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之旅(七)——信号山公园

张梅林

<p class="ql-block"> 信号山公园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部,海拔98米。德国侵占青岛后,为指挥进出胶州湾的船只,在山顶部建信号发布台1处,每天悬挂各类信号标志及气象、风力标志,命名为“华兹马克山”,市民称“挂旗山”或“旗台山”。</p><p class="ql-block"> 1923年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在整理青岛区划及地名时更正为“信号山”。山上遍植花草绿树。雾霭浮动之时,青翠欲滴。山坡上,造型优美的亭、台、楼、阁黄白分明,点缀其间;石阶小径,曲折回转,蜿蜒于林荫之下。更有山巅的3幢红色的蘑菇楼,宛如3柄火炬,屹立于满山青黛之中,十分夺目。这个以欧式风格规划建设的公园因山得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897年11月14日,德国海军登陆栈桥,以借地操练为由,首先强占了信号山,以此作为制高点,把枪口对准章高元的总兵衙门,迫使清军撤离。后来,德国人在山上建立了青岛最早的一座无线电台,在山顶部建信号发布台一处,每天悬挂各类信号标志及气象、风力标志,专为轮船及帆船入港时传递信号。</p><p class="ql-block"> 1922年青岛收回主权后,称之为信号山,德国强行占领青岛的一年后,1898年11月14日,德国殖民当局在信号山南麓举行迪特里希碑落成典礼。德国人在信号山下刻石,迪特里希纪念碑有中德两国文字。1914年,日军战胜德军,在“迪特里希纪念碑”的中央,用日文加刻了“大正三年十一月七日”几个字,以显示自己“战胜国”的身份。中国从日本手中接收青岛主权,据说此碑被日本人切割走了。至今仍能看到切割的痕迹。迪特里希纪念碑是信号山铭刻的历史创伤,经过无数风雨沧桑,信号山迪特里希纪念碑遗址,仍然能够看到仅存的德文字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岛信号山的蘑菇楼最高一座高20米,共有6层。‌这些红色蘑菇楼位于信号山的山顶,设计灵感来源于古代通信的3柄火炬,其中最高的旋转观景楼,这些建筑不仅提供了绝佳的观景体验,还内部镶嵌了反映人类通信发展史的大型彩色釉画,为游客带来了视觉与历史的双重享受。在红色蘑菇楼的第五层设有茶座,游客可以在这里旋转观景,大约30分钟旋转一周,提供了一个从高处俯瞰青岛城市美景的独特视角‌。</p> <p class="ql-block">  1934年7月,郁达夫应汪静之邀,到青岛避暑。在青岛期间,游览市区信号山、贮水山、青岛山、炮台以及崂山。晚上月明,郁达夫和自上海来访的林徽因,在海滨漫步。郁达夫来青岛,是报刊争相报道的新闻,《北洋画报》的记者带着一位栾小姐来访。栾为国术家,“相貌很美,身体亦强健,在青岛接见的女士中,最为娇艳温柔”。郁达夫在青岛游览,留下颇有意味的一个信号。</p> <p class="ql-block">  青岛信号山公园的连心桥,也称为吉祥桥,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小石拱桥。‌ 它在通往山顶的路上,虽然规模不大,建于1989年,长只有大约6.75米,宽1.65米,但它承载着许多情感和记忆。其设计和建筑风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尽管显得粗糙和文化缺位,倾心相爱的情人,在桥上挂一把连心锁,成为连心锁情的圣地,它传递出一种向上的、相信未来会更好的天真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连心桥不仅是青岛信号山公园的一个特色景点,更是爱情和承诺的象征,每年吸引着无数情侣和夫妻来这里留下他们的爱情印记,他们的爱情故事的一部分。让冥冥上苍见证百年好合,让悠悠时光保佑白头到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信号山的五龙潭建于1989年,是五龙闹湾的写照,信号山又名“五龙山”。水潭中,四条黑龙攻围着一条金光灿灿的主龙,喷涌水柱汇聚为潭,飞落为瀑,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奇景异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登上这些红色蘑菇楼,游客可以享受到360度的全景视野,无论是青岛老城区的全貌,还是远眺汇泉湾的美景,都能让人心旷神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