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逝去的北极村

吴永成

<p class="ql-block">1979年我来过北极村。那时的北极村什么样?当时写了一篇文章《夜宿北极村》刊登在中央一家报纸上,成为宝贵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初,我再次来到北极村,不知能否寻找到记忆碎片。</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们的汽车开到一个路口,被工作人员拦下,告之私家车要统一停到停车场,换坐摆渡车进村。只见诺大的停车场足可以停上千辆车,好气派。坐着摆渡车在宽阔平坦的道路上行驶了一公里左右,进村了。虽然在停车场我已感觉到这村已不是那村了,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惊着了!楼房鳞次栉比,灯火辉煌耀眼,宾馆饭店林立,广场篝火通明。</p> <p class="ql-block">虽然已进入旅游淡季,但北极村的房价依然不菲。我们入住的宾馆已有些年头房间也谈不上豪华,单间350元。听说800元一宿的宾馆也不乏客源。饭店老板说这势头要延续到十一以后。</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分别换乘南北二条线的旅游大巴在村外景点游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不能说村里人不用心,沿江边造了好几个主题广场,还有瞭望塔,樟子松也漂亮,但乏善可陈,没留下什么印象。</p><p class="ql-block">闻听还有一处老村,顿时勾起我的恋旧情结,迫不及待去看。沿河确实有几栋木可愣房,像是旧时老握,可细看又不像,太整齐了。问了当地老乡得以证实,是刚造的“景”,还没有完工,进村参观要买票的。</p> <p class="ql-block">临近中午,我们该走了。繁忙的摆渡车载着一车车游客进进出出。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来,认为北极村就该是现在这个样子,热闹、繁华、富裕,他们之所以来,是因它的特殊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也知道现在的北极村不可能是四十年前的模样,虽然那时的它给我留下过朴实、温暖、亲切的记忆。虽然迟子建笔下的北极村是那么的让人留恋:“秋风起了,嫩嫩的苞米粒变硬了,豆角叶变黄了,柿子晒红了脸,沉甸甸的倭瓜坠折了枝蔓,房盖上,红一块绿一块的,晒满了胡萝卜和豆角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在的北极村只是一个中国最北端的旅游打卡地,是一个景区,是一个地名,至于它是不是一个“村”已无人在意。有没有胡萝卜豆角更无关紧要。村里人们要发展、进步、挣钱,无可非议。我的怀旧情结out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汽车疾驰而行,北极村渐行渐远,我的北极村逝去了,永远!</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