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石窟游

地平线

<p class="ql-block">  前两年曾游览四川安岳摩崖石刻,很是喜欢,回家后阅读了《中国石窟简史》,自此种草石窟。2024年8月28日~31日参加了山原猫+日谈看世界组织的游学团开启陇西石窟深度游。短短四天,欣赏了佛教艺术的难得遗珍,了解了甘肃的历史地理风貌,还品尝了诸多特色美食,旅行丰富有趣,收获颇丰,非常开心,在此为自己留个记录。</p> <p class="ql-block">一、行前准备</p><p class="ql-block"> 27日由成都飞往兰州,打卡了建成于1907年的黄河第一桥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以及甘肃雕塑家何鄂女士1986年的作品黄河母亲像。</p> <p class="ql-block">  28日全天在兰州活动,上午参观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珍品和甘肃彩陶是该馆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李永平老师亲自为我们讲解。</p> <p class="ql-block">  东汉铜奔马(马踏飞燕)是甘肃省博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这组铜车马仪仗俑队精致珍贵不输于那只马踏飞燕。</p> <p class="ql-block">  下午参观敦煌研究院创办的敦煌艺术馆,该馆是重要的敦煌文化和石窟艺术展馆,复制有莫高窟最具价值的4个洞窟和46幅精美的敦煌石窟壁画。</p> <p class="ql-block">  本团学术领队朱岩老师为我们讲解怎样看石窟,包括石窟分类(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大像窟、涅槃窟)、壁画分类(尊像画、故事画、经变画、佛经史迹画、供养人像、装饰图案)等佛教石窟基础知识。</p> <p class="ql-block">  佛像坐姿及佛教手印</p> <p class="ql-block">  观看展出的敦煌壁画复制品。这次看复制壁画,争取下次去看真迹。</p> <p class="ql-block">  原来唐代胡舞分两种:胡旋舞和胡腾舞。</p> <p class="ql-block">  自在坐观音,水月观音多为这种坐姿。不由得想到安岳毗卢洞的紫竹观音。</p> <p class="ql-block">  当晚住永靖县,丰盛晚餐后上课,朱岩老师讲授陇西石窟的历史地理背景知识。包括与几处主要石窟开窟年代有关的,北魏统一北方之前十六国时期的西秦和后秦,北魏及其分裂后的西魏继之的北周等等的大致情况。为后续看窟做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  甘肃的四块地理分区。秦岭以北、六盘山(陇山)以西的陇西(陇右)。</p> <p class="ql-block">  甘肃石窟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  发放学习手册,书中有本次我们即将参观的石窟主要造像壁画图片以及有关石窟论文。回到家来才得空仔细阅读。</p> <p class="ql-block">二、参观石窟</p><p class="ql-block"> 两汉时期佛教始由新疆进入中国沿河西走廊东来,魏晋南北朝才逐渐发扬光大,至唐达到鼎盛。石窟是佛教传播的载体,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造像壁画从早期的异域风格,到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本土元素逐渐加入,至隋唐完全汉化,作为新疆和中原连接地带的甘肃众多石窟充分展现了这一转变过程。</p><p class="ql-block"> 此次行程我们要去的陇西几处石窟多是十六国时期开窟,经北魏、西魏、北周逐渐传向中土,后又有中原石窟风格反传,形成现有不同朝代风格造像壁画的丰富石窟宝藏。</p> <p class="ql-block">  1、炳灵寺</p><p class="ql-block">  29日来到兰州西南方永靖县的炳灵寺。其为继莫高窟和麦积山之后的甘肃第三大石窟,但开放的洞窟并不多。我们在专业讲解员带领下除参观了开放的普通石窟外,还看了5处特窟(另付特窟费530元)。因特窟内不允许拍照,我只好网上收集了资料图。</p> <p class="ql-block">  网上摘抄:炳灵寺石窟有上下四层,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黄河北岸季节性小河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p> <p class="ql-block">  石窟长廊。唐代大佛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p> <p class="ql-block">  小窟龛内的精美佛像。