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上作文讲评课

缪宏飞(耕耘者)

<p class="ql-block">   1987 年 9 月 11 日星期五,阳光如同被施了魔法般,穿过树叶的罅隙,丝丝缕缕地泻下,在教室的地面上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是时光用它那灵巧的手指精心绘制的神秘图案。这一天,对于初为人师的我而言,宛如一颗在岁月长河中静静等待着被点燃的璀璨星辰,因为这是我踏上高中语文教师岗位后,即将开启的第一次作文讲评课之旅。</p><p class="ql-block"> 在这之前,每一个寂静的夜晚,昏黄的灯光下,我都如一位虔诚的朝圣者般,沉浸在同学们那一篇篇作文的世界里。我仔细地品读着每一个文字,仿佛在触摸他们青春的心跳。那些作文,有的像灵动的小鹿在纸页间跳跃,有的像羞涩的花苞等待着绽放的契机,有的则像尚未雕琢的璞玉,暗藏着无限的可能。我拿着红笔,在字里行间精心地批注着,时而为一个新奇的想法而惊喜,时而为一处稚嫩的表达而沉思,每一处圈点都凝聚着我的心血与期待。那厚厚的一叠作文,在我的反复摩挲下,仿佛成了通往同学们心灵世界的神秘地图,而我正迫不及待地想要引领他们在文学的天地里探索、遨游。这种期待在我的心底像被春风唤醒的种子,疯狂地生长着,让我在即将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心潮澎湃,跃跃欲试,仿佛一位即将踏上舞台的舞者,在幕布后紧张而又兴奋地等待着聚光灯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上课铃声悠悠地响起,宛如一首古老的歌谣,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回荡。同学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齐刷刷地望向讲台,目光中交织着好奇、渴望与期待。有的同学正襟危坐,脊背挺得笔直,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说,他们已经准备好迎接一场知识的风暴;有的同学微微前倾着身子,眼睛亮晶晶的,那目光炽热得仿佛能把讲台融化,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这堂课中汲取智慧的养分;还有的同学和同桌窃窃私语,那微微扬起的眉头和闪烁的眼神,仿佛在猜测这堂课将会为他们打开一扇怎样的文学之窗。 </p><p class="ql-block"> 这次作文的主题是《初中生活中最难忘的瞬间》,课前,我精心挑选并印发了 4 篇作文。罗春芬同学的文字如灵动的泉水,在纸面上跳跃;叶疏影同学的文章似细腻的画笔,将瞬间勾勒得栩栩如生。还有周冬富同学的作文,虽有瑕疵,但就像蒙尘的璞玉,暗藏着可挖掘的光彩。当然,我自己的下水作文,就像是一把开启孩子们心灵之门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我清了清嗓子,目光温柔地掠过教室里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同学们有的挺直脊背,眼睛亮晶晶的,如饥似渴地望着我;有的微微歪着头,目光中闪烁着期待,仿佛在等待一场智慧的甘霖;还有的和同桌交头接耳,眉头轻扬,猜测着这堂课的奥秘。我深吸一口气,怀揣着满心的期待,踏上了那方熟悉又陌生的讲台。</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 我微笑着开口,声音如同山间的清泉般悦耳,“今天我们进行作文讲评。不过在开始之前,我先说说这次的讲评方法。对于优秀的作文,我们要像鉴赏艺术品一样,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它的美,还要像寻宝者一样,挖掘那些隐藏的不足,让它更加完美。而对于有问题的作文,我们不能只看到缺点,要像挖掘宝藏一样,发现其中的闪光点。” 同学们听了我的话,有的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露出惊讶的神情;有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还有的轻轻点头,眼中满是认同。</p> <p class="ql-block">   我轻轻展开罗春芬同学的作文,开始朗读。我的声音随着文字的节奏起伏,仿佛带着同学们走进了她笔下的世界。读完后,我微笑着问:“大家说说看,这篇作文有哪些地方写得好呢?”</p><p class="ql-block"> 坐在前排的江向丽,她可是我们班思维最为敏捷的学生之一。此时她的眼睛如两颗璀璨的星星,迫不及待地举起手,身体前倾,几乎要从座位上站起来了。我点头示意,她 “唰” 地站起来,激动地说:“老师,我觉得罗春芬同学描写人物的神态特别生动,比如‘老师微微皱起的眉头,就像湖面泛起的涟漪’,把老师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老师。她的眉毛高高扬起,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笑着肯定了她的观点,并鼓励她继续说下去。她稍作停顿,又说道:“不过,我觉得在描写场景的时候可以再详细一些,比如可以多添加一些周围同学的反应,像有的同学张大了嘴巴惊讶的样子,有的同学交头接耳的神情,这样就更有画面感了。而且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可以多使用一些符合人物性格的口语化表达,让人物更加立体。” 同学们听了,有的微微皱起眉头,陷入沉思,如同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有的频频点头,那模样就像清晨啄食的小鸟。我向她竖起大拇指,她红着脸坐下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平时沉默寡言但观察力很强的罗志云同学也举起了手,他缓缓站起来,声音沉稳地说:“我觉得罗春芬同学在作文里对色彩的运用很妙,她写校园里的花坛,说‘那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朵,像是打翻了的调色盘’,一下子就把花坛的美展现出来了,很有画面感。不过,在叙述故事的顺序上,可以再调整一下,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这样会更有条理。”