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里说的双城是指塔城市与和布克塞尔县,虽然二者都隶属于塔城地区,但塔城市是塔城地区的首府;和布克赛尔是一个县,只是怡然将两者写在一起,故并列之。</p><p class="ql-block">话说火燕怡然离开裕民,继续奔塔城。计划晚上住在塔城。在塔城,我们看了红楼博物馆、塔城双塔、贝拉宾馆,寻觅了塔城老城,喝了比窝、吃了塔城老面包,但是悸动的心却无法安置,于是洗了车、奔和布克塞尔。在和布克塞尔,我们游览了东归广场、江格尔广场、王府旧址、普恩寺,度过了和布克塞尔的狂欢之夜,淳朴好客的和布克塞尔人让我们留恋——这是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的小城!</p> <p class="ql-block">——塔城</p> <p class="ql-block">塔城之红楼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我们导航到塔城,自然就跳出了塔城红楼博物馆,不错,塔城红楼博物馆是塔城市的标志,我们奔它去了!沿着219继续北上,裕民距离塔城不到100公里,不到9点我们就到了塔城。</p><p class="ql-block">在塔城文化路与解放路的路口,有一座红楼耸立,铁锈红色的外墙,尖尖的绿色屋顶,虽然并不高大,但气势恢宏,既透出历史的沧桑感,又折射着独特的文化气息——这便是塔城的红楼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塔城“红楼”,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民国三年(1914)建成。1851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章程》,塔城成为中俄贸易的边境重镇。俄国喀山塔塔尔族商人热玛赞•坎尼雪夫在塔城选城北三角地块,聘请俄国设计师及塔城当地优秀工匠,选用上好材料,建造了这座当时最为高大豪华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红楼的建筑面积2043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共16间。其天棚、地板、门框、窗棂上均有精美的图案,绿色铁皮屋顶,具俄罗斯建筑风格。因临街墙面呈铁锈红色,故称之为“红楼”。</p> <p class="ql-block">2006年初,塔城地委、行署对红楼进行扩建和修缮,新建欧式风格的两层展厅,面积1789平方米,旧楼修缮面积2043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红楼的新旧两楼风格一致、浑然一体,被命名为“塔城地区博物馆”。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馆里的全景图片。</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大门,抬头就看见院落中间矗立着一块硕大的山石,正面用蒙汉两种文字题写着“塔城红楼博物馆”,字体优美,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红楼展览陈列共分:“塔山古道,和河曙光——塔城地区历史文物陈列”、“腾飞之梦——塔城地区民族民俗文化陈列”、“爱国丰碑——塔城地区革命历史文物陈列”和“塔城地区改革开放成就展”等四大部分,从历史、民族、现代等各个方面,介绍了塔城的人文地理概况,展示了塔城地区的历史沿革以及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塔尔巴哈台绥靖城木碑</p><p class="ql-block">这是塔城地区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这块木碑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九月二十日塔尔巴哈台绥靖城重建完工时所立。据说这块木碑是在文革初期塔城老城隍庙拆毁时发现的,当时被僧人当铺板使用过。碑文刻入木板,字迹工整、清秀、苍劲有力。木碑长2.45米,宽1.55米,厚8厘米。</p><p class="ql-block">重建塔尔巴哈台绥靖城碑记原文:</p><p class="ql-block">国家龙兴辽沈,绥靖万邦,声教所讫:南至于濮铅,北至于祝栗,西极寿靡,东极开梧。</p><p class="ql-block">莫不俟月献琛,瞻云奉律,猗欤盛哉!幅员之广,古未赏有也。</p><p class="ql-block">唯准噶尔夷部,怙其险远,不贡苞茅,乾隆年间,高宗纯皇帝圣谟广运,命将出师扫穴犁庭,骚除毡毳拓地万余里,收名城数十,塔尔巴哈台其一也(技汉书康居国,即今塔尔巴哈台地)。</p><p class="ql-block">自隶版图后,建城于伯雅尔,设参赞大臣以镇抚之。既以其地严寒,军民不堪其苦;</p><p class="ql-block">经阿文成公奏请,改建于楚呼楚地方,命日绥靖城。举牧兴屯,生聚教诲,民夷向化,蔚为西北重镇。</p><p class="ql-block">同治三年,库车逆回变乱,蔓延新疆,残破州邑,塔城亦毁于贼。昔之崇墉巍焕者,仅存瓦砾,闻者慨之。光绪初元,官军勘定全疆,前任参赞大臣锡子猷都护莅任之始,即拟修复城垣,以资守御;旋因饱绌不果,遂于额敉勒河草创公廨,聊备栖止,非得已也。