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谱

神江鱼潭•陈

<p class="ql-block">自2023年3月25日成立修谱筹委会,编委立即行动起来,经各自分工合作,借用工作之余,常常挑灯夜战到“鸡啼半夜”历时一年半,惠公谱裔第三版之《鱼潭陈氏国秀公裔谱》今日圆谱,福泽绵长成正果,恭请祖上今鉴祥,香火燎袅慰先灵,卷轴层次继世长,在“国秀公祠”礼炮三响声中,启动谱书、世系图卷轴揭幕仪式,与族人见面;现场同时举行修祠功德纪念牌匾及秀公裔孙升学奖金的颁发。</p> <p class="ql-block">三餐茶饭、四季衣裳,人手一册谱书一览前世今生,食五谷杂粮秉承耕读传家;谱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既有彰显男女平等体现新时代特色,又有记载爱国华侨眷恋家乡福祉而尽绵薄之力,更有乡贤达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言献策;开卷有益闻书香,以史为鉴…立奇功汉将军陈汤的警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荡气回肠;“道学家风”宋注经三杰、太学博士鹏飞公以忤秦桧,谪居惠州,“手撷春畦爪甲香”淡泊名利一如既往传道授业解惑;“国子监”·学清公、“修职郎”·廷来公的励志故事至今津津乐道,妇孺皆知;因李*辉闹两G论搞分裂,而义愤填膺的兰孙公警告他---“头拿壳生硬滴”。手抓“竹柴火”走家窜户、有求必应的乡村天使“接生婆”杜金娥前辈点亮煤油灯迎接新生命,功德无量;嫁洋坑享年103岁“开心果”寿招姑婆的朗朗笑声、生活习惯值得晚辈推崇借鉴…</p> <p class="ql-block">正所谓“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方志、家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我族经老前辈的不懈努力、呕心沥血,最近一次修谱(印刷版)且顺利发行是2004年8月际,经近二十年繁衍生息,新添家庭成员未登记在册入谱日益增长,今逢盛世,国泰民安,正是修谱好时光以弥补曾经不足,同时也为国秀公词重光四周年纪念日增光彩。</p> <p class="ql-block">这次修谱,我们发挥了文促会成员的中坚作用。不论是策划发动,还是组织协调;不论是收集族员信息,还是审稿修改等工作,每位理事均付出了不少的汗水和辛劳。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可喜可贺的是,我们的修谱团队老中青相结合互为互补,上至米寿之年的报社老编辑,下接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各自发挥优势,携手上阵;就读广州新华学院新学子旦青得知奖学金是阿叔阿伯等乡贤捐助而成,现场也决定从奖学金中拿出200元捐给“国秀文促会”以感谢父辈们的关怀爱戴。</p> <p class="ql-block">聚其骨肉系其心系,年逾八旬的桂葛(建新)、兰亿(家祥)等老前辈,将自己曾参与编修的经验以及收藏的旧时族谱资料提供给编辑组,使编修工作少走弯路。桂葛前辈还发挥他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专长,可谓呕心沥血,一丝不苟地对谱书文字、语句进行推敲、改错,着力提高谱书质量,确实令人欣佩。</p> <p class="ql-block">年青嗣贤芳勇(智勇)、腾兴(兴胜)、桂富(业富)、腾中(浩东)、芳伟(民伟)、芳帆(俊帆)等,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认真细致地完成输录族员信息的重要任务。尤其是芳勇嗣贤,他发挥熟悉数字技术的专业优势,出色地完成这次数字修谱的技术指导和排版等工作,实干型人才。在此,我们为本脉修谱团队中的年青人成长起来而深感高兴!</p> <p class="ql-block">祠堂中厅左右墙壁卷轴式家谱世系图,如《看图说话》,一目了然,它能够清晰地展示家族成员的世系关系,让每个家族成员都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谱书主编新星叔的现场讲解,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归属感,立叔饮食团队的柴火饭午餐源源不断端上圆桌,为参加圆谱的兄弟叔侄姐妹们提供丰盛美食——香喷喷美滋滋,提升秀公裔孙凝聚力和向心力。</p><p class="ql-block">甲辰春节别样忙,盛年修谱普各房。</p><p class="ql-block">校对补缺逐户问,今日问世放光芒。</p><p class="ql-block">耕读传家遵祖制,开卷欣闻“吏部郎”</p><p class="ql-block">上溯五世“国子监”,“注经三杰”亦流芳。</p><p class="ql-block">虽远必诛汤警言,奉告他国莫犯疆。</p><p class="ql-block">国强家富来年同,秀丽河山社稷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