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多做配做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楼下的小青年有一辆别克昂科威,经常停在路边。那辆车看上去很气派,我路过时总是不自觉地看一眼。但我看不是因为车,而是因为车屁股上的文字——他的车后面右边有两行动感很强的字:趁年轻,多做爱做的事。</p><p class="ql-block">现在是一个凸显个性的时代,我想,那个小伙子一定很有个性。而且,年轻人热情奔放,精力旺盛,确实可以去做很多爱做的事。但是,爱做的事就可以去做吗?</p><p class="ql-block"> 我年轻的时候听过一首歌《跟着感觉走》 ,好像是苏芮唱的。我本来就是0型血的人,属于那种跟着感觉走的人,那首歌流行的时候,无形中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时候,不懂得人情的冷暖,不知道世道的艰难,想做的事就想办法去做。然而,有时候感觉是靠不住的,跟着感觉走能把你带到沟里。当时年轻,不知道有些事不配去做,或者不能去做,一味跟着感觉走,结果做过一些傻事、错事,贻笑大方,现在想起来依然眼角眉梢都是悔。</p><p class="ql-block"> 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颇有感触。韩诚烈是南京黄埔军校本部的一名学员。1931仲春,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蒋介石带着夫人宋美龄去黄埔军校检阅学员方队,当检阅到韩诚烈时,看到美丽大方的宋美龄,韩诚烈心中一股热血往上翻涌,情不自禁地大跨一步上前,众目睽睽之下拉住了宋美龄白皙温软的纤纤玉手。宋美龄既羞又怒,蒋介石也倍感尴尬,两人草草结束检阅,拂袖而去。回府邸后,蒋介石即命侍卫将韩拘来。“夫人安好”,韩诚烈来到宋美龄的豪宅脚未站稳,连忙请安,声音有些发颤。宋美龄秀目怒睁,连声质问:你为何羞辱于我,亵渎校长尊严?不忠不义,该当何罪?韩诚烈“啪”地一个立正,憨痴地望着宋美龄,嘴唇翕动了几下,认真而诚恳地说“夫人太美了.....”宋美龄心头一热,若有所悟,感慨地说:“人世间纵有千罪万罪,慕爱一个人总是无罪的”。最终原谅了韩诚烈。后来韩诚烈在战场上作战英勇,多次立功。1947年他脱下军服,去了美国,成了一名颇有成就的商人。据说,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两次去美国时,都专门去看望过韩诚烈,而韩诚烈尽管已是百万富翁,但一直守身如玉,家里非常冷清,当问到他为何不娶妻生子时,韩诚烈将自己几十年来收集的有关蒋夫人的所有照片拿出来,宋美龄看了自然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就劝他不要再犯傻了,赶紧成家立业,享受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 风流已逝,唏嘘长存。对于韩诚烈来说,可能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然而,这样做究竟值不值得?我尝想,亏得是宋美龄,受过西式教育,有较好的修养,如果是别人,就蒋介石那睚眦必报的心胸,韩诚烈绝不会有好果子吃。这样的事,即使在今天也不见得有人比宋美龄做得好。不信你试试,在大街上见到一个心仪的女子,你上去就拉她的手,肯定挨骂,弄不好还得到派出所说明情况。我还想过,如果我是韩诚烈,我不一定会那样,因为,我总认为,即使是爱慕,也不能让别人难堪,让自己尴尬,更不能成为伤害别人的理由。说白点,就是做想做的事,也要看配不配做,能不能做。</p><p class="ql-block"> 古人有“德不配位,必有祸殃”一说,以此类推,当有“事不配做,必有过失”之理。除了自己的教训,我的一位朋友也可以作为镜鉴。那位朋友,不能说是坏人,他至少还是一个科级干部。他爱钱,但他在职的时候贪污公款,事发判刑,被双开。为了生计,买个轿车跑出租,但他爱酒,某次下乡又喝多了,自恃在乡下,没有查酒驾的,结果醉驾撞到树上,人受伤车报废,驾照被吊销。这些事,其实已经不是配不配做了,而是能不能做了。好在无大碍,他恢复后又找了个活干,挣点辛苦钱,一手好牌被他打烂。这就是做不配做或者不能做的事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古人还有“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以及“三思而后行”教诲。“趁年轻,多做爱做的事”或许本身没有错,但做之前,最好思考一下,配不配做、能不能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