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兰州娘子的深圳逛吃笔记(三)•上篇

米米shirIey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深圳这个以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和探索实验为先锋导向的充满无限生机的现代化大都市,已经变成了一个超级适合citywalk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那些媒体平台上对于深圳网红打卡机位的热议和推送,让深圳一不留神就增加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标签。估计在这一点上,连深圳人都是始料未及的。</p><p class="ql-block"> 遍布市区各处和山海之间的丰富地貌和气候环境,让深圳的丘陵山谷、绿地公园、主题公园、古村围屋、海滨栈道、沙滩岩礁、各类展馆、充满光影未来设计感的现代城市建筑群及各种大型购物广场之间形成了纵横交错如织网般星罗棋布的城市生态环境。</p><p class="ql-block">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人多地少问题很突出的这个地方,那些散落在城市里的各种绿地公园却都拥有着大片的绿地和大片的山林湖泊。城市规划格局大气,兼顾生态有氧和漂亮,常常令人怀疑深圳真的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城市吗?</p><p class="ql-block"> 以至于那些大大小小的公园都犹如城市的绿肺一般,源源不断的持续为这个城市注入鲜活的动能和活力。</p><p class="ql-block"> 逛个公园都走不动是个什么感觉?除了自己很菜鸡外,有的公园是真的耗费体力呀!最近去了一趟位于光明区的虹桥公园,尽管在炎炎烈日下行走属于比较头铁的行为,但毫无悬念的是,这又是一场半途而废的行走。</p> <p class="ql-block"> 曾经有个姐妹很不解的问我,是不是因为无聊才去探索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讲真,一开始是有无聊的成分在内,毕竟是带着一些心意和责任来此,打着照顾自家小妙人的旗号,总不能常常游离各处而去偏离主航道吧?</p><p class="ql-block"> 待到用脚丈量和用心观察后渐渐的发现,这是一个多元包容框架结构下有着温度和色彩的地方。那些熙熙攘攘的市井百态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间有着反复横跳却又节制有限的冷静与喧嚣。</p><p class="ql-block"> 这个城市不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生发的那股子精气神,也有温润抚慰大众的愿念和力道。在一呼一吸,一山一海,一动一静之间营造出了张弛有度,宜养宜居的花园城市氛围。</p><p class="ql-block"> 每次来深圳总会发现很多好玩儿的地方,例如各种主题公园和主题图书馆,带有浓郁地方色彩和人文历史印迹的古墟围屋,沿盐田港至大鹏南澳岛附近周边的各种海滩沙滩,甚至还有迟迟不想爬也估计是爬不动的梧桐山等山地风景。</p><p class="ql-block"> 不重样的流连其间就会发现,许多景色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很多想去的地方仍然只能在计划延期中。原来,除了拼搏和创新,除了高效和努力,深圳真的是一个适合拍照逛吃打卡的地方,同时又是一个适合慢慢品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那么,跟随兰州娘子的脚步,请继续领略这座南部中国最年轻大都市的历史脉络和那份气定神怡的气质吧!看看快速发展的征途中会有怎样的沉淀和积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现代都市里的频频回望</b></p><p class="ql-block"> 去一个地方,总是喜欢去看看它的前世今生,看看那些经历时光流逝的过程中慢慢变的模糊和清浅的昔日痕迹,看看它们能一直存续至今的理由和变迁。</p><p class="ql-block"> 都知道深圳的历史远远没有它的飞速发展显得光鲜亮丽,但它依然有自己脉络清晰的文化根植和溯源,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荣耀。