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休 十 年 回 眸

刘如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人老了将历经四次淘汰:60岁职场淘汰,退休了;70岁社会淘汰,认识者渐少,回单位进大门要登记了;80岁家庭淘汰,儿孙辈上班、上学,自己在孤单寂寞中打发时光;90岁自然淘汰,相伴同行者愈少,健康安享百岁者有几? ——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2014年10月,从发工资的微信提示中发现和9月份的数字不同,打电话咨询后知道已按“老人老办法”“被退休”。回视前尘,我退休后的第一个10年是这样度过的:</span></p> 苦中作乐的无愧爷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2014年9月9日,住院保胎20多天的儿媳妇提前剖腹产生下了一男一女双胞胎。聘用26天的月嫂离开后,过去在学校摸粉笔、在机关敲键盘的手,和老伴一起操持起一对早产孩的吃喝拉撒。宝宝出生4个月,他们的妈妈产假结束回盐城上班,宝宝留在滨海由我们夫妇抚养。“带薪上岗”的我们,不分晨昏、昼夜,不问寒暑、春秋,听着宝宝咿呀学语、喂着宝宝喝奶粉吃饭、看着宝宝蹒跚学步、陪着宝宝散步嬉戏、哄着宝宝用药打针、呵护宝宝平安健康、茁壮成长。最困难时,请内妹带着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住到家里帮忙带宝宝,我也同时承担起接送姨侄上学和辅导的“美差”。2018年秋,4周岁的宝宝到盐城进入六一幼儿园,我们又弃家“随军”,教他们看图、识字、做游戏、学礼仪,参加市“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表演,背诵了三百多首古诗词。2021年秋,宝宝进入盐城市第一小学读书,在“减负”中指导作业、订正纠错。去年7月上旬带他们参观韶山,回来后在老师指导下学写的旅游观感刊发于《关心下一代周报》和《盐阜大众报》小记者专栏,并在“童声童真”栏目播放;姐弟联袂登台演讲的《我的眼睛更亮了》,获“盐城市首届故事大王”比赛二等奖。今年秋学期,宝宝升入四年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十年里,用照相机、手机记录宝宝的成长点滴,为他们拍摄了逾万张(份)照片、视频,做了38个相册或美篇。十年里,宝宝的一笑一颦、举手投足,早晨的一声“爷爷早上好”、晚间的一句“爷爷晚安”,都牵动我的身心;我陪宝宝天天向上,在辛苦中快乐;宝宝伴我漫步夕阳,在快乐中辛苦,努力做无愧的爷爷。</span></p> 关爱战线上的“耕耘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2008年11月中旬“歇岗”时留在局机关“帮忙”,2010年3月被局党委任命为 “滨海县教育局关工委”秘书长(兼职),协助领导完成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合格”省级认定 ,并获省“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奖”;2014年10月退休时担任专职秘书长,推进“一帮四关爱”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2017年9月因人事因素,结束了在滨海教育局近8年的关爱工作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两年“赋闲”,受聘为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部校对书稿,心无旁骛地关爱家中的孙子孙女,忙里偷闲地草拟了近5万字的个人自传。2019年9月送宝宝去幼儿园途中,偶遇市教育局关工委董春华老师,寒暄时说及“随军”情况。10月10日欧洲10国游返回到西安咸阳机场转飞南京时,接到“请到市教育局关工委上班”的征询信息。碍于情面,几经反复后答应“帮忙一阶段”。经过5个月的试用,2020年3月盐委教【2020】4号明确为“盐城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再作冯妇”至今,为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创建和考核“双试点”及均衡发展推进奉献着绵薄之力。在滨海县教育局、盐城市教育局两度从事关爱工作的13年中,2017年、2021年分别被省相关部门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笔耕中撰写的稿件被《中国新闻网》《今日头条》《江苏少年网》等主流媒体录用近50篇,有9篇刊发在《心系下一代》《薪火》《家教周报》等报刊,多篇论文获评教育部、省教育系统、市关工委一等奖,2024年9月被教育部关工委、《心系下一代》杂志社表彰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今年“七一”前夕,滨海县教育工委副书记张丽到我家中颁发了“在党五十周年”纪念章,并送了鲜花和慰问金。</span></p> 旅游行列的称职“驴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退休一身轻!没有了当中学校长连续任教11年高三语文(其中10年是高三复习班)和近十年教研室主任的繁忙、艰辛、早到迟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意念愈发坚定。在滨海教育关工委期间,每年两次协助退教协组织全县教育系统关爱工作做得好的万年青志愿者(每次6-7天、50人左右)到北京看升旗、游故宫、登长城,去桂林、三峡、长沙、重庆、杭州、大连、济南、鸭绿江畔观山水奇景,至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承德避暑山庄、太原晋祠领略文化传承;每次都为同游者拍照千张左右,回来后整理、加印、分发。