</p><p class="ql-block">岁次丁亥,余蒙恩承乏是邦,以极边要地,逼近强邻而无城郭可凭,其何以维系人心,捍卫边圉?且旧城狭隘,颓败不堪,奏请伤发帑项,择地重修。奉旨报可。</p><p class="ql-block">今因*射敉巡视,距旧城里许,得地一区,负山带河,形势扼要,卜云其吉,询谋佥同。</p><p class="ql-block">遂乃鸠工庀材,筮日营建。而僻处偏隅,罕通货殖。砖瓦则自行陶造,禾植则迪远伐运,即工徒锹鲜之智;亦须就地处准备。不得已,则以各营成卒助后,皆冒暑挥汗,负畚版筑。</p><p class="ql-block">幸不烦射稽云讴而通力合作,尚称进利。</p><p class="ql-block">自光绪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兴工,至十七年九月二十日告竣。丽谯屹立,雉堞云连,规模颇为壮观,而名称则仍其旧云。通计城高二十八尺,厚二十二尺,围长五里三分有奇。</p><p class="ql-block">共费帑银十九万九干余两。</p><p class="ql-block">塔城地气早寒,每年四月动工,九月雪凝冰冻,即须停作。以故名虽三年,实则凡阅年十有七月耳。</p><p class="ql-block">工既落成,同僚以碑记为请,余谫陋不文,何敢滥厕金石?第能举斯城废兴之由,述工作之苦,并经营起讫年月。于世落史巩若金汤,着力详备,讲求敦睦之道,修明抚驭之方,使圣天子端拱请穆,永无西顾忧。不徒恃高城深池,知甲坚固为守边之助,是则有待于后之贤者,余不敏,叨窃宠荣,备位稍久,于是役也,幸得观厥成而已,岂敢当创始之责哉?</p><p class="ql-block">时总司监工者为额鲁特游牧领队大臣图瓦强阿,前署塔城屯防副将自占春;司款目造销者为候选知州姚佩贤,司勘验收工者为前代塔城理事通判熊克瑶,抚民同知石本清等,例得备书,是为记。</p><p class="ql-block">钦命头品顶戴接办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印务伊犁副都统法福灵阿巴图鲁长白额尔庆额谨撰并书。</p><p class="ql-block">大清光绪十七年岁次辛卯</p> <p class="ql-block">绥靖城新城也叫塔尔巴哈台绥靖城,老百姓称之为“新城”,又因城内绝大多数居民为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故又称为“满城”,该城于1891年9月竣工。1889年,清政府对绥靖城进行重建,于是塔城有了满城和汉城之分,老城称为汉城,修筑的新城则称之为满城。而今,残留于塔城地区电视台和地区边防支队附近的城墙为满城的残垣。</p> <p class="ql-block">关于博物馆的展览,火燕怡然都是认认真真看的,但能入心者寥寥,怡然只是择取一二记之。</p> <p class="ql-block">骆驼石考古文化:2004年,考古工作者在和布克赛尔县和什托洛盖镇的骆驼石遗址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经推断,这些石器距今约5-2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骆驼石遗址是目前塔城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所反应出的考古文化特征称作。</p><p class="ql-block">单耳彩陶罐: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8世纪一前2世纪)</p> <p class="ql-block">单耳陶杯: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8世纪-前2世纪)现在也有这样形状的水杯😯</p> <p class="ql-block">关于塔城的历史变迁。从人类的早期的鸿蒙时代到汉唐的繁盛,再到以后各个朝代,塔城饱经战争的洗礼与变迁,直到建国初期的艰苦奋斗以及改革开放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等,展览馆呈现的不同时代文物,见证了塔城的历史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1893年,塔城各族军民勠力同心,据理力争,如期收回被俄国强行租借达十年之久的巴尔鲁克山,捍卫祖国的领土主权和尊严。这是清代对外领士交涉中我国唯一的一次胜利。</p> <p class="ql-block">塔城人的骄傲——巴什拜•乔拉克•巴平。</p><p class="ql-block">乔克拉•巴平是著名的哈萨克族爱国人士,1889年生,1953年病逝,享年64岁,他一生致力于祖国事业和家乡的建设。1935年巴什拜投资兴办了裕民县第一座九年制学校,并从自己的积蓄中慷慨解囊为教职工发放工资。1936年他捐资修建塔城新光电灯股份公司。1940年为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他又捐赠了400匹鞍具齐全的战马。1949年11月他又给驻塔解放军赠送了2吨小麦和40头牛。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巴什拜为志愿军捐献战斗机一架。巴什拜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利用自己丰富的畜牧知识和多年的养殖经验,培育出了“巴什拜羊”。