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月27日周六,我们一起与文旅团开启了9天八晚的山西行,记忆中这是我出门旅游的第二次时间较长的旅行了,第一次是在2015年的11月与大可姐姐姐夫共四人一起去台湾自由行共十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即将登机先来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飞机因故延迟了近一个半小时,终于到了第一站,太原机场。原本晚上八点十几分可达,现已是晚上9点四十多分了,附视机场灯光璀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大酒店安顿好,已是晚上近11点,同行好多人都去看夜景,我为保证睡眠就免了,在太原还有一晚,看到时明天再去逛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一早此次旅行的第一站永祚寺民间称双塔寺。人说地面建筑看山西,地下建筑看陕西。我怀着好奇心随大家一起进入寺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寺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筑面积约为120000平方。当时为了振兴文风、开启文明,一些读书人在此建起了这座寺。后来,由明代高僧妙峰福登进行大规模扩建,增建了大雄宝殿、三圣阁、方丈小院、配殿,以及另一座宣文塔,形成了双塔并立、楼阁巍峨的壮观景象。寺院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反常规的奇特布局,坐南朝北,院后建塔,且拥有两条中轴线。大雄宝殿采用少见的“无梁殿”建筑形式,全部由方砖建成,不用一点木材,巧妙利用方砖仿造出木制梁柱,塔身外部仿木构,饰有砖雕斗拱、枋子和檐椽,每层塔身都有券门,塔内有阶梯可登顶。永祚寺双塔不仅是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中国砖塔成双组合实例中形制最完善、规模最大、塔身最高的一组体现了明代工匠的技艺和审美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门前先留个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永祚寺出来,我们便来到太原文庙。文庙坐北朝南,为明代焚毁后的崇善寺遗址上重建,占地面积31000余平方米,以牌楼、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崇圣祠为核心,构成中轴线及四进院落格局、东西两翼建有花园庭院、亭阁等附属建筑。棂星门前的六角盝顶亭、寺前照壁及晋王府铁狮子为明代遗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原文庙中轴线基本保留了太原文庙原有建筑格局,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六角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和崇圣祠,前后三进院。[3]现太原文庙是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博物馆展区面积18000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原文庙牌坊原位于最南侧,后挪至西侧,三间四柱三楼式。中间坊心题有蓝底金字的“文庙”二字,坊间上额描金彩绘双龙戏珠,这在全国同类文庙的牌坊上相当少见,仅有北京国子监牌坊上有类似的图案。在次间枋上还绘有各式各样的彩画,纹饰精美。石砌的夹杆石共4对8个,每一对之间以铁箍拉紧。除了夹杆石外,为了防风,前后共有8根戗柱支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万仞宫墙在太原文庙入口处,在围墙外有三间四柱三楼式木牌坊,该牌坊原来位于太原文庙最南端。太原文庙的照壁,为一字青砖蓝瓦硬山式,壁长22.3米,高约11米,厚1.6米,正中镶有黄蓝绿三色琉璃制作的四方琉璃贴面方心,绘有流云海水、双龙戏珠图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棂星门建于石阶高台上,由三座一间两柱冲天式棂星门并列而成,中间一座棂星门的两柱高出额枋呈冲天状,柱顶有琉璃云罐套头,并蹲坐朝天吼。门檐下两面蓝底金字匾额分别书有楷体、篆体“棂星门”三字。三座棂星门间墙上镶有4个绿琉璃团龙。棂星门东西两旁,有两座六角亭,原是崇善寺遗存,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亭基是砖砌台座,亭身为木柱梁架结构。六角亭北侧,有东西两小门,西为礼门,东为义路,是太原文庙的出入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成殿太原文庙过了大成门为第二进院。院内正面的大成殿是太原文庙的中心建筑。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称为文宣王殿。宋徽宗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更名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琉璃剪边,重昂斗拱,庄严雄伟。殿内曾供孔子及其四配十二哲木主神位,也有说是塑像。四配是颜回(字子渊)、曾参(子舆)、孔伋(子思)和孟子,这是孔子的四大贤弟子及嫡传人。特别是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为“亚圣”。十二哲是闵损(子骞)、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宰予(子我)、端木赐(子贡)、冉求(子有)、仲由(子路)、言偃(子游)、卜商(子夏)、颛孙师(子张)、有若和朱熹。四配十二哲的供奉与陪祀,显示出孔子之学后继有人,济济一堂。但塑像和牌位现已无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参观山西青铜博物馆,位于太原长风商务区,与太原市博物馆共用一个馆址,博物馆包括基本陈列、教育互动、数字青铜、临时展览和文创空间5个展览服务体系,展示面积1.1万平方米。基本陈列《吉金光华》共展出文物2200余件,上起陶寺,下至秦汉,跨越整个青铜时代,演绎了中国青铜文明的辉煌乐章。展品主要来自山西省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和近年打击文物犯罪专项斗争追缴的文物。展示内容分“华夏印迹” “礼乐春秋” “技艺模范”三部分。因时间关系只参观了青铜一个馆,感觉也是走马观花,里面的宝物实在太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铜博物馆共有五个展厅,分别为:1.基本陈列:名为《吉金光华》,是博物馆的核心展示,展出青铜器物多达2200余件,时间跨度从陶寺文化到秦汉时期,全面展示了青铜时代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基本陈列分为“华夏印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三部分,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礼器、食器、酒器、乐器等,展现了青铜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2.教育互动 3.数字青铜 4.临时展区 5.文创空间。我们主要看了基本陈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月29日行程第三天,上午去了阎家大院,阎锡山故居。阎锡山是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和军事人物,晋系军阀的首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他整整统治了山西38年之久,他的一生对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阎家大院故居的设计和建筑随着阎锡山的政治地位变化而逐步完善,体现了其独特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故居内保存了阎锡山亲撰的家训石刻,展示了他的文化、教育、哲学思想。此外,故居内还有丰富的石雕、木雕、砖雕等艺术品,展现了精湛的工艺和艺术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西一些寺院的建筑与我们南方比起来,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房顶房沿,比如回廊。但民居的差别就相对比较大了,第一次看到山西的民居感觉也是非常的漂亮,院落都是三面围起来的。