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6日我等一行慕名到沈阳故宫寻幽揽胜。</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位于沈阳古城中心,建于1625年,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位皇帝的建造完善,于1636年建成今天的规模格局。这座清初帝王宫殿建筑群,为我国现存第二大帝王宫殿建筑群,是清王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和我国东北地方特色,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闻名中外;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建筑群分为东路、中路、西路三部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游览沈阳故宫东路。这里有大政殿、十王亭。</p> <p class="ql-block"> 大政殿,是沈阳故宫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建筑群,为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将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并开始修建沈阳故宫的东路部分。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位,继续完成东路之建设。1643年顺治在大政殿继承帝位,次年于此颁布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衮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完成了大一统伟业。</p> <p class="ql-block">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又称八角殿,外形似满族狩猎的帐篷,殿体为大木架结构,榫卯相接而建,里外没有使用一根钉子,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折射着满族游牧生活和营帐影子,体现了满族风俗与传统。殿顶铺满黄色琉璃瓦,边缘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分别与蒙古力士相连,庄严神圣,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彰扬着汉族敬天畏龙,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思想,金龙盘士流淌着浓郁的蒙古色彩;亭帐式的柱,尽显中原之风;亭帐式的风貌,洋溢着满族古老文化。的确,大政殿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隗宝。如诗云,“塞北皇宫,碧辉煌,势恢宏琼玉光。故宫殿楼阁林立,雕龙栋丽堂皇”,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十王亭,于大政殿外两侧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寓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宮内办公地方,与大政殿构成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军国大事皆与八旗贝勒大臣一起探讨确定,定都沈阳后将这"君臣合署办公"制度,以建筑的固定形式确定了八旗制度、"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政体及军事民主思想。如诗云“燕翅排十王亭,错落有致,崇政殿彩装。南宽北狭穷无尽,兵将广万锦长。八旗制度,军政同心思,仁圣德尚。紫气东来,满族崛强兴旺。”诚然,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独树一格,魅力无穷。</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游览沈阳故宫中路。这里是皇太极续建的皇宫,前起大清门,后崇政殿、凤凰楼,再到清宁宫,院落三进,独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地方,俗称"午朝门". 。大清门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较之北京故宫,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 山林的深厚眷念。</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大清门,北望便见崇玫殿,即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朝会的地方。1635年皇太极于此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此举行盛大典礼,正式称帝,改国号“会”为“清”,改年号“天命”为“崇德”,改“汗”为皇帝,上尊号"宽温仁圣"。</p> <p class="ql-block"> 崇政殿北侧的凤凰楼,是皇帝和群臣宴饮、议事之所,是沈阳城最高,是宫中唯一一座歇山式楼阁的重要建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上凤凰楼俯瞰四周,万般景物尽收眼底,可饱览盛京全景,可观赏日出。"凤楼晓日",是当年盛京著名的八景之一。凤凰楼门润上方悬有"紫气东来"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借典故寓意大清国运兴起于东方。</p> <p class="ql-block"> 古代宫殿布局讲究"前朝后寝”。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道,但见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宫。台上五宫分别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在这里望崇政殿,明显“宫高殿低”,与北京故宫的“殿高宫低”恰相反,为何?令人探索。</p> <p class="ql-block"> 清宁宫是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清宁宫东梢门称"暖阁",是帝后的卧室。暖阁内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设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暖阁驾崩,终年52 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北陵。</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关东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十七八的姑娘叼烟袋,养了孩子吊起来(指摇车)。”而清宁宫也有“三怪”:“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清宁宫面阔五间,偏向一侧房屋形似口袋,俗称“口袋房”,且房间三面设火炕,称"万字炕",与汉族不同的是,满族人将烟囱建在屋后,从地面向上垒起。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塞外北国,清宁宫南北四扇大窗以白色高丽纸糊于窗外,既防寒保温,又美观明亮,装饰独特,满韵旗风。</p> <p class="ql-block"> 中路建筑有不少是乾隆时期建的。当时乾隆对故宫还进行大量改造。1778年乾隆第三次东巡盛京时,传旨重修盛京天坛、地坛、堂子、太庙,完备了陪都规制,使之光彩焕发。乾隆的《盛京赋》“聿造故宫,故宫赫赫。聿升太阶,太阶奕奕,无彩之饰,惟厚之积”,予以高度赞赏。</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游览沈阳故宫西路。这里是乾隆登基后所建,主要有戏台、收殿阁、文溯阁等。</p> <p class="ql-block"> 文溯阁是清代皇家藏书楼。1772年乾隆下诏编撰了《四库全书》,共抄录七部,其中一部与《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藏于此。文溯阁建造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在沈阳故宫中独具特色。文溯阁与一般宫殿"红墙绿瓦"、"金碧辉煌“不同,它屋顶用黑琉璃瓦镶绿剪边,整个建筑以黑绿为主色调,因藏书忌火,依据五行字说立色配饰,屋顶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p> <p class="ql-block">文溯阁</p> <p class="ql-block">收殿阁</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虽分期建造,但布局讲究,一气呵成,完整和谐,展现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皇太极南面独尊"、"康乾盛世"三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品着诗人湘阿向游沈阳故宫感怀:“伊昔辽疆多战事,八旗子弟过榆关。皇都烟柳凤鸾舞,紫殿歌筵玉辔闲。换代江山绝旧梦,改朝吏政驻新颜。观奇故苑游尘逐,史册难书世路艰”,沈阳故宫揽胜,我深感沈阳故宫,不愧是我国古代建筑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部凝固的满族发展史,着实让人触摸了当年滿族政权和社会崛起、兴盛、高度发展的历史行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