巴什拜于1941年出资5.5万元修建了一座木质大桥,桥全长87米,宽6米,载重量25吨,大桥的建成方便了过往的民众。1976年国家投资48万元对原有的大桥进行加固修建,改建后的大桥根据群众意愿仍称为“巴什拜大桥”。</p> <p class="ql-block">塔城之“比窝”——</p><p class="ql-block">到了塔城,怎么能不喝比窝呢?出了红楼博物馆,我们就在馆门右侧的老杨饮品坊要了两杯“比窝”。坐在老杨饮品店喝着冰冰凉凉、酸酸甜甜的“比窝”,与近在咫尺的红楼相看两不厌,实在是一种美好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比窝是什么?是塔城地区的一种特色啤酒,由俄罗斯族人自己酿造。据说“比窝”完全是发酵而成,不含酒精,喝了也不会是酒醉。但我们喝了之后,怡然没有什么感觉,火燕倒是感觉有点头晕,难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p> <p class="ql-block">老杨家的比窝很正宗,面包也很正宗,采用纯天然植物进行发酵,据说还上过电视呢。我们喝了比窝,想买面包,美丽的店主人说:不巧,她马上要关店带着儿子去旅行了,目的地是北海。后来从她的朋友圈看到,她的旅行时间将近20天,归程是从219国道终点回到起点,您看,店主潇洒吧?</p> <p class="ql-block">塔城的双塔——</p><p class="ql-block">离开红楼,我们去寻找塔城的双塔,双塔并不难寻,其具体位置是塔城市市委大楼东南200米,东侧10米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马路,西侧为草坪、树林,过了“楚呼楚泉”,就快到双塔了。</p> <p class="ql-block">所谓“双塔”全名为赛提喀玛勒清真寺宣礼塔,该清真寺宣礼塔是由斯依提卡马力大毛拉(乌孜别克族)向各族穆斯林群众募捐,并请哈密人哈来扎设计,于1915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现只保存下了原礼拜寺的宣礼塔。塔高20米,塔座为四方形,高3米,边长1米,塔顶为拱形,长2米,铁旗杆上有星月标帜。塔体为红砖砌成,顶部由红砖和蓝色方形马赛克砖建成,具有维吾尔族建筑和俄式建筑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是双塔之二,两座塔相距不足两百米,二者造型略有不同,但遥相呼应,和谐共处!</p> <p class="ql-block">贝拉宾馆—— </p> <p class="ql-block">“你们可以去贝拉宾馆看看”,红楼老杨饮品店的老板对我们说。贝拉宾馆的可看点是什么?贝拉宾馆的来头可不小!它的前身是前苏联驻塔城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1859年8月(清咸丰九年),从塔尔巴哈台绥靖老城东北角迁建到此的沙皇俄国驻塔尔巴哈台领事馆,后改为苏联驻塔城领事馆。</p><p class="ql-block">映入我们眼帘的的贝拉宾馆,铁锈红色的墙面、绿色铁皮屋顶,蓝色的穹顶——满满的俄罗斯建筑风情!旧址迄今已有163年的历史,但经过精心修缮与维护,这座建筑依然青春靓丽,闪烁着时代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院中的方型百年红砖水塔,院内那棵枝权繁茂挺立的老橡树,就是这座百年建筑的沧桑见证。</p> <p class="ql-block">贝拉宾馆的宴会大厅是原苏联领事馆的俱乐部,九十多年前,这里曾放映电影、举办交谊舞会,给边城塔城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新风尚。</p> <p class="ql-block">塔城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在这片大自然的调色板上,我们随时都会看到欧式、俄式建筑,让我们仿佛有一种置身于国外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塔城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拥有壮美风景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塔城还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巴克图口岸”……</p><p class="ql-block">在塔城,我们看了红楼博物馆、塔城双塔、贝拉宾馆,寻觅了塔城老城,喝了比窝、吃了塔城老面包,品味到满满的异域风情,但是沉淀下来,觉得悸动的心无法安置,于是洗了车,奔和布克塞尔。</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边境风情</p> <p class="ql-block">老水墨秘境是中俄重要的古商业通道,我们没有时间探秘,轻轻飘过。</p> <p class="ql-block">行走于219国道上,沿途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走到219国道的尽头喀纳斯景区,还有4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中哈边境线就距离219国道只有几十米,我们又看到了边境的隔离铁丝网。