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拾贝:有着红色印记的萧氏宗祠

一土

萧氏宗祠,又名蘭陵会馆,位于湖南邵阳洞口县城平溪江中的伏龙洲上,此处四面环水,风景迷人。 洞口县位于湘西南部,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在这里保存着百余座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宗祠建筑,其中11座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央视《走遍中国》、2020年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曾专题聚焦报道,被誉为“中国宗祠文化之都”“中国楹联文化县”。洞口县宗祠建筑独具特色的建筑结构、传统文化、艺术风格等共同形成了一道我国稀有的宗祠文化奇观盛景。 萧氏祠堂在洞口县城伏龙洲上,四面环水,需要船渡才能登岸。伏龙洲在水运时代,曾繁华一时,以伏龙洲为界,平溪江上游的河窄,下游的河宽,因此小排换大排就在此地,是湘黔古道河运的中转站。萧氏祠堂占据着曾经商业的中心,可见萧氏曾经的辉煌。如今洲上的居民早已搬走,只剩下萧氏宗祠,越发显得庄严。 祠始祖据记载从事木材和桐油生意而发家,它不仅是一座古建筑,祠前并联三座砖石结构牌楼门,上面饰有龙凤、八仙、山水、花鸟等泥塑和彩绘,还传承着洞口萧氏一族的数百年文化。 萧氏宗祠戏台下檐正面翼角翘脊泥塑二龙,昂首翘尾,栩栩如生。上下檐之间正中部位嵌"龙凤呈祥"镂雕图案,以及"福禄寿"三星塑像,四周嵌木制方格窗。戏台正面和两侧围台板分别为"双龙抢宝"、"乌龙河救主"、"空城计"、"辕门斩子"等高浮雕古代戏剧故事图案。 宗祠的总体布局一般采用对称的方式以大门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纵深发展,多则前后五进,少则三进,一般依次为大门、戏台、正殿(礼堂)、后殿(祖先堂),两侧建有厢房、钟鼓楼及附属建筑。伏龙洲萧氏宗祠前后四进,进入大门后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戏楼,中堂、寝堂之后设聚义堂,为兰陵萧氏商人联谊聚会休闲活动之所。原在聚义堂与寝堂之间还有木结构六柱重檐阁楼,名伏龙阁,飞檐翘角,六角攒尖,与戏楼前后呼应。 萧氏宗祠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清乾隆52年(1787年)修复,嘉庆4年(1799)扩修。蘭陵会馆系砖木结构四合院,座北朝南,前后五进,通面阁49米,通进深99.98米,占地面程4899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戏台、中堂、礼堂、阁楼、寝堂。中堂、寝堂之后设聚义堂,为兰陵萧氏商人联谊聚会休闲活动之所。在聚义堂与寝堂之间还有木结构六柱重檐阁楼,名伏龙阁,飞檐翘角,六角攒尖,与戏楼前后呼应。祠前并联三座砖石结构牌楼门,上面饰有龙凤、八仙、山水、花鸟等泥塑和彩绘。 萧氏宗祠建筑群柱大梁粗,石刻、木雕、泥塑内容丰富、雄奇壮观、工艺精湛,集我国南方传统建筑风格、 最有特色的中门为四柱五门,门楣镂雕双凤和三龙戏水,门匾阴刻“萧氏宗祠”,上竖额隶书“兰陵会馆”。左右侧门为四柱三门,各开半圆券顶门,门间筑戏楼,覆盆藻井,双重飞檐,木刻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萧氏宗祠戏台下檐正面翼角翘脊泥塑二龙,昂首翘尾,栩栩如生。上下檐之间正中部位嵌“龙凤呈祥”镂雕图案,以及“福禄寿”三星塑像,四周嵌木制方格窗。戏台正面和两侧围台板分别为“双龙抢宝”、“乌龙河救主”、“空城计”、“辕门斩子”等高浮雕古代戏剧故事图案。 萧氏宗祠说明碑:<br>萧氏宗祠,又名蘭陵会馆。位于洞口县洞口镇平溪江中伏龙洲上,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至嘉庆四年(1799)复修。平面为长方形,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依次为牌门、戏楼、中堂、寝堂、凌云阁、聚义堂,两侧分别为钟鼓楼及厢房。总面阔46米,总进深78米,占地面积3588平方米。座北朝南,砖木结构。牌门为中西合壁形式,厢房前后出廊,与戏台、礼堂构成迂回曲折的走马楼、该祠柱大梁粗,其石刻、木雕、泥塑、彩绘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旅游价值。1935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长征至洞口时曾借此宿营,祠堂西侧围墙上至今留有当年红军书写的宣传标语。2019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保护范围:以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外延各30米处。<br>建控地带:自保护范围起,四向外延各40米处。 萧氏宗祠还是红色纪念地。1935年12月,贺龙,肖克率红率领的红二、六军团长征,来到洞口 ,把伏龙洲上的萧氏宗祠成为贺龙临时战斗指挥部和红军主力宿营地。在祠堂西面围墙上至今能清晰可见“跟着贺龙闹革命 打倒土豪和劣绅” “红军为劳苦大众求解放 开展抗日反蒋的群众运动”等宣传标语。为古老的“兰陵会馆”注下了不一样的背景。 萧氏宗祠自1997年起先后被洞口县、邵阳市、湖南省政府列为县、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百度资料显示,洞口萧氏宗祠还名列全国萧氏十大建筑之首:湖南洞口萧氏宗祠暨兰陵会馆始建于1436年明正统年间,建成于1449年,清乾隆五十二年至嘉庆四年重修。从明朝传承至今有近600年历史。建祠始祖据记载从事木材和桐油生意而发家,她不仅是一座古建筑,祠前并联三座砖石结构牌楼门,上面饰有龙凤、八仙、山水、花鸟等泥塑和彩绘,还传承着洞口萧氏一族的数百年文化。<br> 说明:本组照片拍摄于2014年2月3日,为旧照新赏。现伏龙洲上已建观光桥梁,昔日渡船已淘汰。文字节选自网络并经整理,谨向原作者、编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