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位于安阳的羑里城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著名的“划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等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逆境奋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源于此地。这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并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天下。</b></p> <p class="ql-block">羑里,古地名,又称羑都。现存羑里城遗址,面积达万余平方米。汤河、羑河两条河水流经,其中羑河绕城北而过,似将整座城揽入怀中,“羑里”之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羑里城大门高大雄伟、古朴典雅,上书三个金色大字“羑里城”,大铁门上镌刻着阴阳鱼八卦图。这里是我国最早典籍《周易》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有文字记载、世界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迎面便是周文王姬昌的立像,峨冠博带,手持简册,十分伟岸。雕像下面的台基上,按照八卦方位刻有六十四卦象,雕像周围的花草,也是按八卦符号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后人为了纪念周文王,在羑里城遗址上建起文王庙,羑里城也被称为文王庙。文王雕像后,一座巍然屹立的青石牌坊,“演易坊”三个楷书大字赫然入目。该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28年),是羑里城现存不多的、年代最早的遗存之一。</p> <p class="ql-block">穿过演易坊,就是演易台,在一个约五米高的台地上,建有红色城墙,高高的石阶通往仪门。仪门上覆盖着绿色琉璃瓦,门额上有“周文王演易处”六个大字。该门为明代重建。</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两侧,各有碑石一通。左侧巨碑上刻有"周文王羑里城" ,碑刻立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右侧方碑是“禹碑”,颂扬大禹治水的功德碑。原碑在湖南衡山(岣嵝山),所以也叫“岣嵝碑”。此碑字迹奇特,形如蝌蚪,所以又称之为蝌蚪文。</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走过山门,就是一个院落,院内亭台殿宇,碑刻林立,古木参天,景观错落其间,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林立的碑刻均是明清以来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颂扬文王的诗、赋、篇章。对于周文王,不只是文人们敬仰不已,古代的帝王们也赞赏有加。明嘉靖帝亲自到羑里城祭祀文王,赞其“功德惟厚”。清乾隆帝拜谒文王庙,挥笔题诗,其诗碑至今仍安置在“御碑亭”中。</p> <p class="ql-block">三千多年前,商纣王残暴,商王朝走向末期,而西部的诸侯国在西伯侯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引起了商王朝的不安,于是纣王以蓄意谋反为由将西伯侯姬昌软禁于羑里。</p> <p class="ql-block">当时,姬昌已有82岁高龄,在被困的7年中,仍以顽强的毅力将伏羲先天八卦演化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观点,完成了《周易》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由此,也就有了“画地为牢”的成语。后来,姬昌在姜子牙的辅佐下,推翻了纣王的残暴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创者,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圣君,为后世历代所敬仰。</p> <p class="ql-block">《周易》包含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思想品质,“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革新鼎故”的创新思想,是历代志士仁人修身立命、经世治国的思想源泉。图中为神物龙马、神龟石雕,栩栩如生、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计算机之父菜布尼兹认为《周易》卦象中阴阳符号的排列,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二进位。</p> <p class="ql-block">文王庙大殿在古树环抱中,高台上有汉白玉栏杆回护,大殿为歇山式建筑,飞檐斗拱,气势恢弘。正门匾额上,书有“万古臣纲”四个大字,歌颂文王是“君为臣纲”的典范。 </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中为文王锻铜塑像,像貌魁奇,神态肃穆,圣哲的内心世界溢于形表,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p> <p class="ql-block">离大殿不远处就是演易台,也就是当年西伯侯姬昌被囚时的演易之处,台阶左侧为《先天八卦图》,台阶右侧为《后天八卦图》。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日月的阴阳关系以及农业社会与人生哲学相互结合的观念,相传为伏羲所造。</p> <p class="ql-block">姬昌被囚羑里七年,以伏羲氏为先哲,以“河图”“洛书”为根据,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完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典籍《周易》的创作,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羑里井,此井相传为文王被囚时之水井,井水清冽甘甜。古井曾因庙宇的荒废而枯竭,又随羑里的重修而复活。似天人感应,遂成佳话。</p> <p class="ql-block">吐儿冢,相传姬昌在囚期间,占卜命运,预测未来,静心演易,被人们称为圣人。纣王得知后惊恐万分,为试探其真伪,竟残忍地将姬昌的长子伯邑考杀死并做成食物,让姬昌食用。姬昌通过卦象得知其子被害,为了大业忍痛吃下后不久又呕吐出来。后人在其吐出食物的地方集土成冢,名吐儿冢。由此,这一带就有了一个民间说法:羑里城的兔子不能打。</p> <p class="ql-block">羑里城还有两处有意思的地方:道路两侧排列着八八六十四卦的立体图形,让人充分感受易卦的神妙之处。</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就是九宫八卦阵,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按《周易》的八卦方位图而布成,他曾用此阵困住了名将陆逊。我原想走过此阵,登上亭子俯拍八卦阵,可惜迷魂阵、连环阵、诱敌阵、长蛇阵等等神秘莫测,差点"流连忘返",只好从网上下载一图。</p> <p class="ql-block">太公祠,为纪念古代传奇人物姜子牙而建立。姜子牙是中国封神榜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商朝末年周文王的重要谋士。他以聪明才智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尊重。</p> <p class="ql-block">伏羲祠是为纪念人文始祖伏羲而建。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时也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p> <p class="ql-block">在羑里,历史被静静地述说着,人们已感受不到曾经的恐怖,更多的是体会文王的从容淡定和《周易》的博大精深!羑里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不愧为是名扬海内外的重要文化遗产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