2015年3月,结伴去了宝岛台湾;2015年5月,联络12名同好者飞到成都,游览了九塞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2021年4月,利用疫情防控间隙,随团到浙江、福建、广东三省沿海城市奔波了11天;2023年5月第四次踏上山西土地的第一晚住在临汾市襄汾县城,晚饭后多番询问,找到了1973年连队搬入新营房前借住的襄汾县棉麻公司仓库旧址,和老伴在夜景下的襄汾大桥及桥头公园盘桓到11点多才回酒店休息;今年4月,在西藏的林芝、雅鲁藏布江畔和布达拉宫“打卡”,加深了对藏传佛教的了解。截至目前,国内省会城市尚有广州还未到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退休以来,足迹先后踏过日本、韩国、越南、朝鲜、柬埔寨、泰国土地;2019年下半年,到欧洲游览了10个国家,和瑞士雪山、德国古堡、梵蒂冈国门、法国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等合影留存。</span></p> 联谊聚餐的活跃分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2017年11月,在原来随机点卯聚会的基础上,14名志趣相投者组建了“陈涛中学1971届高中二班部分同学联谊活动群”,先后5次统筹经费,已聚会56次。每次聚会前,牵头人的我在盐城订好滨海酒店,提前发通知,聚会当日上午九点半到滨海订好的酒店集中,拍照、掼蛋、唠嗑、聚餐。相继为群中当年70岁的同学庆贺生日——送鲜花、戴“金冠”、吃蛋糕、唱《祝你生日快乐》、拍照制作美篇;有同学生病住院时,集体送鲜花、果篮;两位患病同学离世时,到治丧现场送花圈、奉丧礼、告别,慰问亲属;寓居外地同学回来,则邀请参加聚叙;两次接待年近九旬、从徐州回“第二故乡”省亲的高中语文老师陈尚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随军”盐城6年,一直融入在老家滨海、教育系统退休后居住盐城、9个家庭轮流坐庄的“新滨海挚友”聚会大家庭;多次组织居住盐城的高中同学、师范师生、战友、同仁及学生聚叙。2021年12月26日和2023年4月3日,在滨海宾馆分别组织“陈涛公社1972年12月26日同期到达250团军营的战友联谊会”。2023年出席了不同届别学生在滨海、盐城、镇江为我庆贺70岁生日活动。去年10月,参与组织29日在滨海举办、140多名陈涛中学历届学子参加的“恩师陈尚辉先生(中国书法院院士、国家一级书法师,寓居彭城)鲐背华诞庆典”,并忝任主持。秉持传统,每年中秋节、大年初一中午,组织兄弟妹四家三代20多人的聚餐,增进血脉亲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十年间,三次参加“北京军区第28军84师250团通信连战友联谊会”:2019年9月20日下午,从盐城飞到北京并即转飞运城,参加第四届(我的第一次)战友聚会,见到了一批分别43年的首长和战友,参观了寻根圣地—洪洞大槐树、蒲津渡和改造为戒毒所的老营房;2021年八一节,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的第五届联谊会期间,游沙漠、宿草原、吃“诈马宴”、观马戏演出、看青城市景、购民族特产;2023年9月下旬,靴城保定的第六届战友联谊会上,和11位分手47年的战友重聚首,同登狼牙山、瞻仰五壮士纪念碑,观看冉庄地道战地面遗存(因大水入灌,地道封闭),参观保定总督府。已报名参加今年10月下旬,在合肥举行的“通信连战友第七届联谊会”。</span></p> 网络文化传播的搬运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智能手机普及后,在教孙子孙女背诵古诗词进程中,自2019年10月26日开始,学着使用“美图秀秀”将诗词编成问好请安的前缀语,每天与300多名微友互动;随着时间推移,逐步结合时间节点和24节气的变更选择相对应的诗篇推送,截至发稿日,已发送1786次。2022年11月4日第1000次发送后,不少微友发微信赞誉。时任淮安市教育局关工委秘书长的于广爱先生咏诗、请书法家王长宣先生在丝绢上挥毫,并由工艺社制作成精美工艺品赠我永存。为增加知识储备,我订阅了《诗词天地》《每日好诗词》等网上资料,在阅读中撷取截图存入手机图库,阅读文章看到适意的诗篇,也及时抄录或拍照收藏备选;每天晚上休息前制作好翌日晨发送的配有诗词的问好图片;外出旅游、公务,则根据时长提前备好内容逐日推送,返回后及时存入电脑归档。今年5月26日夜突然患病住院治疗,27日早晨克服佩戴抢救设施不便的困难,一如既往地和微友们互动。微信群里的问好图片,一般是自己拍摄或截图后制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到今年10月25日,这项活动就持续5周年了。5年来,耄耋老师陈尚辉先生不时耳提面命;居住上海、年近期颐的伯母顾海平把每天抄写我发送的前缀语诗词作为生活必修课,有时还要求曾孙读背;同年入伍、寓居河北的周文琪先生,在繁忙的公务中每天收录我发送的诗篇,将开始200多天我未收存的诗词整理好回发给我并赋《七律•战友情深》勉励;也有微友将我发送的内容予以转发。这些都是我持续发送的动力和精神支撑,致以谢忱!限于文化水准,有的选发诗篇不一定切合时令,权作献拙,博方家一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老刘已知夕阳晚,珍惜时光享余晖。在面临的第二轮淘汰中,将学会欣赏、把握、照顾、依靠、提升自己,坚信“心年轻,岁月则不会老;有活力,就不会‘被衰老’”,接续前行,做与时俱进的“努力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笔者简况:刘如山,1954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1972年12月入伍,1976年4月退伍后开过手扶拖拉机、任过生产队长;1977年改革招生制度后考入师范,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学高级教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