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一般是每年的9月7号左右开始,到9月22号左右结束。</p><p class="ql-block">古人认为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也,而气是寒也。所以到了白露,天地间阴气逐渐在加重了。早上的露水也日益多了起来。在朝阳里晚上凝结的草木上的水,泛着点点露珠的五彩光,所以顾名白露。</p><p class="ql-block">这是因为夏季的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气温也就每天加快下降的速度了。</p><p class="ql-block">因为昼夜的温差大,所以在吴地有“白露身不露”的这么一个说法。意思是提醒人们,这个节气早晚凉了,中午还是有燥热,不注意增减衣服的话,很容易受凉。“白露身不露”,身体哪几部分不能露出来?老话说了有三样东西肯定是不能露出来的,一个是脚,一个是肚脐,还有个是肩膀。脚为什么不能露?脚要把它保暖起来的,因为脚离心脏的距离最远。如果脚受寒了,气血它带着寒气,它就容易引起身体的寒瘀,有寒就会有瘀,就从脚上传导上来,所以寒从脚上起,也是这句话。所以要把脚穿厚一点的袜子,有些比如说血压高的,在脚上,特别是晚上睡觉,在脚上应该还要贴一个生姜片可以降压。</p><p class="ql-block">晚上有人睡不着觉的气血不足的就要拿热水加上红花、加上花椒、加上生姜,用水去洗脚,让血液循环加快,就不会脚下受寒。第二个是肚脐不能受寒,因为肚脐是在身体的中间,是先天的元气进出的地方,肚脐它包含了全身的敏感的这些神经都在这里,这里最薄弱,很容易被寒风伤到腹部,伤了丹田元气。所以古时候就算不穿衣服里面也要衬个肚兜。如果说胃口不好或者失眠,或者说秋乏太重,可以艾灸一下肚脐,可以提升元气。</p><p class="ql-block">很多人肩这里比较单薄,肩颈这个地方里面就是肺;隔着很薄的一层皮肉,里面就是肺尖,是很容易受寒的。所以现在有些人穿露肩的衣服很有问题的。肩一旦受寒以后,有些年纪大的气血弱的,老寒肩,手都抬不起来。还有肩部受寒以后,寒气直接从肩颈渗透到肺里,会形成咳嗽、咳痰,上呼吸道就出现问题。所以除了早上起来要打打拳,动动肩,动动腰,把自己血液循环起来,天气突然这么一冷,还是得要及时添加一些衣服。有首诗说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时在外打工的游子睹物生情,因为白露一穿衣服就想起家乡的,特别是白露过后是中秋。中秋你看又是挺忧郁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自然让人从心里产生无限的忧伤,所以有句成语叫“白露寒秋”。</p><p class="ql-block">白露寒秋,颗颗晶莹的露珠是中华千年点点思乡的泪珠,正是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节,也正好是孩子们开始上学,上学后第一周,很兴奋的第一周。所以中国的教师节是9月10号,据说在定教师节的日子上,当年冰心的建议是在春天春暖花开,花开的季节找个日子,因为老师是园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所以觉得定在春天。但是叶圣陶叶老认为要在秋天,秋天硕果累累,是园丁收获的季节。这个议题据说当年一直讨论了很长时间,讨论到后来最后定下来说9月10号,新生刚入学,大家都兴高采烈,作业也不多,大家其乐融融,正好开展一下尊师重道的活动。</p><p class="ql-block">9月28号是孔子的诞辰,孔子生日是9月28号。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p><p class="ql-block">在鱼米之乡太湖畔,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以前都会举行一个盛大的庙会,来祭祀治水的英雄叫大禹。这个法会叫禹王会,白路禹王会差不多要经历一周,是一年中祭祀禹王的节日里面声势最大的,也叫水路菩萨相会。</p><p class="ql-block">白露的露水是一年最好的甘露,是上天赐予大地的最好的甘露。古人说,昨日钟山甘露降,玻璃满赐出宫瓢。为什么会有这首诗?因为白露收青露是个习俗,所以白露季节收露水《本草》上都有记载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禀肃杀之气,宜煎润肺杀祟之药,及调疥癣虫癞诸散。