</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喜欢古镇和古村落,不管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尽管现在有很多雷同的设计和商业化模式,让人觉得古镇都是相对差不多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但仔细想想,在没有互联网,没有工业,没有电力基础设施的时代里,天南地北的人们其生存理念和生活信念却达到了高度的相似,那些生活方式在岁月的流转中也一样的契合。</p><p class="ql-block"> 这种农耕文明所带来的古镇和古村落文化不就应该是很相似吗?都是春华秋实的期盼和希冀,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心动的缘起呀!</p> <p class="ql-block"> 这次与鹤湖新居,竟然邂逅于一场滂沱大雨之中。</p><p class="ql-block"> 位于深圳龙岗的鹤湖新居,又称鹤湖围,被誉为“客家第一围”。它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客家围村建筑群,是深圳现存300多座客家围屋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回龙围,是深圳“新客家之都”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鹤湖新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罗氏开基祖罗瑞凤创建,历经三代人,前后四十多年至清道光年间整体建成。鹤湖新居建筑占地14432平方米,总占地(包括半月池、禾坪)约有25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作为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鹤湖新居由内外两围相套而成,其布局错落有致,曾号称“九厅十八井,十阁走马廊”,是深港地区城堡式围楼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作为客家人开发深圳东部的历史见证,鹤湖新居被誉为“客家文化的活化石”,堪称深圳客家围屋的“第一豪宅”。</p><p class="ql-block"> 仔细看看,你会发现鹤湖新居继承了中原府第式建筑、赣南客家四角楼以及粤东兴梅客家围龙屋的传统,同时也融合了当地广府民居的优点,是客家民居建筑艺术的智慧结晶。</p><p class="ql-block"> 上次到坪山大万世居的时候就想来此看看,对比一下这些回龙屋建筑物的特色,看看这些带有浓郁原始防御功能的围屋和土楼结构曾经寄托了多少安世和护佑后人的心思。当时因时间关系未能成行,一年后再来履约。</p> <p class="ql-block"> 讲真,远远看到那个带有厚重年代感的围屋外墙时就知道,所有的物理防御都嵌入了当年力所能及的心意,这种所思所想与千年前的人们也没有什么不同。 </p><p class="ql-block"> 曾经专门查阅了一下资料:鹤湖罗氏原为中原氏族,从周朝起就几经战乱,一路南迁。后以罗国为姓,罗国被楚灭国后迁徙到湖南汨罗江附近,最后在南宋时期来到广东兴宁地区定居。 而鹤湖罗氏的开基祖罗瑞凤是在残酷的土客大械斗的历史背景下,在客家人第五次大迁徙时来到了龙岗。修围前后的几十年间,罗家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动荡也一直处于风雨飘摇和沉浮不定的漩涡中。 </p><p class="ql-block"> 甚至是抗战时期都被日军攻占过,据说是目前在维修的望楼就是被焚毁于那个时期。 </p><p class="ql-block"> 知道它的历史背景,自然会理解这个围屋的语言。冷兵器时代与初级枪炮时期都会把物理空间的防御机制发挥到极致,固若金汤的执念让城墙只有坚守和冰冷,没有风花雪月和温度。当然,固守一隅的同时也不排除向外扩张的可能。 </p><p class="ql-block"> 鹤湖新居维护的比较好,整个建筑物目前仍然被活化运营着,它的功能现在被开发成了一个红色教育和客家风俗文化及罗氏族谱展览的民俗博物馆。 深圳雨多,刚进围屋就遇到暴雨倾盆而下,在等雨停的时候便在大门口放空发呆,顺便观风听雨!</p> <p class="ql-block">  雨势渐小后,便开始了偷看别人家屋子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聚族于斯,曾经凝聚了当时多少美好的希望和祝愿。明明知道世事无常,却仍然满怀希冀的开宗立祠,聚族在此,开枝散叶,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庭院深深,细雨无声,静候岁月的轮回。</p> <p class="ql-block"> 令人惊奇的点在于,从一对罗祖夫妇开始,历经二百多年的繁衍生息,目前鹤湖罗氏后裔遍布全球的总人数达到了8540人。 </p><p class="ql-block"> 2017年11月5日,来自海内外的鹤湖罗氏宗亲2000多人,聚集在鹤湖新居,举办了以“缅先祖聚乡情”为主题的鹤湖新居落成20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 </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与客家文化的和谐共融,让一方天地便可源源流长,生生不息,这就是文明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祠堂正门口的“大夫第”匾额,是道光皇帝赐予罗瑞凤第三代子孙罗兆熊的,这就是大夫第的原牌匾。</p> 围屋里有两个花园 <p class="ql-block">  后面的院子里,有的单户庭院被布置成各种展厅,有老店铺,有客家文化和民俗展示,有文创和红色教育展览👇</p> <p class="ql-block"> 雨滴仍然在滴滴答答,窸窸窣窣的响着,寂静的街巷里只有我们和镜头里的它们相互凝视着。 </p><p class="ql-block"> 时间似乎是凝固的,而空气里除了老宅特有的那股潮湿与生霉的混合气息外,还有一丝丝不易被察觉的味道,那便是它的叹息了吧!</p><p class="ql-block"> 经过了那么多的岁月如梭,也见证了那么多的悲喜人间,相逢不易,离别也是常态。想必只有旅人的心在那一刻会被拨动着,而这些宅院里的故事却早已经往事随风化成烟化成雨,化成风去到了想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相信每一代打造家族庄园者都是秉持家国天下大一统理念的那个人,初衷都是希望万世昌盛和经久不衰。 </p><p class="ql-block"> 尽管明明知道无法长生也注定无法亘古不变,却都努力为此去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人就是在这样的一份信念里走过了几千年,虽历经沧桑和磨难,在传承和创新中辈辈繁衍生息,让一个古老的文明不断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从一个家族脉络清晰的传承和轨迹里,可以看看千家万户的缩影,有的家族走着走着便散失在历史的风烟里了,有的家族却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生生不息。 </p><p class="ql-block"> 不管世间发生了什么,什么才是坚持的却最重要!坚实的城堡终有被打破和舍弃的一天,血脉相连的东西才是令人心动和唏嘘不已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而这才是喜欢看别人家故事的人们爱去古村落的原因,因为我喜欢看别人家的故事和万家灯火,喜欢胡思乱想和八卦!</p> <p class="ql-block"> 据说,鹤湖新居在1996年被做为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使用之前,曾经居住人口有上千人,这吸纳能力也是杠杠的!</p> <p class="ql-block">  出了鹤湖新居,雨中的围屋与周边林立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照映,围内是历史,围外是新生。正所谓过去的就让它留在过去,其它的,交给未来! </p><p class="ql-block"> 至此,对于深圳的溯源之旅便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p><p class="ql-block"> 毕竟前前后后陆续去过了大鹏所城、南头古城、甘坑古镇、观澜古墟和版画村、大万世居、鹤湖新居和沙鱼涌村等地方,探访了它的过去和曾经。 </p><p class="ql-block"> 由此也发现,即便是最年轻的大都市也不是无根之萍,也有自己的传承、荣耀和沉淀,只是因为这里是中国啊! 如果说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继续探索和寻访深圳的旧时与现代,我想了一下,将坝光村和位于坪山马峦山脚下的长守村列入了计划。</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大亚湾边上最美的客家古村落,有着天然丰富的植物生态环境,一个是“在最传统的黄砖泥瓦里诠释最先锋的当代艺术中国”的长守戏剧谷。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形如赤练环山舞 </b></p> <p class="ql-block"> 听说光明虹桥公园的时候就想去一探究竟。去看看那4公里“红地毯”的风采,体验一下穿越城市与森林的浪漫与美好,享受美景的同时养养眼养养肺,去顺便大口的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气。 </p><p class="ql-block"> 无奈,连日的下雨,让天地间的蒙蒙雾气似乎笼罩和锁定了所有的出口。