步崎岖兴不休,<br> 亭台飞阁悬空挂,<br> 海市蜃楼矗千秋。 回到景区服务中心,用过晚餐,仍意犹未尽,便和腾蛟在这小山村里,游玩了一遭,当住进了正在装修中的太和宾馆,负三层阴暗潮湿的房间和被褥,实属难受,好在整夜开着空调加热,基本解决了地下潮湿的尴尬。 <br> 请看下集:《湖北行---问道武当山.金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