百草头上秋露,未晞时收取,愈百疾,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说在白露这一天,用干净的盆子去收取露水,收集起来以后把它烧开,中国人你看几千年一直是喝的热水,把甘露水烧开以后,喝在嘴里很甜,经常喝这种甘露水的话,可以让人长寿,并且不会饿。而且经常喝了以后,人的脸色很漂亮,能美容。 </p> <p class="ql-block">有个古方子说,早晨的时候用瓷器收草上的露水,百草头上露,收了以后拿好的墨,一定要好的墨,把它磨一下,磨的浓浓的墨水,磨好的墨,如果有谁头痛,你像过两天风吹了以后,有人头痛就拿这个露水磨的墨点头痛人的太阳穴,据说点了以后很快头就不痛了。</p><p class="ql-block">再者肺痨,一天三次用露水磨的墨去点他的膏肓穴,听说治疗效果很好。这也说“百草头上露”药用价值很高。</p><p class="ql-block">当然也有收了露水喝茶的。懂喝茶的就知道,喝茶是喝茶叶里吸收的四季之气。秋天的话茶叶里吸的是精气,所以最有名堂的叫喝两头茶,也就是你喝了清明的春茶,就一定要喝一下秋后的白露茶,你不能缺了一样,你喝过春茶的,你肯定要喝白露茶,要不然你就两头缺一头。所以说春花秋实,白露茶泡开以后,它有独特的甘醇的味道,吸收了秋天成熟的气息,所以白露茶不苦不躁,非常提神,而且是能解秋天抑郁的良药。</p><p class="ql-block">白露酿酒是民族流传很久的这么一个习俗。以前农村白露的时候就会酿酒。酿酒有讲究的据说是收集荷叶上的露水来酿酒,品质很佳,很珍贵。白露酒的精品记载在《水经注》里,记载说要取自湖南陈江水制的白露酒,很正宗。据说湖南西宁一带做白露酒,对取水的时间地点相当的讲究。还有白露必须在白露交节气的时候,相当讲究。酿制的方法也比较复杂,一套复杂的程序。最后很独特的是,制好的酒药放在牛栏的淤泥里面,牛栏坑里存上10来年,取出以后,酒的颜色呈褐色,像咖啡一样呈褐色,把它倒出来,那里面挂杯里面有丝,挂丝,入口柔滑,据说清香扑鼻,但是后劲很大,有醉千里的说法。你喝完了,走1000里就醉了。能够回到家里,但是醉倒的就起不来了。</p><p class="ql-block">咱们江南的农村,到现在还流传白露做酒跟喝米酒的习俗,白露酒可以止渴生津,可以疏通经络,可以补气生血,这些功效很显著。当然有人说不喝酒,可以在白露节期里可以有一个水果叫龙眼,白露吃龙眼,民间认为龙眼是个滋补品,很补的。白露龙眼赛母鸡,白露吃龙眼赛过吃鸡汤。因为老母鸡汤它是温和补脾的,古人认为白露时节吃龙眼,龙眼的功效它也是益气补脾,养血安神。在白露这一天吃,它比吃老母鸡的营养价值还要高。</p> <p class="ql-block">当然秋天是个进补的日子,白露时节进补,民间一直流传着吃十样白炖乌鸡的进补的习俗。但是我觉得三样白就可以了,莲子、山药、茯苓炖乌鸡,我觉得功效就很好了。</p><p class="ql-block">如果一定要十样的话,大家比较认同的有: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这十样。这十样白中药的功效也是不错的,可以滋阴、健脾、润燥,像白扁豆可以祛湿。还有清肺,散风,像白参的话是培元,长元气。这十样东西比较好弄到,我看了一下药效也比较安全,分量平均一点,应该是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的。所以大家能做一下的话以后做一下,十样材料炖乌鸡,十全十美。还有一样东西跟人参一样,白露天吃很补气的——吃红薯。在这个季节里面吃红薯跟吃人参一样。红薯现在吃的话可以防秋燥,秋天比较燥,它可以防秋燥,提高的免疫力,降低血糖降糖,可以解读,特别是还可以保护视力,因为有些人到了秋天眼睛容易干涩,还可以保持皮肤细腻,因为它防秋燥,延缓衰老。关键是白露时节吃红薯它不会反酸,不会胃胀气,是一个节令时候吃当季食物的一个奇迹。在秋天你吃酸的东西它就不会反酸,这也是一个节令的奇迹。白露不能下雨,白露忌下雨,吴地有个俗话叫白露里的雨,到一趟坏一趟。因为在秋收的节气里,一下雨的话,谷子就会发霉,就会虫蛀。所以白露里的雨不好,这白露的雨属于苦雨。白露时节也不能吃瓜,民间说什么秋瓜坏肚,秋天吃瓜肚子就要坏了,所以这段时间瓜会便宜下来,便宜也不能吃,因为节气的问题,节气变化是肠胃功能变得很敏感,瓜都是生吃的,生瓜它是寒凉性质,很容易伤了的脾阳,脾胃的阳气,如果脾阳受损的话,人就容易拉稀,容易腹泻,所以白露以后就不能再吃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