</p> <p class="ql-block">我们经过的这一段都属于一六五团的范围,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五团是1962年4月“伊塔事件”后建立的边境团场,其驻防的范围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一山之隔,以塔尔巴哈台山分水岭为国境线,边境线长72千米。</p> <p class="ql-block">又遇到了草原上的主人,是想让我们留下买路钱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边防站,五星红旗高高飘扬!</p> <p class="ql-block">貌似哈国的边防站。</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路有点“U”形公路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边境怎么出现了两道铁丝网?我们百思不解。火燕猜测:这一段应该是两国争议段的缓冲地带。</p> <p class="ql-block">过边境检查站的时候,我们向边检人员提出我们的疑问,他回到道:不是两道防线,是三道防线呢!第一道由兵团防守;第二道由武警部队防守;第三道是由边防部队防守。(怡然记得的大致意思)</p> <p class="ql-block">这么一说,我们顿时放心了好多,因为我们分明看到的第一道铁丝网外有许多膘肥体壮的马牛羊在碧绿的草原上吃草,“是我们的牛羊!是我们的草原!”我们像孩子一样高兴起来!</p> <p class="ql-block">219国道与边防线依然并行</p> <p class="ql-block">——和布克塞尔</p> <p class="ql-block">过个这个大桥,和布克塞尔就要到了!</p> <p class="ql-block">“和布克赛尔”为蒙古语,以境内的“和布克河、赛尔山”得名。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还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和布克塞尔已经是傍晚,和布克塞尔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不错,街道干净整洁!我们看见了漂亮的骑马女巡警!</p> <p class="ql-block">江格尔的故乡?正是!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是英雄史诗《江格尔》的发源地。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自古以来就是游牧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的人们把自己脚下的土地称为“宝木巴”,这是《江格尔》中描绘的乐土。县城里有江格尔文化园,是一个展示浓郁民族风情的地方,我们得看看!</p> <p class="ql-block">江格尔文化广场——</p><p class="ql-block">没想到我们兜来兜去最终落脚于江格尔文化广场!江格尔文化广场很大,有很标准的房车营地,只是其规模还不能满足旅游旺季的需求,但是善良好客的和布克塞尔人对房车车主们很宽容,允许车主们在广场停车场过夜,我们到达时看到靠近体育活动中心处停满了车,从219国道奔波而来的行者,在这里有了临时的栖息地!</p><p class="ql-block">广场北侧有大片的烧烤摊位,晚上的和布克塞尔真热闹!</p> <p class="ql-block">还有骑骆驼的生意,晚上在风光的照耀下,还有几分大漠黄沙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灯光亮起来了,晚上的江格尔文化广场灯光璀璨,那几个大型蒙古包看着就不平凡,这其中最大的是江格尔宫。</p> <p class="ql-block">还有更热闹的,我们正赶上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七十周年大庆,“沐浴党恩70载,同心共筑中国梦”。您看,广场上人山人海,演出场面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他们请到的明星,是谁?有认识的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和布克塞尔的狂欢之夜,我们感受到这个边陲小镇的和平与安宁,感受到和布克塞尔人的祥和与快乐,于是深深的感动交融于璀璨的烟火!</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起来,和布克塞尔又是一个蓝天白云的日子!219是中国最美风景道;江格尔,是219最美的驿栈,这里背靠阿勒泰山,近处是清清的湖泊,身边是淳朴好客的主人——这里是从219风尘仆仆而来的人们身体与心灵的临时栖息之所!</p> <p class="ql-block">江格尔文化园景区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城东部,包括江格尔宫、《龙马腾飞》雕塑、江格尔“十二勇士”组雕、江格尔“福碗”雕塑、江格尔齐雕塑、石刻图腾柱以及石雕狮子等。</p> <p class="ql-block">《江格尔》与《格萨尔》、《玛纳斯》,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民族史诗”。