</p> <p class="ql-block">  喵星人出没增加了窟内佛像的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位于悬崖高处的171窟唐代大佛,为世界第九大佛、中国第五大佛、甘肃第三大佛。上半身依山石雕,下半身泥塑而成,高达27米。佛顶原有七层阁楼建筑,后被战火烧毁。</p> <p class="ql-block">  大佛旁有栈道阶梯通往大佛头顶的169、172两个特窟。正在向上攀登的是同行团友。</p> <p class="ql-block">  俯瞰陡峭的木梯。约40米高,全神贯注爬上去真不容易,下来也难,第一天就紧张了我的腿部肌肉。</p> <p class="ql-block">  仰望169窟的栈道。</p> <p class="ql-block">  上到169窟才发现别有洞天,这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天然石洞,洞内见缝插佛,因势造像,琳琅满目,难怪定为特窟呢。炳灵寺最重要的遗迹,就是位于此窟北壁上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的墨书题记,以及大量西秦时期的造像和壁画。此题记是中国早期石窟分期断代的标帜,由此169窟成为中国目前发现最早有纪年的石窟,比云冈石窟早了半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  环绕三面洞壁的石像高鼻深目,细眉大眼,肉髻高耸,衣饰多为通肩大衣或半披肩袈裟,衣薄透体贴身。造像有印度马图拉造像衣纹贴体的风格特点,也有北方民族质朴奔放的特色,是早期佛教艺术的代表作。还有那位苦修僧,瘦得肋骨显现却面带满足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淡彩线描为主的壁画,佛、菩萨、飞天、供养人各居其位。</p> <p class="ql-block">  126、128、132三个特窟,形制相似,开凿时间相近,是北魏时期的代表性窟龛。</p> <p class="ql-block">  126窟这佛像的手势特别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炳灵寺位于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库尾,景区门外黄河岸边的丹霞峰丛格外漂亮。</p> <p class="ql-block">  2、水帘洞石窟群</p><p class="ql-block"> 30日上午来到武山县水帘洞景区。主要参观了位于响河沟南北两岸的水帘洞和拉梢寺两处石窟。</p> <p class="ql-block">  水帘洞石窟是坐落在山崖高处的一个天然石洞,洞内以北周壁画为主,但此洞现已被道观占居,仅西壁北侧剩少量残存壁画可伶巴巴的挤在屋后角落。现存壁画主要是佛说法图,绘有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以及一些供养人。</p><p class="ql-block"> 觉得看这个点不太值,辛辛苦苦爬上山,虽然远眺风景挺美,但石窟里能看的东西不多。</p> <p class="ql-block">  远望对面山崖的拉梢寺石窟。</p> <p class="ql-block">  拉梢寺又称大佛崖,位于响河沟北岸的悬崖峭壁上,有北周石胎泥塑大型浮雕式一佛二菩萨像,为世界最大摩崖浮雕佛像。因佛像巨大使塑像看上去只有薄薄的一层,有团友说好像是佛像被一掌打扁了贴在崖壁上。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观察,此大佛那种低平肉髻是北周造像的特征,佛像造型基本改变了北魏晚期秀骨清像的特点,逐渐趋于丰满健美,向隋唐造像的丰满圆润生动活泼过度。</p> <p class="ql-block">  大佛北面下方崖壁上有一阴刻造像铭,表明此窟创建于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为拉梢寺造像提供了断代依据。</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左侧菩萨头顶壁画,绘有成排的坐佛、弟子、菩萨、力士。下图为佛座正中浅龛,一佛二菩萨为宋代所塑,明显风格不同。</p> <p class="ql-block">  大佛南侧崖壁有部分悬塑立佛和壁画残留。下图是元代所凿的藏式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  3、大像山</p><p class="ql-block"> 下午来到位于甘谷县秦岭余脉文旗山崖壁上的大像山石窟。此处共有22个石窟与众多古建筑,沿山脊一线分布在高约200米的崖壁间。除6号大像窟外,其余都是小窟。据说这些窟龛开凿年代应该都在唐代以前,但多经后代改建,清代重塑,目前看到除大佛外的个个塑像浓妆艳抹简直难以入目。劳神费力爬上山来,只得专心看看大佛。