</p><p class="ql-block"> 另一位性格开朗的毛国强同学也迫不及待地发言:“我觉得罗春芬同学的作文在细节描写上很出色,比如写妈妈做饭的场景,‘妈妈熟练地切着菜,那菜刀与案板碰撞的声音,仿佛是一首动听的乐曲’,很生动呢。但我感觉结尾有点仓促,可以多写几句来深化主题。”</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罗春芬同学的作文中收获了不少写作的技巧,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叶疏影同学的作文又有哪些亮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呢?“我拿起叶疏影同学的作文刚读完一段,坐在中间的周文平就高高地举起了手,他的手在空中挥舞着,身体前倾,脖子伸得长长的,生怕我看不到他。我笑着请他发言,他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说:“叶疏影同学这篇作文的结构很清晰,开头就点明了难忘的瞬间,中间详细描述,结尾又升华了情感。但是我觉得在描写情感的时候可以再细腻一点,比如说这里,主人公看到好朋友转学离开时,除了写流泪,可以多使用一些心理描写来表现主人公的感受,比如可以这样写‘我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揪住,那些曾经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一一闪过,每一个画面都像是一根刺,扎得我心疼’。还有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可以把景物的特点和人物的情感结合起来,比如在悲伤的时候,描写的景物可以是黯淡无光的,这样能更好地烘托氛围。” 周文平的话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同学们的思路,同学们纷纷投去赞赏的目光,有的眼中满是钦佩,微微张着嘴;有的迅速在本子上记录着,笔尖在纸上飞快地滑动,仿佛在记录珍贵的宝藏。</p><p class="ql-block"> 当讲评到周冬富同学的作文时,他微微低下了头,双手不停地绞着衣角,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我微笑着鼓励他说:“你的作文里其实有很多闪光点,大家一起来找找看。” 同学们开始认真地阅读他的作文,不一会儿,扎着马尾的张雅清举起了手,她的声音清脆悦耳:“老师,我觉得周冬富同学在描写景色的时候很有想象力,比如这里‘阳光像金色的丝线一样洒下来’,这个比喻很独特呢。还有这里写校园的那棵大树,说它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这个拟人化的写法很有意思。在描写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多使用一些连接词,让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比如可以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 那个男同学听到张雅清同学的评价,慢慢地抬起了头,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他动了动嘴唇,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p><p class="ql-block"> 此时,爱思考的周亚丽同学也发表了看法:“周冬富同学在描写动物的时候很有特点,比如写小狗,‘小狗那圆溜溜的眼睛,就像两颗黑宝石,滴溜溜地转着,充满了好奇’,把小狗的可爱写得很到位。不过在描写动物的动作时,可以多使用一些动词,让小狗的形象更加鲜活。”</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拿出了自己的下水作文。同学们都显得很兴奋,他们认真地听着我朗读,仿佛在与我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读完后,我笑着对同学们说:“这是老师写的作文,大家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哦。” 这时,一向调皮的叶军同学笑嘻嘻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您的作文写得很好,不过要是再添加一些幽默的元素就更好啦,这样读起来会更轻松呢。” 叶军同学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同学则捂着嘴偷笑。我也被他的直率逗乐了,笑着对他说:“你的建议很有创意呢,老师会考虑的。”</p> <p class="ql-block">   在互动讲评之后,我微微前倾身子,目光似灵动的光束在同学们之间来回穿梭,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同学们,若想把记叙文写得生动,那细节描写绝对是关键的第一步。细节就像是文章鲜活的血肉,能赋予人物和事件以蓬勃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大家不妨想想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其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描写堪称精妙绝伦。仅仅一个‘排’字,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打开了孔乙己复杂内心世界的大门,把他那种既想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却又难掩穷酸之态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他就站在我们面前,活灵活现。再看看罗春芬同学作文里的老师神态描写,如果我们能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雕琢艺术品一般,再添加一些细节,例如老师皱起眉头的时候,那手指还会不自觉地轻轻敲着讲台,就像在敲打着一曲无声的乐章,这样人物就会更加栩栩如生,如同从纸面上走出来一样。这种细节描写就如同绘画中的细腻工笔,一处一处精心雕琢,方能让人物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说说情感表达。情感的表达可不能像白开水一样直白,而要像酿酒一般,把情感丝丝缕缕地融入到场景和人物的行为之中。