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天路之旅(五)

山爷1951

<p class="ql-block"> 圣 城 拉 萨</p><p class="ql-block"> 拉萨市,地处西藏高原中部,喜玛拉雅山脉北侧,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的河谷平原,海拔3650米,别称“日光城”。</p><p class="ql-block">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也是藏传佛教的圣地,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拉萨以历史文悠久、风光秀丽、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1. 拉萨的化身-大昭寺</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历史,始建于七世纪吐藩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目的为了供奉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藩王松赞干布迎取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号称藏传佛教的百科全书;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藩时期的建筑,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经历代扩建,占地规模达25100平方米。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模式,主殿坐东面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内主要佛殿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等。藏民内心都认同“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p> 大昭寺正门前西北方,耸立着一根高高的“吉祥经幡柱”,名为“扎西达尔钦”,竖立于1986年。因文革等原因“传昭大法会”中断了二十年,为庆祝法会恢复举行,十世班禅主持下特立此柱,以此祈愿佛法长存。 大昭寺主殿屋脊中央,一组铜质镏金“法轮双鹿”塑像,它是藏传佛教的标志:中间的八幅轮象征佛教法轮常转,左右两边的卧鹿代表信徒专心致志地听佛讲法。代表屋顶上的金色信仰 大昭寺正门的天井式院落是藏传佛教中“格西”(相当于博士的高级学位)的产生地。屋脊中央是法轮双鹿“,两边是”胜利宝幢”,宣示佛法的庄严。 大昭寺信徒殿前终日香火缭绕,虔诚的朝圣者千里迢迢三步一叩来到圣城拉萨,祈求佛祖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p class="ql-block">  朝圣者匐地叩拜在大昭寺门前的青石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口中念诵“六字真言“,表达对佛祖的无上崇敬。</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内宽敞的露天庭院,便是拉萨祈愿大法会“默朗切莫”的场所,大法会始于公元1409年,三大寺数万僧人集合在此诵经祈愿。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与转经回廊廊壁上壁画,因满绘千佛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p> <p class="ql-block">  庭院正前方万盏稣油供灯后面便是著名的“觉康”佛殿,供奉着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到拉萨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它既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佛之所在。佛殿呈封闭式院落,楼高四层,中央为大经堂。藏传佛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在于此处。</p> 朝圣者沿千佛廊绕“觉康”(释迦牟尼佛)佛殿转一圈“囊廓”(内圈)约500米方为圆满。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游客们入藏随俗加入转经的队伍......。 大昭寺的壁画共有4400平方米,荟萃了千年宗教文化艺术精髓,价值连城。 转经圆满之后再登上三楼屋顶,大昭寺主殿建筑屋顶建有四座金光闪闪的金顶,庄严而辉煌。 大昭寺金顶别称金瓦屋顶,用铜铸造外镀纯金的一种豪华建筑装饰,唯藏民族建筑所独有奇观,叹为观止! 大昭寺金顶四角镏金飞檐,檐面上的百尊佛浮雕和飞檐翘角的神兽塌鼻龙雕塑精美传神,呈飞举之势。 大昭寺主殿屋顶还有许多羹金黄铜雕饰的胜利宝幢、法轮双鹿、宝瓶、吉祥鸟等宗教法物。俨然像一座露天宗教艺术博物馆。 大昭寺金顶的“云纹”装饰件,象征如意与高升,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硕大的“胜利宝幢”,象征着修成正果的胜利,为藏族吉祥八宝之一。 <p class="ql-block">  主殿屋顶四个角建有四间护法神殿。</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里的大水缸也被朝圣者当作敬拜佛祖的佛器,水里投满了不少硬币和纸钱,表达对释迦牟尼佛的敬意。</p> 跨出大昭寺大门,回看这扇宗教色彩浓厚的大门,抚慰了心灵的安宁,感受了信仰的力量。 著名的“唐藩会盟碑”,耸立于大昭寺正门前广场。