《江格尔》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尤其是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江格尔奇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最后成为一部大型史诗。迄今国内外已经搜集到的共有60多部,长达10万行左右。这部史诗是以英雄江格尔命名的。</p><p class="ql-block">这是江格尔文化广场上的江格尔“十二勇士”组雕。</p> <p class="ql-block">这是昨天晚上演出的舞台,灯光与烟火散去,自是也无风雨也无晴!</p> <p class="ql-block">《龙马腾飞》雕塑</p> <p class="ql-block">江格尔宫。</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江格尔宫参观。</p> <p class="ql-block">江格尔时代的辉煌传说与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江格尔描述了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雄狮大将和数千名勇士,为保卫宝木巴家乡而同邪恶势力进行艰苦斗争并终于取得胜利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理想和美学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江格尔》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尤其是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艺术加工,其语言极为精美。</p> <p class="ql-block">您看这里对江格尔夫人的赞美,赋比兴想象与合理夸张艺术手法运用娴熟!</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段对贺吉拉根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展馆还介绍了敖包的知识。蒙古人祭敖包实际上是在祭山神。蒙古民族从大山走向草原,他们不带走山林,却把对山的崇拜带到了亚洲大陆的各个角落,成为文化遗传的重要部分保留下来。</p><p class="ql-block">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土尔扈特蒙古人</p><p class="ql-block">迁移回故地后,以和布克赛尔为中心的北疆草原上立起了各种形式的敖包。所谓敖包就是一个锥形的石堆,有大有小。敖包又分为五种形式:</p><p class="ql-block">第一种是地界敖包,用以表明部族间、部落间或氏族间草场的界限;</p><p class="ql-block">第二种是路标敖包,用以标示重要的地物或者路线;</p><p class="ql-block">第三种是纪念性敖包,比如班禅当年在和布克赛尔住过的地方,后来人们就建起了以班禅命名的敖包;</p><p class="ql-block">第四种是礼仪性敖包、这基本上是现代人所建,比如在和什托洛盖镇通往和布克赛尔县城的公路边,有一个用于向上远为或者外地客人敬“上马酒”的亭子,其旁就有一个这类敖包:最重要的敖包是祭祀用敖包,每个部落也都有自己专供祭祀的敖包。</p> <p class="ql-block">东归文化园——</p><p class="ql-block">本以为土尔扈特族东归文化园在塔城,我们在塔城寻而未见,原来在和布克塞尔!</p> <p class="ql-block">不错,土尔扈特族东归后,清政府分南北东西四路进行安置,其北路便被安置于塔城的和布克谷地,置一盟三旗,策伯克多尔济盟长。</p> <p class="ql-block">关于土尔扈特人东归祖国,发生于公元1771年,这是一件震撼东西方世界,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篇章的大事件!</p> <p class="ql-block">乾隆三十六年(1771),由塔尔巴哈台故土西迁伏尔加河流域140年的士尔扈特蒙古部落,以及部分和硕特部众,因不堪忍受沙俄的残暴统治以及对祖国的怀念,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近十七万人,突破重重阻挠,历尽干辛万苦,终于返回祖国,回到祖国后只剩下6万多人!</p> <p class="ql-block">清政府高度重视,面对沙俄外交胁迫,乾隆帝毅然决定接收士尔扈特等部东归,安排人员调集大量物资安抚、接济,并于避暑山庄赐宴封爵,之后划定牧区安置其部众,使其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土尔扈特等部东归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在中华民族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这是东归广场上的御碑文亭。