每个院落即独立,又与另一院落巧妙连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头望去历经几百年的风雨飘摇老屋依旧,一代枭雄已成为一段历史,仿佛诉说着曾经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阎锡山故居出来后既又驱车前往晋祠,晋祠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还是晋国的宗祠,具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晋祠的建筑群展现了从宋代到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水镜台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是古代唱戏的舞台,建筑结构独特,看到这二圆窗会不会想到孙悟空大闹土地庙的样子。山西的建筑中寺院是主要特色且寺院的建筑都是非常最好的,并且寺院相对的都建有戏台,这戏台演戏都是给神看的。也是体显了晋商时期商人们为保一方平安祈求上天的一种形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么重要的景点集体照不可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母殿:晋祠的主殿,位于中轴线终端,建于宋代,具有盘龙雕柱和北宋彩塑侍女像,极具艺术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月30日一早离开大同前往五台县南禅寺。南禅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禅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西北。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坐北朝南,单檐九脊顶,构架抬梁式,其多种木构技法已成孤例,对后世研究唐代建筑具有重大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形态非常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行旅友很多对古建有很深的研究,其中一位老师看到南禅寺异常激动,南禅寺是最早中国唐代古建典型之作,充分体显了中国古代工匠的伟大智慧。他在殿前为中国古代工匠深深的跪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殿内的释迦牟佛高大庄严,周围的文殊菩萨及其他佛像个个神态活泼,动静结合,虽历经一千多年色彩依然鲜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南禅寺没多远就来到了佛光寺。佛光寺的建筑风格独特,依山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存主要建筑包括东大殿、文殊殿、金殿、天王殿、祖师塔及唐代经幢、墓塔等。其中,东大殿是佛光寺的精华所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之一,展现了唐代建筑的雄浑风格和精湛技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正门进入后,有一段非常陡的石阶,然后踏上大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抬头一眼便是千年,雄伟大殿印入眼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极目远望云雾缭绕,山峦重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殿堂内释迦牟尼佛像金光璀璨,边上的佛像衣着色彩鲜艳,还有诸多罗汉形态各异,羽羽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祖师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光寺东大殿南侧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即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会昌五年(845年)灭佛,佛光寺被毁留存代建筑物,也是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斗拱层层叠叠华丽无比,檐角出挑近四米,说是比古代最大的建筑物故宫太和殿的檐角还要长出近一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寺内古木参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院子正中,一座石经幢高约5米,亭亭玉立,基座和檐边雕刻莲纹和乐伎形象,柱面满刻经文,可以看到清晰年款“大唐乾符四年”(877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墙上的壁画还很清晰,人物形态生动,似乎可以跨越千年与他们沟通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与干年古人同呼同吸,共同绕大殿一圈,抚模一下千年的一砖一木,仿佛穿越时光只身在千年以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佛光寺出来已是傍晚时分,因时差关系,五台县的天空还没有夕阳西下的感觉,驱车前往浑圆县突然大风暴雨倾盆而下,路上山体边冲下来的水与泥沙石子一起与我们的大车前后追逐,吓得车上的几位同行女士好一阵紧张。雨不停的下着,天色也随之暗了下色,我的心中也添了些许不安。山西这边平时下雨不多,今天的雨水也是受台风影响所致,开车2小时后到达浑圆县就餐,我在家已习惯下午五六点钟吃饭,今天这顿是真正的晚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浑圆古城街上灯光也很有特色,饭后夜游浑圆古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个巷子口都装饰得很有特色,感觉巷内深不可测,仿佛藏着让人不知的秘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餐后,参观浑源圆觉寺塔,全称为圆觉寺释迦舍利砖塔,俗称小寺塔,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圆觉寺中,是金代的古建筑遗址。圆觉寺塔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塔高九层,密檐飞拱,通体砖砌,平面呈八角形,全仿木结构建筑。浑源圆觉寺塔对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特别是北方民族的歌舞、乐器有一定的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塔定上端安装莲花式铁刹,最下设束腰刹座,上为仰莲,再上为覆钵、相轮、宝盖、圆光、宝珠,最上立“翔凤”一只,当地百姓称作“候风鸟”,可随风旋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整个塔都为仿木砖塔,雕刻精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殿非常宽大,屋顶琉璃瓦色彩鲜艳。</span></p> <p class="ql-block">殿内顶上装饰华丽精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壁画人物众多,以画叙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西应县木塔,全名“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 1056 年),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复杂、最卓越的木结构建筑,从地面到塔刹顶点总高 67.31 米,相当于一座 22 层高的现代建筑。整个塔没有一颗钉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整个塔堪称斗拱博物馆,梁思成先生第一眼见到它时说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历经200多次炮火袭击,40多次地震近千年仍然屹立不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塔内的佛像金光四射,四周的护佛神态活泼可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这么高大上的塔前留影,也为自己添上一份荣幸。</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