终于体会到南方的雨天,那种阴湿幽暗如密不透风的网筛般如影随形,让一个北方人满身的不自在。 </p><p class="ql-block"> 好容易等到雨过天晴,好嘛好嘛,又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艳阳天。那种犹如在蒸笼里的热度,加之又在暴晒下,去全钢架结构的赤色虹桥上徒步行走,不仅又是一场硬仗,还属于纯纯头铁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不过,除了晒和热,公园是真的漂亮和养心。虹桥公园包括三个区域,由西至东分别为入口区、碧湖区和森林区,三个区域由一条全长4000米的红色全钢结构空中栈桥所串联。</p> <p class="ql-block"> 虹桥面宽5米,平均高度8米,是中国国内第二大钢结构单柱多曲景观桥。 它西起新城公园,东接马拉松山湖绿道,将新城公园、虹桥公园、大顶岭山林公园串联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片区。 虹桥整体采用了中国红作为主色调,桥体通过螺旋楼梯、坡屋面、现代景观塔等创意交通方式连接多个主题空间,旨在打造多层次景观体验。</p><p class="ql-block"> 虹桥由此在青山碧水间犹如形成了一条引城入林、活力交织、凌湖驾绿的红色飘带。在高低起伏的山体与自然地势内,桥体蜿蜒绕山而上,据说是桥面坡度始终保持在5%左右,以方便游客轻松行走。</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们却没有走完全程。</p> <p class="ql-block"> 别说没有体力去体验不远处的大顶岭山林公园的绿道,去那设计精巧,架构独特的跨谷浮桥、悬桥和网红玻璃栈道处打卡,就算是脚下这条蜿蜒盘旋游走于青山绿水间犹如红色缎带般的步道,为了预留返程的力气,也是悻悻的知难而退了。</p><p class="ql-block"> 返回的途中下到地面,在一处科普展馆里乘凉休息,发现此处毫无例外的又有一个小型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深圳的图书馆超多,很多主题公园和展馆等地方都有大小形制规模不一样的图书馆。这一点很让人羡慕,选一个离家近距离的图书馆看书或借书,既方便了阅读和休息,也方便了借阅和还书。</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年轻群体相对较多的城市里,这一点实用又温馨。当然,散布在城市各处的一些图书馆,也因其外型设计独特,主题鲜明,造型比较文艺,气质或清新或凝重,尤其是那些位于山顶和海边的图书馆,都成了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市井烟火里的观澜古墟</b> </p><p class="ql-block"> 去年逛观澜版画村时就想来观澜古墟看看,但当天一直下雨,影响观感,时间也有些紧张,就返回了。</p><p class="ql-block"> 有些纠结这个墟字,平日里除了知道废墟、殷墟和昆仑墟等,似乎就是《鬼吹灯》里的《南海归墟》,平时很少用到墟字。</p><p class="ql-block"> 稍微查看一下,字有三意:1.过去人群居住过而现在已经荒废了的地方。2.村庄。3.同“圩”,集市。 </p><p class="ql-block"> 仔细想想,也许是归墟的含义让这个字在我脑海里形成了一些神秘的揣度,但深圳确实有些地理特质被称为墟,例如观澜古墟和清平古墟。</p> <p class="ql-block"> 导航到观澜古墟时,在周边的城中村里一路穿行,远远就看到了这个标志性建筑碉楼。</p> <p class="ql-block">  一进小巷,便是按标准打造的古街古巷,没有什么新鲜感,但作为一个可以休闲的地方,还是可以逛逛的。</p> <p class="ql-block">满街都是身穿传统服装的小姐姐在拍照,正好李sir在休息,一起入镜吧!</p> <p class="ql-block">这泼天的富贵,得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旅人在休闲,营商者如果休闲也是一件蛋疼的事情。人来人往的街巷里没有太多的消费者,各个店铺都是空空荡荡的,街面里的热闹似乎是一点也没有进入那些吹足了冷气的店里,一冷一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趁着小姐姐们离开的空档赶紧的在美人墙边拍拍拍</p> <p class="ql-block">观澜古寺</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个入口</p> <p class="ql-block">走街串巷</p> <p class="ql-block">这个入口处是网红打卡地,经常看到的视频或图片都少不了这个地标👇</p> <p class="ql-block">这个街道装置好可爱呀</p> <p class="ql-block"> 观澜古墟挺适合出片,满街满巷都是盛装出行拍照的小姐姐,奈何李sir摄影技术有限,我又没有天姿国色压仓,只好闪过了!