</p><p class="ql-block">土尔窟特部归顺记石碑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土尔扈特部归来,特命在普陀宗乘之庙前竖立《御制士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石碑,并以此歌颂清廷的政绩。土尔扈特人在历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p><p class="ql-block">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时,恰逢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民在远离祖国148年后重返祖国怀抱,可谓盛世欣逢盛事,这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史上实现完全统一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自斯,凡属蒙古之族,无不为我大清国之臣”!为了表彰土尔扈特部“终焉怀故士,遂尔弃殊伦”的英雄壮举,弘扬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乾隆亲撰御制,勒碑记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士尔扈特部众记》,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鎸刻,置于普陀宗乘之庙碑亭内,永志记念。以此成为清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和对中华民族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庄严礼赞!</p> <p class="ql-block">东归王爷府——</p><p class="ql-block">东归王爷府也在东归广场。始建于1921年,建成于1927年,是和布克赛尔土尔扈特部第七世亲王鄂罗木扎甫以3000只羊为代价,从苏联聘请了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修建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王爷府建筑面积为275.10平方米,整个主体建筑共分3层,地上2层,地下1层。地下1层为储藏间,地上1层是王爷起居和接见来宾并办公的地方,包括侍从们的卧室:地上2层是王爷供佛拜佛的地方。1927年建成后,王苦鄂罗木扎甫、乔加甫(女亲王)及巴力吉提(女亲王)三代土尔扈特部亲王曾先后在此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东归王爷府内部。</p> <p class="ql-block">回望曾经辉煌的东归王爷府。</p> <p class="ql-block">东归文化园里休闲的人们,他们是两百多年前东归的土尔扈特人的后裔吧?亦或是东归王爷的后人吧?和平安宁幸福,是永远的祈望!</p> <p class="ql-block">敖包特库热庙(普恩寺)——</p><p class="ql-block">敖包特库热庙(普恩寺)与东归文化园几乎为一体。始建于明崇祯三十年(1640),最初设于大型蒙古包内,因庙后山包上有一座敖包而得名。清乾隆十士年(1752年)重建,第三次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朝廷理藩院赐匾“普恩寺”。第四次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为十二世夏立宛活佛主持兴建,是历代夏立宛呼图克图活佛居住之处。现敖包特库热庙为2003年重新修建的,建筑面积246平方米,其中庙堂建筑122平方米,目前,敖包特库热庙共有宗教人士10余人。</p> <p class="ql-block">现在寺庙关闭,但每逢法会日,喇嘛们身着贵重的僧袍及独特的头冠,身坐“加布次”禅座上,手持丈余长的铜管喇叭,雄浑昂扬的念经声飘绕四野,成力这里独特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世界和平千佛大塔——</p><p class="ql-block">世界和平千佛大塔始建于2013年8月1日,于2015年10月22日竣工。由夏立宛活佛亲自主持选址,嘉•曲华多杰活佛设计,县江格尔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修建。造型为八大佛塔中的“菩提塔”式样,地基深达8米,塔高21米,塔底周长103米,面积663平方米,四小塔高2.1米,大小塔基由1040座小塔组成,总计1045座,又称“千佛总计佛塔”,是东归文化园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和平千佛大塔是全世界第1000座,也是全世界千佛塔中的最后一座佛塔,象征圆满,吉祥,被誉为功德圆满塔。</p> <p class="ql-block">和布克塞尔,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只是千言万语不知如何表达,离开东归文化广场,看见大门左侧的墙壁上写着总书记的讲话,以之为结尾,怡然零零散散、随心所欲的游记立即高大上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