</p> <p class="ql-block">  远眺大像山石窟(网图)</p> <p class="ql-block">  近看大佛,此佛石胎泥塑,为盛唐时凿造,宋、明、清各代续有修缮和重妆,是全国同类大佛中相对地面最高的一尊。</p> <p class="ql-block">  大佛背后各种宋代悬塑小像。</p> <p class="ql-block">  大像山上俯瞰甘谷县城。</p> <p class="ql-block">  4、麦积山</p><p class="ql-block"> 31日参观本次游学的重点石窟麦积山,在此观赏了一整天。</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位于天水市东南,因形似麦垛而得名。开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的麦积山,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等王朝营建和修缮,现存大小窟龛221个,造像、壁画及碑碣若干,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其雕塑以石胎或木胎泥塑为主。</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管理部门选定了部分窟内造像和壁画特色鲜明、艺术和历史价值突出的石窟作为特级保护洞窟,限量收费参观,这应该是管理部门控制人流量保护石窟的办法之一。我们参观了其中10个特窟。支付了不菲的特窟费,我们应该也算是这些洞窟的供养人了吧。</p><p class="ql-block"> 参观时特窟内不让拍照,只好收集了资料图附上。</p> <p class="ql-block">  密如蜂巢的石窟布满了麦积山崖壁的半周,裸露山体大致分为西崖、南崖、东崖,石窟主要集中于西崖和东崖。北魏时期开窟70个左右,主要集中在西崖中下部。西魏时期开窟近20个,主要分布在西崖中上部和东崖西部接近南崖处。北周时期开窟近30个,主要集中在东崖。隋代整个崖面已是窟龛密布,几乎已经没有多少可供开窟的位置,仅开了不多的几窟,包括麦积山第一大佛东崖大佛。唐代麦积山遭遇地震,部分窟龛坍塌损毁,开窟造像趋于停滞。之后各代几乎未开新窟,主要对之前造像修缮补塑。</p> <p class="ql-block">  西崖石壁</p> <p class="ql-block">  此角度能看到南崖。</p> <p class="ql-block">  东崖石壁</p> <p class="ql-block">  迷宫般的麦积山栈道。</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众多,除了未开放的石窟外,一天时间我们把能看到的石窟基本上都看了。现对我们这次看的石窟作个简单分类。前四类为特窟,最后一类为普窟。</p><p class="ql-block"> (1)、西崖三大窟</p><p class="ql-block"> 第127、133、135窟集中于麦积山西崖段,因其开窟体量大、窟内遗迹丰富,被称为西崖三大窟,是麦积山最为重要的三个洞窟。</p> <p class="ql-block">  127窟北魏壁画。该窟存有西魏精美造像,还有麦积山最为丰富的北魏壁画布满窟内各壁及窟顶。其经变画早于敦煌同类经变画近百年,在中国佛教史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我对佛教和佛教史了解极少,这些壁画看不太懂,只能听听讲解看看热闹。</p> <p class="ql-block">  133窟佛传故事碑。北魏开凿的133窟是麦积山内部空间最大、内容最丰富、精品最多的窟。现存有麦积山数量最多的石质碑刻以及各类塑像数千尊,俗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万佛洞”、</span>“藏碑洞”。此碑是国内仅有的一块以佛传为题材的造像碑,以高浮雕手法雕刻了九个佛法故事,是麦积山石窟的镇山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133窟北魏造像小沙弥是麦积山代表作之一。细眯双眼,听佛讲经,会心微笑,喜悦和羞涩的神情定格在麦积山一千五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  133窟释迦会子造像是宋代作品。表现释迦牟尼与儿子罗睺罗相见的故事。释迦佛形体高大,身着通体袈裟,低首俯视,用充满柔情爱意的目光看着儿子。罗睺罗双手合十,嘴角下撇略带委屈,心情激动地期待着父亲的爱抚。释迦佛的右手指在罗睺罗头顶上方,将触未触。释迦佛虔诚慈祥和罗睺罗善良纯真的神情,相互映照,表现得十分真切。</p> <p class="ql-block">  135窟北魏洞窟。规模和内容布局如同127窟的姊妹窟,俗称“天堂洞”。保存有大量壁画,有大型石刻造像17身,中央立佛尤其雕刻精细、真实自然,是麦积山北魏圆雕杰作。</p> <p class="ql-block">  135窟北魏造像。