公元823年,历史性签定了唐藩会盟书,汉藏双语刻碑为证: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 大昭寺门前还有一石碑-“劝人恤出痘碑”,特别有意义。立碑于1794年,碑额竖排阴刻“永远遵行”四字汉文,碑文记述了清朝驻藏办事大臣和琳在西藏拯救天花患者,推行土葬习俗的努力。俗称“拉萨痘碑”。 <p class="ql-block">2. 人生的转经道-八廓街</p><p class="ql-block"> 八廓街建于公元七世纪,是拉萨著名的中转经道和商业中心,周长约1000米,藏族人称为“圣路”。</p><p class="ql-block"> 先前在大昭寺内围绕释迦牟尼佛殿千佛廊转经道一圈为“囊廓”,是内圈;现在围绕大昭寺外的八廓街中转经道一圈为“帕廓”,是中圈;然后再绕拉萨城的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一圈为“林廓,是外圈。</p><p class="ql-block"> 顺时针徒步中转经道-八廓街......。</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正门面西,出门右拐,顺时针走进了熙熙攘攘的八廓街北街……。</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是正宗的一条宗教转经道,更是一条体验拉萨风土人情的风情街。</p> 唐卡,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明亮的色彩绘出神圣道佛的世界。天然颜料经百年而不退色,被誉为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廓街有许多临街小巷,通向居民住宅。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位于八廓街北街,大院名为“冲赛康扎康”,主要作为西藏历史展览馆对外开放。。 <p class="ql-block">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设立于1728年,历史上曾派驻过84任大臣。是一座典型的藏式传统大院,因南楼窗户可近距离欣赏繁华热闹的八廓街被称为冲赛康,意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p> 据说,八廓街上有五座经幡柱,东北角的尕丹达尔钦经幡柱,公元1681年五世达赖喇嘛时期,为纪念藏蒙联盟军击溃拉达克入侵的胜利,特以噶丹·才旺白桑之名建立。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是一条环形道路,分北、东、南、西四条街,实际上环大昭寺外绕了一周,自然而然形成了宗教转经的功能需求,慢慢演变成热闹的商业中心。游拉萨没有不逛八廓街的。</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东街,八廓大经轮外墙是一面超级华丽的浮雕墙,浮雕中的女神即为“吉祥天母”班丹拉姆的女儿东苏拉姆神女。传说:1300年前,松赞干布建造大昭寺时,请来印度女神班丹拉姆,游手好闲的女儿东苏拉姆被班丹拉姆一怒之下赶出家门,每日在八廓街上乞讨,靠人们施舍糌粑、酥油度日。天长日久形成了在她塑像前撒糍粑、抹酥油的习常,并一直保留至今。</p> 八廓街唯一黄色小楼-玛吉阿米酒馆,曾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在此相遇未嫁娇娘玛吉阿米的地方,并为此写下《在那东方的山顶上》的百年绝唱。 现在,八廓街东南角的玛吉阿米·餐吧是拉萨网红打卡地,主营尼泊尔、印度、西藏风味的餐厅,附以西餐及歌唱。情侣约会排行榜第一名。 <p class="ql-block">  来八廓街转经的朝圣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手持转经筒在八廓街中转经道上,藏民称为“嘛呢”,顾名思义是将六字真言刻在筒上,每转一圈相当于念诵了一遍经文。</p> 宗教法器专卖店。 八廓街由东南角一览。 <p class="ql-block">  站在东南角街面,看到大昭寺院墙的外貌。</p> <p class="ql-block">  同上</p> <p class="ql-block">  八角街南街,大昭寺南侧院墙、经幡柱、焚香炉等一览无遗。</p> 大昭寺的院墙一隅,精美的藏式建筑艺术一瞥。 同上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中道转经接近尾声:琳琅满目的宗教法器、民族工艺品,传统古建筑,眼花瞭乱、目不遐接。</p> <p class="ql-block">  站在八廓街南街,可以清晰地瞭望到雄伟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幸运地预约到了明天布达拉宫的免费参观券。其中发生一个小插曲:一位曾在西藏服役的转业老兵,退休后带着老伴到拉萨怀旧,去布达拉宫预约门票的途中,被黄牛以票很紧俏而忽悠,花了400元买了两张免费门票,想不到圣城也有“坑”啊!</p> <p class="ql-block">3. 雪域高原的明珠-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海拔3770米。公元631年,由吐藩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布达拉宫按佛教坛城布局设计建造,占地总面积33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是集宫殿、灵塔殿、佛殿、僧官学校、僧舍等共计1267间房舍的大型宫堡式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由白宫和红宫两大系统组成。白宫是历代达赖拉嘛施政和居住的场所;红宫是宗教活动场所及历代达赖拉嘛灵塔的供奉之地。