😜</p> <p class="ql-block"> 在古墟里进了两次店铺,吹吹冷气,发发呆,顺便补充一下冰糖水和绿豆沙来降温解渴。古墟一日游结束!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我的执念就是观沧海 </b> </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标准的北方人,不论什么时候来到海滨城市🏙,都会选择去看海,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改变过。 </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我只要是去到临海的地方,一定会选择一段时间,在海边徘徊,嬉水、吹风和发呆。 </p><p class="ql-block"> 尽管并不喜欢海风里那股混浊又混合了所有生老病死的咸腥味,但浸染一段时间就会久处其间不觉其味。就像在一种环境里待的久了,自己便是环境的一部分,硬要生生的去择了个干净,倒是平白显得有些矫情了。</p><p class="ql-block"> 每次看海都因自己所处的地势不同而欢喜也各不相同,但对于一个有深海恐惧症的人来说,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解释这种矛盾的问题。敬请海边人谅解一个深处内陆之人对于临风观海听涛的浅薄见识和孤陋寡闻吧。</p> <p class="ql-block"> 在深圳看海,不建议去深圳湾,沿大鹏半岛周边的大鹏湾和大亚湾都有视野超美的海景。 </p><p class="ql-block"> 站在高高的山岩处,脚下礁石层叠,森然壁立,惊涛拍岸,浪里飞花,极目远眺,乱云飞渡,只有那间或一两的船舶游弋而过,才让这一幕序曲有了休止符。 </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里也有超美的沙滩🏖,有的细沙白浪,碧水盈盈,有的滩浅水急,沙石粗粝。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在岛上慢慢游玩,酒店和民宿很多。如果时间有限,择几处喜欢的游玩便可。 </p><p class="ql-block"> 一直想去天文台和西涌海滩,但天文台的预约不要太难了!连着预约了三周都是无功而返,要去的亲们,一定要周一上午十点放号时凭手速在平台上预约!</p><p class="ql-block"> 也是我迷之自信太倔强了!第一次预约是周一下午,一看全周都满号了,无所谓啦!第二次预约是周一上午十点半左右,又满号了,咦?真的这么抢手?待第三周仅仅是过了十分钟,还是继续满号,哦,定时都不一定抢到,暑期抢号专治各种不服!</p><p class="ql-block"> 那么就去南澳第一沙滩~蓝宝石沙滩~月亮湾一线吧!其实如果体力足够好的话,深圳修建的滨海栈道真的够好! 沿海区域基本上都有滨海步道,深圳湾沿线,盐田港至沙头角一线,大、小梅沙至揹仔角一段,大鹏半岛周边的海滩部分很多也是基本相连的。</p><p class="ql-block"> 去海滩尽量选晴天才好,当然,阴天不暴晒也不错,但浓云翻滚下的海面雾气昏暗,不够出片也是客观事实。 </p><p class="ql-block"> 去南澳第一沙滩时正值艳阳高照。沙滩不算小,但沙质不是很细很白,没有桔钓沙的水质清彻和沙质细白,但也很养眼啦,玩水才是硬道理!黑三度也没关系!</p> <p class="ql-block"> 去往蓝宝石沙滩的途中,天空突然间暗沉了下来。接着没由来的就遇到一阵雷雨交加的天气,刹那间狂风、暴雨、雷击、闪电,好家伙,一股脑儿的全武行上演一遍!</p><p class="ql-block"> 幸亏此处有一较大的休闲区域,就是酒店外搭建的那种钢结构框架及屋顶,周边没有什么遮挡的海边度假休息区。在海滩上玩了一会儿水就一蹦三跳的快速躲到平台上的休息区,开始听风观雨看海浪。 </p><p class="ql-block"> 一阵一阵的疾风吹过,凉爽且通透,又舒服又放松。结果,一声爆响过后,周边一股浓郁的辛腥焦糊味飘了过来,听人家说好像是旁边的房顶被雷击中了。</p><p class="ql-block"> 瓢泼的大雨倾泻而下了许久才猛然间收闸停了下来,至此一切都0K了。 沿大鹏湾附近的沙滩🏖很多,有开放的,也有一些野海滩,水质沙质有一些区别,但总的来说,沿海风景都很好看。</p><p class="ql-block"> 真羡慕这些当地的人,没事儿了就可以来此临风听涛,根本不会有多少紧张的情绪。看看周边的人们都是一副摆烂躺平的状态,估计是你想紧张和赶时间都没有机会,不信,你就来试试看! 不过,也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认为稀松平常和百无聊赖的地方却恰恰好正是你刚刚经过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即便是天色不明,蓝宝石沙滩也很漂亮。