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修道之人,平时贵饮白水,茶多伤神冷精,食宜清淡,越清淡,脾胃越清净,脾胃清净则头脑清净,身心越清净。味浓、味厚则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清淡则头中风火油渣之气渐消,嗜欲消一分,则道长一分,臭味薄一分,则心性明一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明气清,才能生静、生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性命双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性命双修,简而言之,便是性功与命功的并修并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性,指人内在的精神世界,涵盖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无形之域,是灵魂的栖息之所,是智慧的源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命,则关乎人的外在形骸,是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有形之体的总称,是生命活力的载体,是修行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性命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性功的修炼,如同磨砺心镜,使之清澈明亮,能够洞察世间万物之本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命功的锤炼,则如锻造体魄,使之强健有力,能够承受修行路上的种种考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凡修炼丹道皆以性命双修为基础,是丹道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若要准求大道,必须先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就是强健的体魄,其次便是波澜不惊,宁静致远的心性,两者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丹道中修性比修命更难,命功是针对后天的身体基础,所以筑基过程中身体会忍受通关以及排除和改变一些不好的东西带来的疼痛,若你没有体会到命功的关卡,不代表没有关卡,只能证明你还没有到这个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性功的修炼为什么更难?</p><p class="ql-block"> 因为性包含着所谓的心性、习性以及本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性功是对自己本性的挑战,抛弃过往一切习性和思维方式、方法,以及对原生家庭的问题,传统的本性,在突破的过程中是异常难熬的,如果性功得不到提升,命功也不会有太高的造诣。</p><p class="ql-block"> 心性不达,很多阶段都会耐不住性子,比如刚开始练出点功夫,就到处炫耀,都是心性不好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或者遇到瓶颈期便产生退缩的念头,也是心性不达。</p><p class="ql-block"> 丹道这条路漫长且孤独,性功不好,很容易就此堕落,但性功好不代表偏执、固执,很多人认为偏执、固执是坚定,这是不对的。</p><p class="ql-block"> 性功中有包容、谦虚、冷静、沉着,有对道的虔诚和不遗余力,也有对世俗的和光同尘,并不是自诩不凡,也不是偏执到像是异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所以丹道能走多远,完全看性功的境界有多高。</p><p class="ql-block"> 所以命功可以让你有底气,有实力,有基础,而性功可以让你临危不乱,觉悟超前,本心坚定,智慧不穷。</p><p class="ql-block"> 所以丹道有成的人,无不是经历过心性上的磨炼,又磨炼和体魄的千锤百炼,所以丹道无捷径,一定要慎中在慎。</p> <p class="ql-block"> 佛陀大弟子迦舍尊者入定2500年,只为把两件东西交给今天的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传法度人时,场面热闹非凡,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只要诚心向善、愿意修行,都可以加入释迦牟尼佛的僧团。</p><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佛讲经弘法时,身边常有千名弟子。在众多弟子中,大迦舍是佛陀最信任的,也是大弟子。释迦牟尼佛涅槃去世之前,留给大迦舍一个遗嘱,让大迦舍入定2500年后,把两样东西交给未来的弥勒佛。</p><p class="ql-block"> 大迦舍出家前是富豪独生子,家中富可敌国。大迦舍从小懂事善良、聪明伶俐,八岁时已经精通占卜、音乐和绘画。大迦舍长到十几岁时,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父母发现他不爱女色,无论多美的女子,他都不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大迦舍心中一心向佛,想要出家修行,但父母不同意,催促他订婚。万般无奈下,大迦舍根据打坐时出现的女子形象,画了一幅美丽而庄严的画像,并表示除非找到如画像中的人,否则宁愿孤独终老。</p><p class="ql-block"> 父母听后,赶快四处寻找,终于在不远处的富豪家中找到了名叫妙贤的女子,与画像中一样。</p> <p class="ql-block"> 两家立马定亲,并在婚礼当天接新娘过门。然而新婚之夜,两人一句话也不说,各自沉默。直到天亮,大迦舍才问妻子妙贤:“你有什么心事吗?”</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妙贤边流泪边叹气道:“我的幸福被破坏了。