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紫竹院,低调的皇家行宫!

gogo8815

紫竹院公园,始建于明代。公园原为明代紫竹院寺庙,后逐渐演变为园林。清朝乾隆时期,紫竹院被纳入圆明园的范围。1900年遭“八国联军”洗劫,后基本荒废。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全面整修,挖湖堆山、修闸筑路,1954年完成建设对外开放。 乘地铁四号线,国家图书馆站D口出站,三百多米就是公园的东门入口。 最初紫竹院公园里并没有竹子,“紫竹院公园”的得名,源于公园西北部的一座始建于明朝的佛教寺院。 传说是由于这一带遍植铁杆荻,而这种植物在秋末冬初经霜后会呈现紫黑色,宛如观音道场紫竹林。清朝乾隆在庙内供奉观音像,赐名紫竹禅院。此后这一带即被民间传名为紫竹院。 紫竹院是一处以水上景色为主要游览内容的公园,紫竹院公园水面约占三分之一。 紫竹院公园的水历史悠久,公元三世纪这里是古高梁河的发源地之一;元代郭守敬开凿的通惠河经过此湖;明代在湖泊的北岸建紫竹院庙宇。 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的基本格局,是一座翠涌芳岛,篁映碧波,以竹取胜,以竹为景的自然山水园林。 紫竹院公园内最著名的当属“紫竹院三绝”:紫竹禅院、福荫紫竹院和跨虹亭,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入院的大多是当地的居民,有来跳舞的、唱歌的、溜娃的、健身的,一路走来,感觉公园对音乐声频的管理非常有序,没有出现扰民的现象。 来此游玩的外地游客不多,偶尔能遇见拉着箱子来打卡的,紫竹院在北京的景点中确实算是小众的了。 翻看照片的时候,总是惊诧于紫竹院的绿,初秋的嫩绿色是那么的失真,得益于它的水和阳光下的蓝天白云。 说起北京,给我们的感觉是卷、是拥挤快速、是班味十足,只有到了这里,你才觉得北京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拿着退休金,带娃、遛弯、健身,如此的惬意!让人不得不羡慕起了皇城下的老年人了! 公元三世纪时,这里是高梁河的发源地,系燕京水源之一。 说到高梁河,不得不提到郭守敬,中国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更重要的是水利专家,紫竹院的水也是郭老爷子的杰作。 紫竹院原是一片低洼的湿地,郭老在高梁河上游开挖长河时,形成蓄水湖,成为北京重要的水源之一。 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在湖北岸兴建紫竹院庙宇,为万寿寺的下院。这里成为一座以水景为主,以竹景取胜,深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大型公园。 1999年开通的京城到颐和园水上旅游线,这里是必经之路。 公园内有多处历史古迹,如明朝的双林寺遗址、紫竹禅院以及清朝的紫竹院行宫等。 紫竹禅院始建于明代,是万寿寺的下院,供奉观世音菩萨。 <div>清乾隆皇帝为游览紫竹院,在其旁边兴建了行宫,即现在的紫竹院行宫。</div> 不巧的是正在维修中,无法入内。 福荫紫竹院则是园内的一座园林建筑,以水景为主,水池、假山、小桥等元素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大规模的维护也说明了对古迹的越来越重视,对生活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关注。好事,遇见了好的时代! 网上见有附近的居民留言:“紫竹院公园常去。一是因为离家近,是饭后举步就可到的最方便的公园;二是因为这里有竹,可以让人远离俗气。”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福气! 这是一块宝地:秋天可以岸边观柳赏荷,看鸳鸯野鸭嬉戏;夏天可湖上泛舟,吟诗唱曲,冬天可湖面滑冰,健身娱乐。 在诸多园林之中,紫竹院显得十分的低调,这座明朝花园,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她曾经是一座宫廷花园。 现在,紫竹院是一个免费的大公园,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安静、不猎奇、不从众的游客,建议你来这里,让自己安静下来、慢下来。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4年9月6日 于北京魏公村中国农科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