此处沙滩不大,但有一部分都是沙石滩,有些人在此又挖又找的翻腾着。</p> <p class="ql-block"> 从蓝宝石沙滩前往月亮湾广场的海边,一群钓鱼🎣爱好者在海钓,看着也是挺好玩儿的,好像我们又多了一个玩乐项目哦!因为刚刚经过暴雨了,所以,拍沙滩日落似乎是不行了,去拍拍月亮湾的寂静和喧闹也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 南澳第一沙滩+蓝宝石沙滩,这两个沙滩🏖离的距离不远,可以一个一个路过。从蓝宝石沙滩去月亮湾广场千万不要使用导航,从蓝宝石沙滩沿栈道一直走就是月亮湾广场。</p><p class="ql-block"> 本来冒着炎炎夏日的艳阳高照就是想拍沙滩,拍沙滩🏖的落日余晖,结果忽然间一阵一阵的狂风暴雨让阳光明媚变得云层厚罩,看来,这次落日余晖的海平面美景是等不到了! </p> <p class="ql-block"> 拍不到海平面上的落日余晖,就在月亮湾广场海滨路拍拍海面上渔船的忙碌和闲泊,厚厚的云层下光线不太好,但情绪很好!</p> <p class="ql-block"> 至此,见识了海边多变的天气,看看时间不早了,返程! </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公园里的昼与夜 </b></p><p class="ql-block"> 中国华润集团总部大楼外观的春笋造型和深圳湾体育中心外观的春茧造型设计,相互映衬相互呼应,是深圳很知名的地标性建筑,这也让深圳人才公园成为了拍照它们夜景的最好机位。 </p><p class="ql-block"> 从深圳湾万象城出来路过“春笋”时,街心花园里一派喜气洋洋的童话故事感。</p> <p class="ql-block"> 能看出来它的设计语言吗?👇神舟+远处的春笋,就问你具象不? </p><p class="ql-block"> 发现这个机位真的有点意外的。因为来来回回路过的人根本没有用这个视角去发现什么,观察了很久,根本没有人留意这两块石堆,这应该就是设计这一景观的人所想看到的吧?毕竟是有人看懂了它,有人忽视了它,这也是一种小趣味!</p> <p class="ql-block"> 深圳从来没有标榜过自己是一个旅游城市,却又在方方面面的细节处打造体验入微的触摸感和温度感。</p><p class="ql-block"> 难怪这几年涌入深圳打卡各类网红地标和深度探索城市角落的人会越来越多。在深圳版的这个人才星光大道上专门设计了这个装置,既是机位,本身就是风景。</p> <p class="ql-block"> 人才星光大道上的每根灯柱就是一位在科技创新或人文领域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精英图谱,在这一点上,深圳的那股追求卓越,崇尚创新,敢为人先的城市特质便展露无遗了。</p> <p class="ql-block"> 连日的阴雨后,天空中浓云密布,没有拍到彩霞满天和落日余晖,拍拍人才公园周边的夜色阑珊也是不错的。 </p><p class="ql-block"> 真的很佩服夜晚跑步的人们,尽管今天微风抚面,颇为凉爽,但平时基本上都是闷闷湿热的天气,能在这种气候下坚持锻炼还是需要一些毅力的,都是狠人,反正我不行。 </p><p class="ql-block"> 即便是下了几天雨后,空气颇为凉爽,走了一圈下来还是油腻腻的感觉,专门锻炼还真就不是我的菜!</p>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人才公园里的夜景才刚刚显露出它的华美和从容。即便只是一个角度,它的暗影轮廓在天际线的映衬下,浅移或飘动,也是一场独幕剧,令人不忍删除它瞬息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继续环水而行,刚才的那般夜色阑珊渐渐的次第隐去。</p> <p class="ql-block">回去的路上,还是在万象城拍的这张图片有质感</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打卡网红图书馆 </b></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喜欢各种设计语境丰富的建筑物⛪️,延伸开来,便喜欢看各种用心设计的建筑,不论风格不论大小。 </p><p class="ql-block"> 前面说过深圳的图书馆遍布城市的各处,很多非常有意思,这次选择了两处去体验一下。 </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就是位于盐田港滨海路上的灯塔图书馆。 </p><p class="ql-block"> 刚下地铁便遇到了下雨,见到这个建筑物,就离灯塔图书馆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 站在延伸到海边的栈道处,盐田港就在不远处了,面向大海,左手是港口,右手便是灯塔图书馆了。