大家回忆一下朱自清先生那感人至深的《背影》,父亲爬过月台去买橘子的场景,没有直白地说父亲对儿子有多么深沉的爱,而是通过那一连串艰难的动作描写,如父亲那略显笨拙的攀爬、那努力伸手的姿态等,把父爱如同潺潺流水般,悄无声息却又绵绵不绝地渗透在每一个动作之中。就像叶疏影同学写好朋友转学那部分,如果在描述完心理感受后,再加上主人公默默地整理好朋友送的礼物,那每一件礼物都像是承载着友谊的小船,在情感的河流中荡漾,这样情感的表达就会更加细腻动人,如同一首婉转悠扬、韵味无穷的诗歌。</p><p class="ql-block"> 再者,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就如同画龙点睛一般关键。环境可以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烘托出独特的气氛,推动情节如顺水行舟般向前发展。在描写环境的时候,我们要像一位敏感的艺术家,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不仅要写出眼睛看到的美景,还要写出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息、手指触碰到的感觉。就比如在《边城》中,沈从文先生对湘西环境的描写堪称一绝,那清澈得如同镜子般的河水,那古色古香的吊脚楼,那连绵起伏的青山和郁郁葱葱的绿水,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沉浸在那独特的湘西风情之中。我们再看看那位男同学写的校园景色,如果他在描写阳光像金色丝线洒下的时候,再加上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那歌声如同银铃般悦耳动听,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大自然在演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这样整个画面感就会更强,如同给文章配上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动态画卷。</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可不能忽视文章的结构,记叙文的结构就如同建筑的框架,讲究起承转合。开头就像一位热情的导游,要能够吸引人,就像设置一个神秘的悬念,把读者的好奇心像钓鱼一样勾起来。比如莫泊桑的《项链》,开头就说女主人公因为一条项链而改变了一生,这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中间内容要像一个丰富多彩的百宝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件来充实文章,就像一位能工巧匠不断地添加精美的装饰。结尾则要像一位力拔千钧的勇士,要有力量,可以通过总结、升华或者留下悬念等方式让读者回味无穷。像欧・亨利的小说,结尾常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就像在人们的心头猛地敲击一下,给人以深深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个个听得聚精会神,有的同学眼睛如同被磁铁吸引一般紧紧地盯着我,一眨不眨,仿佛被无形的胶水粘住了;有的同学微微皱着眉头,手指在桌面轻轻敲打着,仿佛在和心中的灵感对话;还有的同学手不停歇,手腕如同灵活的蝴蝶在本子上翩翩起舞,不停地记录着。</p><p class="ql-block"> 我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殷切:“同学们,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习写作的道路是无限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多去阅读名著,像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沉浸在他们精心构建的文学世界里。认真地学习、领会、思考作者们的写作方法,体会他们是如何将一个个平凡的场景描绘得扣人心弦,如何把人物的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学习之后还要尝试多练习,把从名著中学到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同时,大家在生活中也要学会观察,观察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如何洒在大地上,观察人们脸上那细微的表情变化,观察四季的更迭是怎样在大自然中留下痕迹。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如同那茁壮成长的树苗,在不断地积累与实践中,变得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当我讲完后,有个同学感慨万千地感叹道:“原来写作文还有这么多的技巧啊,我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束明亮的光,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那赞同的神情仿佛在说他们也收获了满满的宝藏,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如同盛开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这节作文讲评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近了尾声。我看着同学们那一张张充满热情和活力的脸庞,心中满是欣慰。这不仅仅是一次作文讲评,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在文字海洋中乘风破浪、共同探索的奇妙旅程。通过这次讲评,我看到了孩子们对写作的热爱和无限的潜力,而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引领他们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p>

同学

作文

描写

仿佛

如同

讲评

罗春芬

情感

老师

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