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刘宝麟</span></p> <p class="ql-block">有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摄影爱好者拍了一张照片,总体感觉不错。他一遍又一遍地欣赏,突然觉得哪个地方不对劲。究竟哪里不对劲呢,自己又说不清楚。他百思不得其解,就将照片送给老师去指导。</p><p class="ql-block">照片的画面很简单,背景是天空和大地,天上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地上干干净净,只有两只鸽子,一只是成年鸽,另一只是幼鸽。两只鸽子面对面,叼着同一个食物。照片题名为《争食》。</p><p class="ql-block">老师看后,很认真地说:“拍得不错,用光、构图、背景、寓意都很好,干净利索,简洁明快。只是题名,感觉与整个画面中湛蓝的天空和洁净的大地不和谐,‘争’字伤害了画面的寓意,甚至人们的感情。” 老师停了停,又说:“为什么不把‘争食’改为‘喂食’呢?”</p><p class="ql-block">老师的一句质问点醒了他。是啊,不就是这里不对劲吗?</p><p class="ql-block">本来温馨、和谐、充满爱的画面,因题名不当变得冷酷无情。老师的一字之改,改得多么恰当啊。任何人看了照片,心里都会暖洋洋的。</p><p class="ql-block">照片还是那幅照片,画面还是那个画面,只是题名中的一字之改,就让“冷”变成了“暖”。</p><p class="ql-block">这让人想起《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一个字:“蚁”。文中是这样说的:“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蚁附”,就是说像蚂蚁一样缘梯攀登城墙。一个“蚁”字,便把士卒的无奈、攻城战的残状十分形象地勾勒出来,活生生地呈现在人们的脑际,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官冲击效果。这就是孙子的厉害之处:一个字,就让世人对攻城战望而生畏,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不敢轻易选择。</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中国文字的特殊魅力,每个字都不是随便用的,每句话都不是轻易说的。“咬文嚼字”,不是文人的专属,而是每个人的修为。</p><p class="ql-block">那么,人在职场,该怎么“咬”、如何“嚼”呢?根据不同的语境,可在“五度”“五意”中灵活把握。</p><p class="ql-block">其一,“咬”出温度,“嚼”出爱意。口吐敬语,谦卑沟通;言溢温情,贴心传递;忠言顺耳,委婉表达。</p><p class="ql-block">其二,“咬”出精度,“嚼”出本意。精准表达、一语道破,不含糊其词,不模棱两可,不词不达意。</p><p class="ql-block">其三,“咬”出力度,“嚼”出执意。一言既出,字要力求“抓铁有痕”,句要力求“踏石留印”,抛到水中也能激起涟漪。 </p><p class="ql-block">其四、“咬”出深度,“嚼”出寓意。既入木三分、力透纸背、鞭辟入里,又旨远言近、深入浅出,抓住根本、揭示本质。</p><p class="ql-block">其五、“咬”出亮度,“嚼”出诗意。字词之间跳跃着美的音符,流淌着诗情画意,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学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