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我家书柜,珍藏着一大摞明信片。对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明信片可不陌生,在那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写信、寄明信片是当时表达情感思念的主要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其中有一张最为珍贵难忘,它一直激励我不断砥砺前行。即使在最困难绝望的时刻,在那黑暗幽深的煤井深处,在那酷暑难当的修路工地,在鸡冠山罗家寨林场挥汗砍柴,在上栗镇老桥头“双抢”打包禾,我都从来没有忘记上面的那句话――欲成参成大树,须斫尽旁枝,心无旁鹜,直指蓝天。</span></p> <p class="ql-block">那是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忏悔记忆。因为贪玩、无知和叛逆,高一还没读完我便决定辍学,不顾班主任潘昌亮老师和同学们的极力挽留,不顾父母的劝阻甚至打骂,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曾赋予我无限向往和光辉理想的校园。 </p><p class="ql-block">那是我人生最为灰暗不堪的一段时光,整整三个年头,我迷惘彷徨了一千多个日夜。</p><p class="ql-block">我像一匹脱离狼群的孤狼,每天骑着一辆只剩车架车轮的破旧自行车,披着齐肩的长发,穿着发白的牛仔,漫无目的的四处游荡,在青春期的懵懂与固执里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在人生的旅途中迷茫彷徨挣扎徘徊。</p> <p class="ql-block">因为退学伤透了父母的心,父亲好多年都不认我这个儿子,为了躲避母亲的责骂唠叨,倔强的我经常宁愿在外流浪,有时甚至一两个月都不回家。 </p><p class="ql-block">因为一无所长,我下过炭井,修过马路,砍过柴卖,打过包禾。生活的压力与担子像座大山一般压在了我稚嫩的肩头。 </p><p class="ql-block">母亲担心儿子学坏,东拼西借了二千多块钱把我送到宜春去学汽车驾驶技术,却又因为家贫买不起车子,拿到大货驾照的我只能时不时的帮人跑长途时顶班,赚点微不足道的零花钱。 </p><p class="ql-block">母亲开始四处托人说媒,希望能找个女人拴住我那不安份的心,可谁又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家境贫寒还不听话的人呢?</p><p class="ql-block">难道我的人生就要定格在这脸朝黄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宿命中吗?我流着泪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p><p class="ql-block">袭上心头的只有不屈、迷惘、困惑和深深的无奈。</p> <p class="ql-block">90年元旦,跟学校完全脱离了联系的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张原班主任潘昌亮老师的明信片,让在迷惘困惑中徘徊的我重新燃起了追求理想幸福的勇气。我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思索和规划。 </p><p class="ql-block">90年下半年,我毅然决然地重新踏上了求学的征程,因为知识改变命运,像我这样的农家子弟,考上大学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p><p class="ql-block">跳级到福田中学读高三,我渐渐收拢住自己那已经野惯脱缰的心思,跟外界断绝联系跟过往彻底拜拜,由于基础不错加上刻苦努力,91年高考我离录取线只有十二分之遥。</p><p class="ql-block">萍乡树人学校复读半年再转上栗中学补习。我不断地温故知新,特别是把以前没学过没弄懂的知识揣摩自学。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露晓清晨,我在知识的海洋中如痴如醉地遨游,因为我知道,我已没有任何的退路,因为我知道,身后还有很多双殷切期盼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付出终有回报,92年高考,我被录取到萍乡高专中文系。接到录取通知书,躲在无人的角落,我号啕大哭,泪如雨下。泪眼婆娑中,我轻轻吟诵着明信片上的那句话――欲成参天大树,须斫尽旁枝,心无旁鹜,直指蓝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