</p> <p class="ql-block">  (2)、后秦窟</p><p class="ql-block">  78窟是麦积山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具体开凿年代有后秦和北魏早期两种争论。佛像高大、庄严、肃穆,保留了佛教初传入中原时的形象,从其面目和服饰来看造像具有浓厚的犍陀罗地区特征,体现出麦积山石窟早期彪悍雄健的艺术风格。这尊主佛和云冈石窟第20窟那尊露天大佛特别相似。</p> <p class="ql-block">  (3)、北魏五窟</p><p class="ql-block"> 北魏时期是麦积山开窟的大发展时期,开窟数量约占洞窟数量的一半。自北魏中期开始,造像逐渐受到中原的影响,风格发生变化,褒衣博带、秀骨清像成为主流。</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的代表性特窟有115、121、127、133、135窟,其中后三窟前面已有表述。</p><p class="ql-block">  115窟北魏造像。此窟是麦积山石窟中唯一有确切纪年题记的石窟。主尊佛座上有墨书题记,为景明三年(502年)上邽镇司□张元伯开窟造像的发愿文。 </p> <p class="ql-block">  121窟北魏造像,左右两组菩萨和弟子头部相依、窃窃私语,人物情态生动,是北魏时期的彩塑精品。</p> <p class="ql-block">  (4)、西魏四窟</p><p class="ql-block"> 西魏时期的造像仍然秀骨清像,但脸型和体型已开始逐渐圆润。代表窟有43、44、102、123窟。</p><p class="ql-block"> 43窟是我们计划要看却因临时维修而未能看到的石窟。据说它是西魏皇后乙弗氏的“寂陵”。里面应该空间很大,未能看到,只好上两张美丽的胁侍菩萨资料图。</p> <p class="ql-block">  44窟据说主佛是西魏皇后乙弗氏塑像。当年一段凄美的故事是否真实未可知,我们只看见端庄典雅、恬静安详地最美微笑。</p> <p class="ql-block">  102窟西魏造像,以善辩佛法闻名的维摩诘居士。我第一次看到的维摩诘形象是在一幅敦煌壁画中与众人辩论佛法的老者,和这位秀骨清像的帅哥无法联系起来。造像悬裳层次丰富,褶皱逼真。</p> <p class="ql-block">  123窟西魏造像,正壁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左右两壁有维摩诘和文殊菩萨对坐论辩,窟门两侧有男女二伺者即童男童女。两童体态健康、天真聪慧,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童男童女是此窟最大的看点。</p> <p class="ql-block">  (5)、普通洞窟</p><p class="ql-block"> 普窟很多,只选几处表述。普窟除门票外不另外收费,以至游客极多。</p><p class="ql-block">  168窟是通往东崖顶部3窟、4窟的一段北周石台阶,这是麦积山现存唯一的一段原始栈道台阶。</p> <p class="ql-block">  13窟隋代东崖大佛,其头部右侧为3窟千佛廊,头部上方为4窟散花楼,后两者均建于北周。</p> <p class="ql-block">  3窟北周千佛廊上的人字披顶。人字形屋顶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常见的屋顶形式。经历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的北周,洞窟逐渐加入汉式元素,石窟顶部出现了对中原传统木构建筑人字披顶结构的模仿。</p> <p class="ql-block">  4窟北周上七佛阁(俗称散花楼),原本是七间八柱前廊后室,前半部分因地震已坍塌,前廊八柱仅剩东西两柱。龛间塑有天龙八部八身塑像,大部分还在。后室七个大龛供有佛像、菩萨、弟子等多为宋代重塑,影塑数百身多为北周作品,宋明重妆。此窟看点多游客多就没拍照。</p><p class="ql-block"> 重点拍了我很喜欢的窟顶北周时期壁画飞天(拍摄效果不佳又上网下载了两图)。窟顶有28身浮雕与壁画相结合的飞天,伎乐飞天手持横笛、阮咸等乐器,供养飞天拿着熏炉、香盘等物件,手臂、脸部等肌肤裸露部分以一层薄泥塑出凸起在画面上,剩下的画面余部则全部采用彩绘而成。这种麦积山特有的艺术形式被命名为“薄肉塑”飞天。“薄肉塑”与壁画相结合在其他石窟还尚未发现。据说这种同时运用雕塑和绘画的艺术创作在20世纪的西方艺术界才真正流行起来,但在1500年前,古代中国艺术家就有了如此创作,堪称前卫。</p> <p class="ql-block">  4窟内其它壁画,其中故事颇多,我也不记得了。</p> <p class="ql-block">  4窟前廊两端上部耳龛内分别塑维摩诘、文殊及胁侍菩萨和弟子(明代重塑)。两侧耳龛下部各塑一身金刚力士,服饰图案非常精致(宋代重塑)。</p> <p class="ql-block">  北魏秀骨清像到西魏逐渐圆润的脸型,但微笑是共同的。