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若诗若画若尔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7月19日,若尔盖县城,晴间多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甘肃、四川交界处,有一片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的大草原,在四川被称为若尔盖草原。这片草原海拔在3500米左右,属于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无夏冬长。四周群山环抱,东边是岷山、南面是邛崃山、西边是果洛山、阿尼玛卿山、西倾山以及北部的西秦岭等,众多山岭分布围绕,基本上处在一个盆地之中。地形主要由山地草甸草原和沼泽湿地组成,四川若尔盖县城达扎寺镇就座落在这片草原上,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藏族聚居集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自南向北与亚欧大陆板块猛烈碰撞,地块被挤压隆起抬升,形成了今天的青藏高原,同时天倾西北地陷东南,造就了中国西北高东南低的三级阶梯整体地势。而青藏高原在剧烈抬升时,又向东西两端释放压力。在东端,它又遭到扬子板块的顽强抵抗,在它们的接合面,大地相互挤压、紧缩、隆起、凹陷,形成大规模的断裂和褶皱,这些褶皱形成了今天的横断山脉。 横断山山连山山接山,它们大致分为七列,从南北方向延伸,统称为“横断七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沙鲁里山、大雪山、邛崃山、岷山),最西北的岷山山脉,则向北一直延伸到了若尔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印度洋吹来的南亚季风,受到大致为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冈底斯山脉,这些海拔七八千米以上的高峰所阻挡,难以逾越。而往东部,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则为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提供了通道,它们可以顺着横断山脉的间隙、峡谷一路爬升,给青藏高原东部的青、甘、川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加之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等河流源头方向的来水,以及地下水共同作用,在若尔盖盆地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即著名的若尔盖湿地。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水量多,天气阴晴不定,地上遍布泥泞、沼泽,无法生长出高大树木,却为牧草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都长得特别茂盛,形成了苍野茫茫的高寒湿地草甸草原。我们今天上午的行程,就是游览这一片湿地上,誉为“镶嵌在草原上的蓝宝石”的花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早8:00从若尔盖县城酒店出发,沿213国道向北,刚出城有一个写着“若诗若画若尔盖”宣传语的广告牌矗立路边。县城一边是发源于岷山西麓的黑河(又称墨曲),它由东南向西北在若尔盖草原上蜿蜒流淌460多公里,在甘肃玛曲县汇入黄河。黑河与其西边的白河,一东一西,像是两姊妹,它们同属于黄河上游两大支流,都流经若尔盖草原,为黄河提供了大约30%的水量。在其流域的湿地里,都有着异常发达的河曲景观,众多的水系,频繁的改道,加之特殊的地表土壤结构,形成了若尔盖湿地草原上弯弯曲曲的蛇曲,和星罗棋布的“牛轭湖”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公路两边的草原上,无边的绿意铺展,厚厚的绿植中间,五颜六色的野花肆意绽放,在微风中起舞。丰富的水草,养育着健壮肥硕的牦牛及羊群,它们成群成群散落在草原上觅食,悠闲散漫,怡然自得。透过云层的一缕缕阳光,即所谓的上帝之光,洒在草原上,明明暗暗,牧人的帐篷三三两两点缀其间,尽显祥和、宁静。土拨鼠、鼠兔等小动物,不时从土洞中钻出,闪现在路边草地上,憨态可掬,肉滚滚真有过去摸摸它的冲动。土拨鼠又名旱獭或高原鼠兔,野外遇到可不能随意触摸,要担心携带病毒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途经高原泥炭沼泽湿地保护区,若尔盖沼泽湿地下,孕育着丰富的泥炭资源。在这里,50万公顷土地均由湿润厚重的沼泽泥炭构成,是现今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泥炭又称泥炭土,是地上植物的“遗体”,也是煤的最原始状态。它们经过数千万年堆积,由于在低温厌氧条件下无法分解,形成了特殊的有机物。泥炭最大的功能就是蓄水,1吨干物质泥炭可蓄8吨水,而若尔盖泥炭储存量达19亿吨。所以这里有“黄河之肾”或“蓄水池”的比喻是非常形象的。放眼苍茫的湿地草原,各种牧草,浸润在这种饱满溢水的泥炭土壤中,都在尽情的繁衍滋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个多小时,走走停停,行程50多公里,到达花湖景区。花湖,其藏语为“措恰扎”,意为“湖面五颜六色,色彩斑斓,花花绿绿”,犹如盛开在大草原腹心地带的绚丽花朵,因此被人们称为“花湖。购票入园,换乘景区摆渡车行4公里多,来到一条长长的木制栈道。栈道两边都是密密匝匝的水草,满目苍翠,这样大面积的水草覆盖着的湖盆湿地,依然有大草原般的辽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木栈道上一直前行,出现一片平静的水面,阳光下的湖水波光粼粼,蓝天、白云倒映其中,澄明清澈,那云朵仿佛就在脚下,伸手可触,犹似梦中仙湖。远处天地相接处,群峰层叠如黛,原始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片片水草,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湖中,清新叠翠,与白云相互衬托,盛开着的朵朵鲜花,妩媚娇艳。叫不上名的几种鸟儿在湖面的水草间尽情嬉戏、游动,不时又有一只只从我们眼前展翅而起,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划出一条条长长的涟漪,搅碎了湖面的平静,还有几只支楞起翅膀,在水面上众多的鸟鸣伴奏声中翩翩起舞,奔放自在,看那傲娇的舞姿,舍我其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盛夏时节,漫步湖上,野花与茂密的水草共舞,鸟儿与花湖共舞,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为花湖注入了澎湃的生命与活力。大自然的神奇与无尽魅力,尽情展示,让若尔盖的花湖动静有致,如诗如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的若尔盖大草原在我们眼中如诗如画,但在红军回忆录中,平均海拔3500米的这片草地,包括红原、若尔盖、阿坝、松潘等县的草原地带,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松潘草地”,也即红军“过草地”中的草地。有上万名红军战士长眠于此,留下“金色鱼钩”“七根火柴”“丰碑”“草地夜行”等众多感人故事,仍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黄河流经阿坝州近2万平方公里区域,红军三过若尔盖草地,是长征途中最艰苦、最悲壮,也是最辉煌的一段征程——革命火种在这里保留,包座激战在这里发生,巴西会议在这里召开,北上的方针在这里促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若尔盖,浩瀚的沼泽补给着黄河的水源,滋润下游漫漫黄土高原;巨厚的泥炭层记录着数万年来的雨雪风霜;长征的足迹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历史印记;这里是一方圣洁的雪域,一片神奇的土地,是高原圣地若尔盖,若诗若画若尔盖。</b></p> <p class="ql-block"> 谢谢阅读!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