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在蒲扇里的爱

六月飞雪

<p class="ql-block">文学领域优质创作者,中国好文章优秀作者,创作学院签约作者。在《青年文摘》《青少年文学》《南方日报》《南方工报》《湛江晚报》《惠州日报》《池州日报》《沧州晚报》《泰国中华日报》《诗意人生》《桂林晚报》《菲律宾商报》《秋光杂志》《亚省时报》《花开文学》《山东青年》《巴蜀文学》《云南日报》之《春城晚报》《河北青年报》等各级刊物发表文章多篇。</p> <p class="ql-block">周末逛街,在护城河边的老街上,有一个显眼的地摊上摆了好些有年代感的物件。其中一角,还横七竖八的摆了各式蒲扇。这些蒲扇小巧盈手,精致可爱,扇面上烫绘着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我的心底瞬间荡起了微微波澜,有久别重逢的欢喜,有童年时光的掠影。</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的夏天,蒲扇是最受欢迎的纳凉神器。白天赶场,上街,人手一把蒲扇,有客人到访,主人第一时间递上蒲扇招待。晚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人手一把蒲扇在村口的大树下,不紧不慢的摇,一摇一晃之间带来的皆是清凉。蒲扇里还摇出了不少的欢声笑语,也摇出了不少的喜闻乐见。</p> <p class="ql-block">每年到村子里来做蒲扇的,是一个背有点驼的男人,他脸色黢黑,三四十岁的样子。七八月间,是一年中最热,也是比较清闲的时光。每到这个时候,男人便挑着他的家当到我们村口的大树下。听说他的棕榈叶是开水煮过的,晒过太阳的,也沾过露水的,而且片片色泽鲜亮。村人们怜惜他一个人过日子的艰难,家家都来他这订制蒲扇,东家订五把,西家订六把,有些还帮亲朋好友订上几把。男人的手指灵活的在叶片中穿梭,原本显得僵硬的叶脉在他的手下也变得柔软而有弹性。他时而轻轻按压,时而旋转揉捏,用不了多久,一把蒲扇就做成了。新做的蒲扇,面容洁净,还有一股棕榈树叶散发出的淡淡清香。大家都夸他手艺好,男人听了,只是憨厚的笑,不说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年,男人在村子里做完最后一批蒲扇,他把钱拿去买了厚厚一叠绵麻碎花布,请我父亲帮他做裙子,做新衣服。他还特别强调衣服的领口开小一点,裙子的边缘要加荷叶边。原来,他有媳妇了,他要为媳妇做新衣服。村里人都替她高兴,叫他把媳妇带来给大家瞧瞧。男人一脸的潮红,那是快乐的红,也是腼腆的红。</p> <p class="ql-block">来年的夏天,男人的身后跟着一个女人。女人也有一张黝黑的脸,两个长长的辫子垂落在胸前,身上的麻花裙巧妙地勾勒出她曼妙的身姿,别有一番韵味。女人打着手势,不言不语,只是微微笑着。村里人替男人感到惋惜,男人的脸上却掩饰不住喜悦。他编蒲扇的动作变得轻盈,利落。男人挑起这根叶片,穿过那根叶片,女人守在一边。她含情脉脉地看着男人,帮他把扇面压平,把边缘包起来。女人还用自制的植物颜料在蒲扇上面印上小花,画上飞鸟,原本清新素雅的蒲扇变得旖旎而生动。太阳透过树叶缝隙打下来的光束把他们罩在里面,他们的幸福写在脸上,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乡下人家已有了电风扇,条件好的人家还装了空调。男人,女人再也没有来过我们村。我依稀记得,他们手挽着手走在稻花飘香的田埂上,一步一步向着他们的家走去,手中摇曳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蒲扇。他们的背影被夕阳斜拉着,像一对展翅欲飞的的鸳鸯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