</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崖壁上当年插入崖壁桩眼中的挑梁断头残迹。</p> <p class="ql-block">  站在麦积山石窟最高一层栈道上俯瞰东崖下的瑞应寺和西崖下的群山。</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石窟参观到此结束。回家后读完学习手册,整理和收集本次参观过的主要石窟照片,写出说明文字。为自己留一个并不全面且未见得完全正确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三、关于这个游学团</p><p class="ql-block"> 七月的一天我偶然点开了喜马拉雅里的日谈公园维他命节目,正逢俩美女主播小北和柯紫邀请嘉宾山原猫创始人冯玥一起聊古墓,阴森的古墓被她们聊得无比欢乐,顿时勾起了我的兴趣。节目结束前推出了日谈看世界之“从炳灵寺到麦积山”深度石窟之旅,细看行程正是我的所爱,立马报名。</p><p class="ql-block"> 行程完成后感觉收获多多。这种专题游学团虽然收费不便宜,但出行吃住安排都比普通旅游团标准高,最大的优点是旅游的同时有专业老师讲解避免盲目打卡走马观花,组织者与石窟研究所官方有合作,对石窟有专业深度解读,整个旅行围绕石窟主题安排了行前知识准备、事后归纳总结,让参与者获益不少。这趟游学填补了我石窟知识的许多空白,非常值得。</p> <p class="ql-block">  之前完全不了解博客,后来一搜,原来日谈公园是由李叔(李志明)和小伙子(冯广健)2016年共同创办的脱口秀播客节目,畅聊各种娱乐和生活。日谈公园的背后是一群有趣的年轻人,这次日谈公园创始人李叔、主播小北和柯紫三位(上中下三图)都随团同行。这是28日晚开营仪式上正在发言的他们三位。</p> <p class="ql-block">  28日下午在兰州敦煌艺术馆,山原猫联合创始人本次游学的学术领队朱岩老师讲解石窟知识。</p> <p class="ql-block">  29日分两组进入炳灵寺石窟参观。</p> <p class="ql-block">  等待进特窟。</p> <p class="ql-block">  30日上午参观拉梢寺。</p> <p class="ql-block">  朱岩老师讲解拉梢寺造像铭。</p> <p class="ql-block">  30日上午朱岩老师讲解水帘洞壁画。</p> <p class="ql-block">  在水帘洞口继续讲解。</p> <p class="ql-block">  30日下午参观大像山大佛。这处景点很冷僻,一般旅游团都不来此,我们独家包场。</p> <p class="ql-block">  31日上午参观麦积山,我们24个团员分为三组,讲解员在入口处开始讲解。</p> <p class="ql-block">  参观4窟散花楼。</p> <p class="ql-block">  等待特窟的门打开。</p>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参观结束前,讲解员在出口处介绍瑞应寺。</p> <p class="ql-block">  31日晚在特别随团全程领队山原猫联合创始人冯玥老师的主持下,麦积山研究所社教部主任何洪岩老师专题讲座总结我们当天看到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  本次游学吃住条件都非常好。要说唯一的不满意就是房间里床上卧具太过柔软厚实,有两晚影响了我睡眠。</p> <p class="ql-block">  除了酒店日常餐外,还有外出品尝当地特色餐。28日中午吃正宗兰州牛肉拉面。我们在其它城市看到的都叫兰州拉面,而兰州叫做兰州牛肉拉面。</p> <p class="ql-block">  拉面师傅一通表演拉出细的宽的三棱角的面条让人眼花缭乱,汤面中添加各种配菜五花八门。我吃完的感觉是,还行,不难吃但也不是特别好吃,吃惯了南方的口味儿,总觉得这汤里各种味道不是十分融合,也许这就是西北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30日晚餐天水麻辣烫。据说今年初天水麻辣烫登上热搜头条,引发全国关注。于是本次特的挑选了一家口碑老店,大家来尝尝。</p> <p class="ql-block">  惭愧我从来对火锅类餐不感兴趣,在麻辣烫的发源省生活多年却一次也没吃过麻辣烫,甚至都不懂流程,没想到这次他乡启蒙。吃啥不重要,只要能填饱肚子,大家开心就好,我看同行的小姑娘们都吃得很满足。</p> <p class="ql-block">  31日因在麦积山参观一整天,不方便出景区吃午饭,麦积山景区职工食堂为我们开了套餐,吃得非常舒服。</p> <p class="ql-block">  路途中的餐食。</p> <p class="ql-block">  品尝皮薄味美的兰州巴梨。</p> <p class="ql-block">  行程结束后一位团友以此表达感慨。</p> <p class="ql-block">  此行会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