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芮城广仁王庙、吕祖庙、古魏城遗址掠影

亦东

<p class="ql-block">  在运城市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坐落着一座四合院形的庙堂建筑。其中的广仁王庙,是中国现在仅存的四座唐代建筑之一,为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建造,与永乐宫、古魏城遗址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文物群。</p> <p class="ql-block">  广仁王庙供奉龙泉神,又因泉水从庙基前涌出的缘故,当地群众俗称“五龙庙”。由正殿、戏台、厢房组成,四周有围墙。正殿坐北向南,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可相比拟。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古朴雄浑,充分张显了唐代建筑风韵。</p> <p class="ql-block">  广仁王庙建筑构件复制展示。</p> <p class="ql-block">  与正殿相对、坐南向北的清代戏楼。</p> <p class="ql-block">  龙泉遗址。</p> <h3>  吕祖庙,在永乐宫旁,原是吕洞宾出生及成长的宅院。吕仙去世后,改为祠堂,金末被野火焚,嘉庆年间重修,1959年搬迁于此。<br></h3> <p class="ql-block">  吕洞宾是唐代人,六十四岁中进士,未及调官,于暮春出游至沣水上,遇隐士钟离权,经钟引渡,放弃人间富贵修仙学道。吕洞宾是全真派创始人,也是医学家、养生学家、丹经诗仙。</p> <p class="ql-block">  玄帝庙,始建于明代,面阔三间,进深两椽,单檐歇山顶,是为祭祀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建。真武本为玄武,宋代为避圣讳赵玄郎,始称“真武”,为总镇北之神,因在武当山修炼得道而升为帝座,又称“玄天上帝”。能解厄赐福,荡魔消灾,故受世人广泛崇拜。</p> <p class="ql-block">  孚佑帝君吕纯阳之墓。 纯阳祖师(吕洞宾)也称孚佑帝君,姓吕讳岩,号纯阳子,大唐贞元十四年(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时生。北宋宣和元年(1161年)诏封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至元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p> <p class="ql-block">  古魏城遗址呈方形,周长4500多米,面积约144万平方米。东南、东北、西北三个城角均保存较好。城外侧都有月牙状的夯土台。城内出土有西周时期的陶、豆、罐、簋等遗物,出土数批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  叔向父簋,西周器物。通高19.8厘米,口径16.2厘米,底17.5厘米,敛口,鼓腹,圈足下附三矮足,握手盖顶,双穿兽耳衔环,盖面和腹面遍饰瓦纹,内铸铭文。属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叔伐父鼎,西周器物。通高14.2厘米,口径12.8厘米。敞口、卷沿、腹部下鼓、平底、三足脚。沿耳、底面三角形铸缝。鼎内一侧铸铭一行五字:叔伐父乍(作)鼎。作器人名为“叔伐父”。铭文笔道较浅,“鼎”字下半部残。属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礼教石牌坊。原在黄河淹没区的永乐镇南礼教村,今移永乐宫东侧前方,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为旌表孝子李天仁所建。天仁为礼教村人,附贡生。其子腾蛟曾官直隶遵化州知州,大学士纪晓岚为其科举座师。腾蛟死后,纪晓岚为其撰写墓志。石坊四柱三楼,其栏额所雕之《八仙庆寿图》及石柱前后的六具游戏狮子,玲珑剔透,极为精美。其他人物故事、动物、花草、琴棋书画等古玩纹饰,设计雕造均极精致大雅,堪称佳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