我一心想清净修行,脱离苦海,却因父母看中你家的财富,不顾我的愿望,强迫我嫁给你。”</p><p class="ql-block"> 大迦舍听后心中窃喜,觉得是天意。原来自己也不想娶亲,只是为父母所迫。两人决定尊重彼此,一个睡床上,一个睡地上,相敬如宾。父母见此,认为他们和谐,便放心了。</p><p class="ql-block"> 十二年以后,双方父母相继去世,大迦舍觉得时机已到,决定出家修行。他对妙贤承诺,如果找到正法,一定会回来接她同去修行。</p><p class="ql-block"> 大迦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释迦牟尼佛。相遇那天,大迦舍见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万道金光笼罩其身。大迦舍赶忙拜倒在地,释迦牟尼佛微微睁开双眼说道:“我已经等你很久了。”</p><p class="ql-block"> 佛陀早料到会有这样一位大根基的弟子归入门下。佛陀说:“如果我不知道法,却假装知道来欺骗你,那么我的身体会裂成七块。”由此可见,大迦舍在佛陀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p> <p class="ql-block"> 佛陀教导大迦舍,只要按他所说的去做,便可修得正果。于是,大迦舍开始精进修行,佛陀讲的话他百分之百执行,从不疲倦,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佛教导弟子化缘时,不可挑选施主,不可有分别心。遇到的人就要向他化缘,每天只化得一餐,维持生命即可。其他僧人会挑选富豪家门口化缘,但大迦舍则随缘而行。一天,他在化斋时遇到一位老乞丐,乞丐笑着说:“修行人,你看我都穷成什么样了,快要饿死了,你还向我化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迦舍看了看,发现乞丐碗中有半碗馊米汤。大迦舍便说道:“施主,你怎么能说自己什么都没有呢?你这碗中不是还有米汤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乞丐很为难,说:“这米汤都馊了,怎么能供养您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迦舍坚持:“这就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就把馊米汤分我一半吧。”说完,大迦舍喝下了米汤。</p> <p class="ql-block"> 平日里,大迦舍独自一人苦修,蓬头垢面,风餐露宿。然而,每当释迦牟尼佛讲法时,总会让大迦舍坐在身旁。</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天界之王在灵鹫山上向佛陀敬献金色波罗花,请佛说法。佛陀手中拿起一片花瓣,沉默不语。面对此景,人天大众皆是一脸茫然,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p><p class="ql-block"> 此时,佛陀开口告诉大众:“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嘱摩诃迦叶。”</p><p class="ql-block"> 并且对众人说:“一切众生都具足真如法性,但不修行便不能证得,法性亦不显现。诸佛应世就是要让人人都能证悟。今日拈花授记,付正法眼于摩诃迦叶,是诸佛应世密意付嘱的大事,以心传心的究竟法,非思量分别所能理解。</p><p class="ql-block"> 一切经者,以此正法眼藏而为佛法正印,一切诸法,以此涅槃妙心而为实相印。从毗婆尸佛至我,从我至弥勒佛,从弥勒佛依次至最后楼至佛,中际之所以法脉不断,也是因为密付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我不久即将入灭,你们都要依从摩诃迦叶入大乘门,修行佛道。”</p><p class="ql-block"> 佛陀临终前,对弟子们说,两千五百年后的末法时期,未来佛弥勒菩萨将下世渡人,大迦舍要等到未来佛降临,将佛陀的衣钵交予未来佛,方可涅槃圆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了释迦牟尼佛八十岁那年,佛陀圆寂。大迦舍正在北部弘法,听闻师尊圆寂的消息,星夜兼程赶回。然而,佛陀的弟子们试图火化佛陀遗体,却无论如何点不着柴草。众人猜测,佛陀是在等待大迦舍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人最大的悲哀,错把业障当事业,人最大的智慧,把福报当事业来。</p><p class="ql-block"> 连做人都不会做,还想赚钱,送你们一句话,人做好了钱自然就来了,不会做人你这辈子都不会赚到钱,就算你用你的手段,邪魔歪道赚到了钱,那也是暂时的,做人啊不能缺德,人前不耍心机,人后不玩阴谋,风水轮流转,坑你的,骗你的,坑害你的,他们谁也逃不过老天爷的眼,耍别人一时耍自己一生,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永远争不过天,恶永远赢不过善,一个人如果过分的伤害别人,最后伤害的一定是自己,这个世界人在做天在看,只要你良心歪了,就一定会得到报应,所以一定要记住,善恶终有报,远报子孙,近报自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你付出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你,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行善的人问心无愧,做恶的人自有惩罚,长这么大没有人教过你怎么做人,钱的背后是事,事的背后是人,在明代有两个高僧,一个叫寒山,一个叫石德,这寒山就问石德,如果有人欺我辱我,骂我羞我,我当如何,忍他,让他避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为什么很多人他没有赚到钱的时候挺好,他突然赚到大钱以后进去了,生病了,或者家里面出问题了,有没有,你可以说是德不配位,也可以说是他的能量层级低,它承载不了那么多财富,你只能背100斤,你到了一座金山,你想把整座金山都背走,当你把整