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5日,云南省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农业经理人培训班全体学员进入现场教学阶段第三天,由云南省农广校校长付晴岚老师和大理州农广校副校长刘兆峰老师带队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 在指导老师徐玖亮副教授的带领下,全体师生走进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科技小院。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考察古生村做出的“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2020年“希望你们守住守好洱海”的殷切嘱托与重要指示。2022年2月14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了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研究院旨在破解洱海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难题,探索流域农业绿色高值生产模式,打造高原湖泊农业绿色发展的“大理模式”,为云南乃至全国提供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的“国家样板”。研究院已组织全国30多家单位,300多位科研人员围绕“面源污染解析与防控”、“高值作物体系构建与优化”、“高肥力土壤与有机肥利用”、“绿色功能投入品创制与应用”、“科技小院与乡村振兴”、“绿色转型与流域战略”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助力洱海保护、农民增收,服务乡村振兴。</p> <p class="ql-block"> 在读博士康锁倩带领全体师生到水稻试验基地具体介绍当地水稻种植遇到的具体问题与解决方案,并讲诉了科技校园的故事。2023年5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勉励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据介绍,2023年,在大理州委州政府和省科技厅联合支持的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徐玖亮带领学生团队在流域内开展了2万亩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试验,比传统种植模式高出10%,带来直接经济效益600多万,涉及流域内6761户和11家新型经营主体。最为关键的是这种生态种植模式环境减排的显著效果,降低碳氮磷径流15%以上,为洱海保护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p> <p class="ql-block"> 云南大理乡愁科技小院建于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于2022年6月18日揭牌。由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州人民政府联合建设。致力于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理论体系、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创新主体协同的体制机制、培养综合型人才,从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挑战出发提出我国农业绿色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思考与实现路径。</p> <p class="ql-block"> 在田间地头,我们不仅学会了辛勤耕耘,更明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它让我们坚定信念,始终以服务农民、促进农业发展为己任。</p> <p class="ql-block">编辑:培训班宣传委员(金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