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奔赴,只为心中那份敖包情

赛音吉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9月,夏未央,秋已至,金色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在这最美好的季节里,我们高头村迎来了远方的贵客,也是我们同宗同族的亲人,呼伦贝尔市民俗专家巴雅尔先生和呼伦贝尔市旅游公司老总赛音巴雅尔两位族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巴雅尔大哥很早以前就有这个愿望,到齐齐哈尔来看看祖辈曾经生活的地方。但是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如今退休了,有大把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今天在赛音兄弟的陪伴下来到齐齐哈尔,来到先辈们曾经生活过的故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来到高头村,村委会几个领导热情招待了两位贵客,大家坐在一起畅谈民族情谊。徐桂玲书记向两位汇报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巴雅尔大哥给大家讲了关于巴尔虎人从发祥地贝加尔湖迁徙的到齐齐哈尔的前因后果,又讲述巴尔虎人从齐齐哈尔到呼伦贝尔戍边的大致经历。通过巴雅尔大哥的诉说,我们了解了更多祖辈艰辛的迁徙历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康熙二十七年,因为满清入关,北方大面积国土防守力量薄弱,而西方列强进行资本积累,四处扩张。沙皇俄国强势入侵我大兴安岭以北,贝加尔湖地区。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巴尔虎人不堪沙皇俄国的剥削压迫,奋起放抗,起义失败后,被迫离开故土南下。我们的祖先一万多人,赶着牛羊和骆驼,来到嫩江流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虽然水草丰美,但是毕竟资源有限,加上长途跋涉,水土不服等等原因,巴尔虎人的牲畜大批死去,这给本就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当时的黑龙江总督萨布素将军把我们巴尔虎人安置在齐齐哈尔东部和南部十三个村屯务农,原本游牧民族又怎会种田,可想而知,那时巴尔虎人的日子是多么艰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清镇府为了充实北疆防务,又从齐齐哈尔的巴尔虎人抽调1500人赴呼伦贝尔戍边,这就是最早的陈巴尔虎人。巴雅尔大哥的前辈就是那时离开齐齐哈尔到呼伦贝尔戍边的巴尔虎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听着两位专家的讲解,在坐的都能体会到我们祖先的不易。但是我们不屈的民族终究没有被困难压倒,在同命运的抗争中,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巴尔虎人,除了被清政府派到呼伦贝尔戍边的1500军民,剩下的蒙古人在齐齐哈尔落地生根,与当地的达斡尔人,汉人等融合,共同开发祖国的北疆。如今,我们从贝加尔湖迁徙到齐齐哈尔已有337年历史,三百多年来,随着岁月轮转,我们,及我们的后辈早已经汉化了,但正如歌里唱到的:每一个降生的婴儿,都带着你的血性,每一张牧人的脸庞都有你的轮廓。我们知道,我们是蒙古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巴雅尔大哥用从我们的发祥地贝加尔湖取回的几块石头,大兴安岭的宝日汗哈拉顿山的一捧土,及海拉尔河的一瓶水祭祀我们的敖包,让我们心潮澎湃感动不已,这让我们仿佛感觉到了天上的祖先与我们心灵相通。巴雅尔大哥说,我们用祖辈们生活过的土地上石头,泥土,和水祭祀,我们的敖包更有灵气,力量更强大,愿我们美好的生活越来越美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短暂的相聚,让我们感受着血脉相连的亲切,无论是齐齐哈尔,还是陈巴尔虎旗,血脉亲情将我们永远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民族情谊长存!愿长生天护佑我们苦难的,英雄的,不屈的巴尔虎人世世代代昌盛繁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