座金山放到你肩上的时候,直接给你压死压吐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财富有几种赚法,第一种叫掠夺性,竞争性财富,你要想赚钱,别人就必须得赔钱,这种钱不好意思我不赚,因为这种钱上全是业障,大家能不能听懂我在说什么,你赚这种钱赚多了,你会很惨,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赚到钱以后生不出孩子,赚到钱以后真的一塌糊涂,赚到钱以后得癌症,这就是因为这种钱赚多了,好人一定有好报,坏人一定有坏报,你们知道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人得癌症,这么多人穷困潦倒,这么多人出车祸,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告诉你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为什么有些人生下来这么惨,上辈子做恶太多你知道吧,不跟你开玩笑,今天你昧良心,你就算用再好的方法赚到了钱,记住,出来混早晚要还的,人的命天注定,我们常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命里有有时虚中有,命里无时也莫强求,一切要顺其自然,该来的都会来,该走的也会走,财散不由人得失天天注定,所以你只管努力,上天有最好的安排,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切皆有定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着你,当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天地都是你的,遇见是因为有债要还,离开是因为还清了,前世不欠今生不见,今生相见必定亏欠,缘起我在人群中看见了你,缘灭我看见了你在人群中,如果流年有爱,就心随花开,如果人走情凉,就手心自暖,不要害怕失去,所有失去的本来就不属于你,也不要害怕伤害,能伤害你的都是你的劫数,你以为错过了是遗憾,其实可能是躲过一劫,别贪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拥有,也别灰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没有,所愿所不愿不如心甘情愿,所得所不得,不如心安理得,你信不信有些事上天让你做不成,那是在保护你,别抱怨,别生气,世间万物都是有定数的,记住,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有缘躲不开,无缘碰不到,缘起则聚,缘尽则散。</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厉害的预言叫因果,世界上最神奇的消灾叫忏悔,世界上最稳当的招财叫布施,世界上最有效的美容叫慈悲,世界上最便宜的幸福叫随缘,世界上无最无量的功德叫孝顺,世界上最快速的解脱叫放下,世界上最难算的变数叫无常,世界上最睿智的行为叫修行,有人不相信轮回,其实一年四季便是轮回,有人不相信因果,其实贫富美丑就是因果,有人不相信无常,其实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就是无常,世人不知有因果,因果,何曾饶恕谁,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授皆是果,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真实存在的,这个就是运气和福报,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多做对自己对别人都好的事,不骗人不害人,这就是福报,人这辈子最大的悲哀,错把业障当事业,人这辈子最大的智慧,把福报当事业来做,什么叫福报,当你刻意地为做慈善而做慈善的时候,就不叫福报,我们做慈善不是为了被报道,也不是为了福报,就是觉得人本就应该如此,我想帮人啊,我想帮助曾经跟我一样的人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想帮,好的情绪可以让我们更加的幸福,而坏的情绪呢,则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不幸,那如何清除负面的情绪,让我们永远活在喜悦和爱当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不见的磁场,却能影响你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的磁场影响人生轨迹,与纯净磁场人相伴可净化自身。磁场互动影响心理及环境,放空自我平衡磁场。静坐与敞开胸怀可释放能量,吸引同频能量反转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磁场环绕,无论你在何处,磁场都会跟着你,而你的磁场也吸引着磁场相同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的磁场虽无形,但其力量却超乎想象恰似万有引力般,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为何有人思维敏捷,在特定之人面前却会突然卡壳?这源于每个人磁场的独特功能,有释放亦有吸收。与磁场纯净之人相伴,其散发的磁场犹如清泉,能净化我们自身的磁场。2、磁场的互动与感应磁场不但左右着我们的心理状态,对周围环境及电子设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少人常为电子产品莫名故障而困扰,殊不知这可能是自身磁场强度高且敏感所致。那些敏感之人甚至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他人散发的磁场与氛围,仅凭直觉便可判断他人是否真诚。磁场不会说谎,一个心怀鬼胎的人,总会在他自己还不知道的情况下,暴露了自己。所以,心存善念,祝福一切,感恩拥有!