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俊老师的学生,真好

孺子牛

做俊老师的学生,真好 <p class="ql-block">“俊老师”,叫陈昌俊,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他一米七五的个头,皮肤白皙,人如其名,很英俊。在部队服役6年后投戎从教。大概是因为当地陈姓比较多或是感觉亲切的缘故吧,大家都不按姓氏叫他“陈老师”,而是取他名字里的“俊”字,称他为“俊老师”。</p><p class="ql-block"> 俊老师声音洪亮,富有磁性,讲了一口普通话,加上知识渊博,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古诗词。这些优势在那个年代的乡村学校是极其少见的,因此他的课堂秩序和效果都很好,总能成功“锁粉”。</p> <p class="ql-block">俊老师很重视写作,他提倡学生写日记,以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尤为重视每周的作文课。周五布置作文题目,下个周一由语文课代表统一送到老师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我有严重的拖延症,作文总爱拖到星期天的晚上。因为第二天必须交“差”,这才被迫拿起笔,坐到煤油灯前构思。</p><p class="ql-block">我开始还打草稿,可是写了几行感觉时间来不及了,便直接在作文本上写。</p><p class="ql-block"> “万事开头难”。的确,我写作文,只要开了头就容易了,我顺着思路,经常是写得“一发不可收”。所以写着写着字迹也从第一页的工整娟秀变得潦草,说好听些叫“龙飞凤舞”,难听些叫“鬼画符”,自己都觉得不堪入目,但因夜深人倦,便只能委屈批改的俊老师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的作文没能及时完成,心想:反正老师一两天也批改不完。等完成后悄悄地到办公室,把作文本插进老师办公桌上的一摞作文本里。</p><p class="ql-block"> 到了周五,作文本发下来后我看自己的作文没有批改,便报告老师。俊老师说:“应该是我不小心把你的本子压在另一本下面,两本一起放到批改过的那一摞里面了。”还特地让我活动课时带上作文本到办公室为我补批。</p><p class="ql-block"> 当我到办公室时,老师正在批改语文练习。只见他将批改好的作业本顺手放在右边的一摞本子上。</p><p class="ql-block"> 我这才恍然大悟——那天因为做贼心虚,慌乱中把本子插进老师已经批阅过的那摞里面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脸腾地烫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俊老师边批阅边讲解,我却什么也没有听进去。标注出来的红圈圈和醒目的评语,在我的大脑里都是一片空白,只清楚地记得老师特别加上了“面批”两个字。</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我仍没有勇气向老师坦言那次的“弄巧成拙”。</p> <p class="ql-block">前两年,我与阔别三十年的俊老师加上了微信,得知老师已退休四年有余,身体等各方面都好,闲来喝点茶,下下围棋,散散步,和老同学、老战友聚聚会,也时常想念昔日的同学们。我们还回忆起当年的教、学互动,老师竟然还记得我那时就喜欢写作,因为朴实无华的写作风格而比较耐读。听说我仍坚持写作,很是赞赏,特意嘱我发一些自己的文章给他看。</p><p class="ql-block"> 我分享了三篇拙作给俊老师,并请他多赐教。</p><p class="ql-block"> 次日上午,我竟收到俊老师发来一段长达558字的点评和期望。 </p><p class="ql-block">“陈娟(我曾用名)同学:</p><p class="ql-block"> 有幸欣赏了你发来的作品。作品的语言,主基调朴实无华。</p><p class="ql-block"> 《我怕错过雪》和《海棠花开》两篇构思可谓异曲同工。前者……后者……两篇都是由物及人,睹物思人,可见你对作品构思的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 最后,俊老师希望我能继续沉下心来创作,并期待我能有更多的佳作问世。</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俊老师现在的视力如何,但我难以想像他不吝“笔墨”,临屏对毕业多年的学生拙作还能进行如此细致地点评,而且还至真至诚地鼓励学生的成长、进步。这,是一种何等的敬业精神? </p><p class="ql-block"> 我好想回到学生时代,再坐在俊老师的课堂上,感受他爱生如子、谦谦君子的风度;好想再聆听他抑扬顿挫的声音,引领我们的思想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好想有机会,再请俊老师把我的拙作面批……</p> <p class="ql-block">我更想当面说一声:“俊老师,做您的学生,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