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创意回答】,解读《红星照耀中国》

多多

<p class="ql-block">文/多 多</p><p class="ql-block">图/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6365324</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48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现场群众汇成海洋,吟唱着熟悉的歌词,记录这庄严的一刻。缅怀伟人,重读《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巨著,心中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报告文学。斯诺于1928年来到中国上海,后遍访中国多地。他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的捕杀,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以及工人、农民、学生对共产党的拥护。</p><p class="ql-block">他意识到要让西方更多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于是决定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1936年,在宋庆龄的介绍下,斯诺获得进入陕北苏区的机会,他在那里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采访,搜集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手资料,回到北平后,他开始精心构思,写作此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斯诺在书中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探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他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采访,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p><p class="ql-block">这本书打破新闻封锁,于20世纪30年代出版。该书的出版打破了国民党对陕北苏区的新闻封锁,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真实情况,展示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斯诺运用简明的语言,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文字描述,再现了中国当时所面临的民族危机、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真实记录了中国人民经历过的屈辱、贫困、战争与不屈的反抗。他不仅关注陕北苏区领导者的革命策略和简朴生活以及乐观的革命精神,还留心观察普通红军战士的日常生活,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客观事实与历史依据。</p><p class="ql-block">本书文学性较强,存在诸多“文学要素”,有很多戏剧性的场面,无论在人物刻画、环境描写还是叙事角度的变化等方面,都不亚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艺术感染力很强。斯诺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如直叙、倒叙、插叙、描写、比喻、对比、发问、悬念、对话、幽默、抒情、政论等,使全书读起来趣味盎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斯诺有着深厚的友谊,斯诺是毛主席的挚友。在延安等地进行为期4个多月的采访期间,他如愿见到了毛主席,二人多次通宵促膝长谈。之后斯诺于1939年到延安再次访问毛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斯诺于1960年至1970年间先后三次来华访问,每次都受到毛主席接见。</p><p class="ql-block">在交往中,毛主席对斯诺的采访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坦诚。斯诺眼中的毛主席具有多种特质:</p><p class="ql-block"> •极具人格魅力:毛主席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喜欢憨笑,颇具幽默感,待人接物平易近人,同时又有着坚定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知识渊博:毛主席热爱阅读,广泛涉猎历史、哲学、政治、文学等领域,学贯中西、通晓古今,是个卓有成就的学者,对世界历史和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不仅精通马列主义,还熟知西方哲学家著作。</p><p class="ql-block"> •有先见之明:毛主席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曾对斯诺作出一些在当时看来非常前瞻的政治预言,最后都实现了,比如关于抗日战争的走向和中国革命前景的预言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历史价值极高。斯诺希望向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陕北苏区,并尽可能多地提供自己所知道的信息,解答“中国当前的局势有没有出路,出路在哪里”等问题。其思想立场是向读者提供全面、真实、客观的关于红色中国的报道。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被誉为“红色经典”中的经典。斯诺真实记录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情况,为后人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真实的评价和赞赏。</p><p class="ql-block"><i>本书中提到的红军在井冈山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i></p> 感谢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