</p> <p class="ql-block"> 放空自我,平衡心灵磁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想将自身磁场放大,首要之务便是放空身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身体不适有时源于个人意识过强,自我目标过于突出,从而容易吸纳周围人的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倘若能做到放空身心,那将是最佳的守护与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磁场乃灵魂释放的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倘若你内心敏感且纯净,便能感知到周围的能量波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言某人魅力非凡、气质出众,实则是其灵魂散发的力量使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亦源自灵魂深处散发的磁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灵魂纯净之人,其磁场优良,能够净化身边之人,让人倍感舒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静坐,释放身心的途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静坐是一种让身心得到释放、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闭上双眼,便能感受到心灵磁场的开启,与宇宙相互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身心与宇宙成正比,磁场由内而外散发。</p> <p class="ql-block"> 敞开胸怀,与万物合一</p><p class="ql-block"> 每日敞开胸怀,去感受人与自然界各种力量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心灵若未开启,我们便无法与道相通。</p><p class="ql-block"> 当你满怀慈悲与包容之心,时空的能量便会源源不断地流入你的身体;</p><p class="ql-block"> 当你开启智慧之门,所获得的能量将超乎想象。</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发出宏大的善愿后,会瞬间收获无限能量。</p><p class="ql-block"> 智慧也是一种高级的、无形的能量,其大小。</p> <p class="ql-block"> 开悟是什么?很多人以为是一种「玄学」,或者是一种「奇妙的心理状态」,再或者是一种儒家、佛家、道家的「心灵上的智慧」,往往可遇而不可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认为,并没有这么玄乎,用科学的语境来说,检验一个人是否开悟的标准,就是看他脑海里是否能同时兼容两种相反的观点,还不影响其正常行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可能要问了,就这么简单?是的,就是这么简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听上去简单,要做到这点,可太不容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部分人为什么会「精神内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精神内耗的本质就是你的脑子里两种相反的观点在打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除了生病以外,你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带来的,而非真实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你感受到的所有痛苦(除生病外),都是一个与你对立的、相反的观点,与你价值观相悖产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甚至就连很多病,都是这种价值观相悖的痛苦带来的「情绪病」:因痛苦的情绪过于压抑而引发的身体病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做出优异的业绩,就会被升职加薪。这是很朴素的、正常的价值观,这没有任何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现实很多情况是,很多人即便再努力工作,即便做出了优异的业绩,也没有被升职加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反,是那些只会溜须拍马的人,只唯上不唯下,对待上级领导像条哈巴狗,对待同级如同厉鬼,对待下级胜似恶狼的人,获得了升职加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是,痛苦就产生了,精神内耗就来了。</p> <p class="ql-block"> 可能很多人会说,这种职场问题的关键,本质上是你没有搞清楚「利益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的努力工作,做出优异的业绩只是对公司有利,并不一定对你的直属领导有利,很多时候公司利益和领导利益并不完全是一致的,甚至还可能是矛盾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决定你升职加薪的,往往是你的直属领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你只有做了对你直属领导有利的事情,才有可能升职加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这恰恰是开悟之人的做法,很多人觉得开悟之人就是活在云端,不接地气,脑子里容纳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就可以接纳一切,允许一切的发生,你就看开了,看破红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可以接纳一切,允许一切的发生,但并不意味着你就只能一味地忍受,不去抗争和改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开悟是当外界的价值观,与我的相悖时,我不急于反驳,我先接受,我站在外界的价值观立场上,思考他的思考,想其所想,为其所为,急其所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阿难和摩登伽女的因缘,两则故事解释了为何今生你和她成为夫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难和摩登伽女的因缘,两则故事解释了为何今生你和她成为夫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楞严经》上阿难与摩登伽女的故事,有一次阿难去乞食,在途中遇到一位少女,就是摩登伽女。