</p> <p class="ql-block">及近是同样主打观景的设计装置。</p> <p class="ql-block">沿着海滨栈道一直往西走,就会走到中英街,沿途景观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打卡的图书馆就是号称建在云端处的云海图书馆。借用一下网上的全景图片,可以看到蓝色的天空笼罩着整个图书馆,远远望去,与其说是云上图书馆,不如说它就像一座立在云端的天空之城似乎是更为贴切。</p> <p class="ql-block"> 位于梅沙尖和三洲塘水库背面的云海公园是2023年正式对外开放的。独特的外形设计与能360度无死角欣赏盐田港港口的开阔视野,让云海公园成为了深圳热度最高的打卡新地标。</p><p class="ql-block"> 只是不管坐地铁后选择打车还是自驾上山,只要是体力不行,都得最后坐景区的专线车🚌,这一点有些让人蛋疼。 </p><p class="ql-block"> 直接百度导航坐地铁到鸿安围,然后打车上山时被拦截告知,必须走东部华侨城的茶溪谷方向才行。只要是不爬山,还得坐景区的专线车。</p><p class="ql-block"> 无奈只好打车折返鸿安围处专线车站点,浪费了车费和时间。再去坐云海专线车C线时发现,最好从几个专线车的起始站坐车,否则,小型专线车只要是人员坐满了就不上客,得等下一辆车。 而且专线车的发车时长很长,需时不定,因为方法不对,光等专线车就用了四十分钟的时间。如果是自驾也只能到茶溪谷停车场换乘专线车,否则,还有三四公里的山路要走。 </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新晋网红打卡地,来一次有点太耽误时间了。</p><p class="ql-block"> 当然,本来专线车只是在周末及节假日运营,现在开始在平时也正常运营了,这一点还是非常友好的。而且,专线车基本上都是商务车型,还是很舒服的。</p><p class="ql-block"> 但是,还是要再次建议大家去每条专线车线路的起始站坐车。否则,中途站点等车很麻烦。</p><p class="ql-block"> 山上拍照游玩有二小时就足够了,闲暇之余可以进图书馆乘凉,顺便喝些咖啡和冷饮,也可以充分的放空和看看远山、港口和图书。 </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雷阵雨,正好躲避风雨时多休息一会儿,也不枉费流逝在路上的时间。 </p><p class="ql-block"> 来到山顶,远远望见这座天空之城完全就是一艘航行在草浪云端处的白色航船造型。</p> <p class="ql-block"> 站在最上层的宽大平台上,是这种空中玻璃栈道的设计。身边的很多人或爬着或卧着,连滚带爬的凹造型,叽叽喳喳的喧闹搞直播。 去不到船头最佳拍摄位置没关系,走过路过,美的景色放在心里就好啦。</p> 离开这里前拍拍照!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百年中英街的兴衰变迁 </b> </p><p class="ql-block"> 从灯塔图书馆一直西行,来到沙头角河流入沙头角海的入海口处,远远隔岸便能看到这座立于镇海位置的塔形建筑物。 </p><p class="ql-block"> 其实,只要是见到塔型建筑物,就知道这一定是个重量级的地方,一定有传统建筑理论方面的考量。</p> <p class="ql-block">既来之则安之,进去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 现在看连四线城市商业街都不如的中英街是一种时空位移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每个省会城市都只有几个区域百货大楼的年代里,这里就是这个样子。在物质非常贫瘠的岁月里,这条街道上的商品是很多人的梦想之物。 </p><p class="ql-block"> 但现在,这只是很多人记忆里的繁华落幕和尚可追忆,那些当年琳琅满目的货品都已经是烂大街的普货和稀松平常,甚至都忘记了还要用港币结算这回事儿! </p><p class="ql-block"> 实在没有什么可买的,就稍微买了些零食,以对得起到此一游的感觉。结算扫码时,商家自动给你换算人民币,居然是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谁懂啊?</p> <p class="ql-block"> 尽管现在的中英街有些脏乱,有些落魄,但无事的时候来逛逛也是一个选择。免不免税不知道,但买的进口零食比淘宝上的价格就是便宜15~20%左右。</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敬请关注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