</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取法自然、依山而建,誉为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经典之作;宫中还陈设了数以万计的佛像、壁画及灵塔等,堪称一座藏传佛教的艺术宝库。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广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组成部分。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北依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显得无比庄严博大。</p> <p class="ql-block">  镜头拉近,更显布达拉宫的巍峨壮丽,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  红宫作为布达拉宫建筑群的中心,起到控制全局的作用,使整个建筑群主次分明。在周围白色建筑物的衬托下,大胆选用强烈的绛红色为主体色,在高原的阳光下,更突显贵族气派。</p> <p class="ql-block">  红宫楼台上还耸立着七座金顶,象征宇宙坛城,金壁辉煌,至高无上。</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的建筑群的红宫、白宫、扎夏(僧舍)、四大堡四类不同形状体量巨大的建筑组成,它们之间高低错落的布置,体量大小的群组,建筑形象色彩异常丰富。取法自然依山而建,以蓝天白云为背景,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艺术冲击!</p> <p class="ql-block">  站在布达拉宫广场,给布达拉宫来一个十连拍,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通过玛布日山脚下的布达拉宫白宫东入口,慢慢徒步拾阶而上......。</p> <p class="ql-block">  走到山脚一座宫殿竣工纪念的“无字碑”处,由此踏上通往布达拉宫的“圆满汇集道”,一条连通天上与人间的漫长的之字形山道,整条山道由900多级石板铺成。无论是来朝拜的信徒、僧人,或是来朝会的大臣、达赖拉嘛,都必须迈开自己的双脚走完这段漫漫长路,才能到达玛布日山顶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宫墙高6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砖石。历经千年风雨冲刷而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汇集了所有的圆满,登上玛布日山,到达白宫东庭院广场。</p> <p class="ql-block">  达赖拉嘛们会在过节时候,来东庭院广场观赏跳神、藏戏等表演。</p> <p class="ql-block">  白宫主楼东大门。</p> <p class="ql-block">  陡峭狭窄的木扶梯便是东大门唯一的通道,有种得道升天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白宫高大的主楼与狭窄的门庭显得不太相符,通过台阶木扶梯进入白宫的,从这里开始,全程禁止拍照,睁开双眼探秘佛教世界......。</p> <p class="ql-block">  游览路线:白宫东大门“圆满汇集道”-东庭院-白宫主楼门廊-东大殿(主殿)-东日光殿(喜足光明宫、永固福德宫、护法宫殿、长寿殊胜宫、寝宫)-西日光殿(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护法神殿)-弥勒佛殿。</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无疑是一座藏传佛教的艺术宝库:宫藏2500多平方米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佛像、上万幅唐卡(卷轴画)等在册文物七万余件;有8座金质灵塔(其中五世达赖拉嘛灵塔高14.85米、方底座宽7.65米、耗金3721公斤、镶珠宝无数),5座的立体坛城;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6万余函(卷、部);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拉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锻品及工艺珍玩。不胜枚举,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  在宫内沿固定的游览路线,怀着虔诚的心情,默默地边走边看,感觉宗教的神圣而遥远。两小时后走出宫门。</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西大门出口,沿玛布日山路缓慢走下山。</p> 玛布日山正南方,俯瞰布达拉宫广场全景,西藏和平纪念碑清晰可见。 <p class="ql-block">  玛布日山下,一段黄色的宫墙前,远道而来的朝圣者在对布达拉宫作最后的告别......。</p> <p class="ql-block">  专程登上布达拉宫西南方的药王山观景台,拍下自驾天路之旅最珍贵的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这张应景截屏的美图忘了出处。明天将是2016年中秋节,遥望明月寄乡思......,扎西德勒!</p> <p class="ql-block">  2016年9月14日,人生值得记忆的日子。翻越千山万水,历经风尘雨路,来到离天最近的圣城拉萨,感受一场最神圣的布达拉宫宗教洗礼,终身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