欢欢喜喜地将水倒入阿难钵中,并瞪着大眼,默默地注视着阿难,直到他离开。摩登伽女回家后,便得了相思病,整日思念阿难,饭食无味。她被阿难相貌深深吸引,一心想嫁给阿难。母亲爱女心切,只好硬着头皮来找阿难,并说,"我的女儿对你一见钟情,朝思暮想,我愿将女儿许配给你为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难说,"我所持的戒律不可以取妻"。当阿难再次来到她家门口托钵化缘时,摩登伽女的母亲便用邪术迷使阿难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地进入摩登伽女的家,摩登伽女大喜,把自己打扮得如花似玉,来诱惑阿难。阿难心知不妙,不肯依从。阿难心中有若难言,悔恨平时不用功,危难之时力不从心。阿难危难之时,一心念佛,道交感应,佛陀心知阿难受难,赶紧派遣文殊菩萨到摩登伽女家附近去找回阿难,并且叫所有的比丘要全心一意持楞严咒。此时,阿难正在摩登伽女的室内,在即将破戒时,忽然间清醒过来,马上离开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修行地。摩登伽女竟为阿难出了家,最后经过佛陀教不净观,证得初果。</p> <p class="ql-block"> 佛陀也讲了阿难与摩登伽女有五百世的因缘,在佛教典故上阿难尊者和摩登伽女的故事说得很明白。阿难尊者与摩登伽女宿世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佛陀告知诸比丘,摩登伽女对阿难一见钟情,死心塌地,单从现世因果来讲,摩登伽女是疯子,阿难是傻子,看起来毫无道理。但从三世因果来说,确是合情合理的。佛陀以其神通了知,摩登伽女在以前五百世中都是阿难的妻子,而且每一世都相敬如宾,互敬互重,更有趣的是他们俩都是好的佛教徒。所以今世一见钟情,非常亲切,显得与众不同,难分难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书生,在赶考路上遇到一位小姐,两人一见倾心,最后私定终身,约好书生赶考回来到府上求婚。等那书生中了状元回来,小姐却嫁了别人,书生从此一病不起,眼看就要驾鹤西去。这时有个僧人从他门前经过,听说此事,从怀中摸出一面镜子让书生来看。书生看到镜中有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沙滩上。这时,走过来一个人,他看了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走过来一个人,将他的青衫脱下来给女子盖上,也走了;书生惊奇地发现那个人就是他,僧人让他再看下去…</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人走过来,在沙滩上挖个坑,小心翼翼将女子掩埋了。僧人说:那个死在沙滩上的女子,就是小姐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爱,只为还你一个人情。可她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了的人。</p><p class="ql-block"> 佛教讲世出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以佛教的观点,爱情本质上是‘愿力’和‘业力’的结合。但自己的福报要配得上对方,才能得到美满的姻缘。就是福报相当,才能做夫妻。古人讲,要门当户对。就是说,福报要等同,要相似,这样才可以。《楞严经》上讲“求妻得妻”,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福报有多大,他就会娶一个福报和自己相当的人。同样,一个女人嫁给什么样的男人,其实也是由自己的福业决定的。</p> <p class="ql-block"> 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有情众生这个相聚,都是缘聚缘散,都在一个缘上。如果这个缘很重,这就变成一家,家亲眷属;如果疏远一点,就变成朋友这一类的,关系就比较疏淡了。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他跟我们点头笑笑也是缘;遇到一个陌生人,他看你不顺眼而瞪你一眼,那也是缘,那是很疏、很淡的缘。</p> <p class="ql-block"> 一切相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两个人,能够在今生结为夫妻,必定是有前世的因缘。夫妻,都是三生的因果,累世的前缘。夫妻是缘,相遇是债,前生不欠,今生不见。前世必是欠了你,今生才会遇到你。相遇为了还债,恩爱是为了了缘。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今生的经历都是前世的延续。种种业力和愿力的结合,今生两人才能恩爱做夫妻。</p> <p class="ql-block"> 人和人佛说有四种关系,“讨债、还债、报德、报怨”。夫妻之间自然也离不开这四种关系。夫妻是缘,有报恩的,恩爱夫妻;有报怨的,结婚之后永远不会和睦,会给你带来家庭纠纷;有讨债的,有还债的,总是四种缘。</p><p class="ql-block"> 只有懂得佛法的人,无论是哪一种关系和缘分,都把它转成法缘,大家在一起学佛,一起共修。过去不善的缘化解了,善的缘也转变成法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