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是在鸭绿江边的一个小山村,因为水的丰泽,使这一方水土终年云雾缭绕 ,似仙境似水墨画的旖旎。从前,村里有养鱼鹰抓鱼的人家,经常看见飞起飞落的鱼鹰。一只小船,一个渔翁,一群苍鹭,江上宁静飘渺,像画一样。</p><p class="ql-block"> 四岁的我,经常缠着大我十岁的舅舅,扯着他的衣襟磨叽带我去看江,舅舅无奈放下书本,带我去,嘴里还嘟囔着“你这个闺女,真能缠人” 我只会嘿嘿一笑,没办法妈妈不允许我自己去啊。 </p><p class="ql-block"> 很喜欢去看江上的风景,有时会看见放木头的筏子在激流中紧张摆渡,有拉船纤夫喊着号子,顺着江边走。那个年代哪里有路啊,逢河趟水,遇砬绕道,遇见矮木丛林就硬闯,非常的不容易,交通实在是不方便。</p><p class="ql-block"> 祖父的生意运输,有时候要翻过岭上的二十四盘山路去岭后各村,那个岭是能走马车牛车的,还算不错的,就是费些周折。再就是用船把本地物产运到外地,路途遥远,江水险象环生,激流漩涡,沟壑重重,来来回回很是辛苦。</p><p class="ql-block"> 舅舅上城里念中学了,姥姥提前给做了炒面、玉米饼子、咸菜等。我看着他和同学背包提袋的出了屋,我跟着走了一小段路,姥姥把我喊了回去,姥姥哄着我,说舅舅要从大山翻过去的,四十多里的山路到岭后一个小车站里等着半夜的火车,再坐火车去城里,下了火车还要步行到学校,到地方了天就亮了,就赶上上课时间了。我不知道四十多里路的概念,只好看着舅舅上了山路。</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初,父亲在城里有了工作。一天,妈妈收到了父亲的来信,说在城里租到房子了,约定好了日期起身,父亲在那边接我们。那天,雇了大一点的木头船,舅舅和姥姥帮忙搬东西,大家心情都挺沉重,因为没有公路,没有什么事是不会去城里的,我们也是很难回老家看看。后来,来城里的亲戚到我家,母亲就问“我妈那天送我们上船后,心情怎么样了”亲戚告诉母亲,那天小船开走后,老太太坐在村头哭,挺难过的,妈妈听了也抹开了眼泪。</p><p class="ql-block"> 搬家那天, 妈妈抱着我上船,妈妈告诉三个姐姐,不能乱说话,怕我们乱说不吉利的话,母亲很忌讳的,掌船人也是忌讳啊。</p><p class="ql-block"> 两位撑船人,神情凝重,紧盯着江水,生怕闪失。水路得四个多小时才能到城里,父亲早在等着。到地方了,我四处看着这新的环境,没有了我的门前小溪,没有了熟悉的人,也没有了稻田里的鹳鸟,再不能和鹳鸟说话了。我是多么的喜欢鹳鸟扑棱着大翅膀飞远的优雅样子,那是故乡嵌入我心灵里的风景啊,是一辈子不会忘不了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硬生生的让我离开了那满是土地的芳香,那青草味的纯甜,红红的蜻蜓蝴蝶们,鸡鸣犬吠的声音,还有“风雪夜归人”的人间真实。</p><p class="ql-block"> 晚上,睡在新的家,心却还在老家里徘徊着,还在那小山村里。我问妈妈还什么时候能回去啊?妈妈只回答我“等你长大了吧”懂事了以后才知道,回老家一次太不方便了,水路危险,山路崎岖。以至于,母亲很少带我们回去,只是家乡来客,妈妈会问姥姥舅舅都怎么样?乡里乡亲都好吗?虽然我小,我也会歪着脑袋在听他们(她们)说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 之后的岁月里,便是求学工作,待我二十岁了,自己能随便决定行动了,和弟弟回家乡了一趟。那个时候家乡早已有了水泥公路,通客车了,老百姓很高兴,人们再也不用翻山越岭,撑船摆舟了。</p><p class="ql-block"> 听老人告诉我,在五八年时为了修建发电厂,首先是开山修路,那个路就是能走汽车的土路,宽窄仅行一个汽车而已,两车相错时,只能找一个稍微宽一点的地方,路面也是坑洼不平的。那个年代修路都是人工的,遇崖用锤叮当叮当打眼,人力运石,遇水架桥,砍树刨根,修一条九十多里的路需要好长时间,勉强有了公路,方便了村民。</p><p class="ql-block"> 事隔多年再回老家,看着姥姥苍老了许多,舅舅也是中年人了,乡里乡亲的人都不认识了,曾经那个叫我黄毛丫头的人们都不认识了,她们依然热情,直问“你是谁家的?”</p><p class="ql-block"> 看着村里的小路都通畅了,虽然还是土路,但也是硬化了很多,房子翻新了。</p><p class="ql-block"> 姥姥家从旧址挪了另处,依山而建,房后那棵已有些树龄的小糖梨树还在,只是树皮也斑驳陆离了许多,我也多了许多感慨情绪。清晨,我是在鸟语婉转中醒来,呼吸着特有的乡村气息,我的心是满足的安定的。</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跑出去拜访一下水田里的鹳鸟还有没有了,水田里空空荡荡的,哪里还有它们的影子,就连江边那些苍鹭都不见了踪影。那些飞起飞落,啾啾鸣鸣的喧闹,还有属于我的童年画面都跟着我的失落随风而去。</p><p class="ql-block"> 我的曾经惬意、原以为都在,还有那些飞进堂屋的燕子记忆,还有成天叫喳喳的喜鹊,还有雷电之夜,妈妈护着我们的画面都不在了。</p><p class="ql-block"> 感叹归感叹,看见不同从前的乡村变化,也让我陌生了一会。顺着门前小路寻去,看看小桥流水人家,回味那些一闪而过的岁月,不一样了的乡邻,不一样了的面孔,都在变化了。</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姥姥和舅母逝去,舅舅去了城里,我就感觉这根线断了,扯在我生命里的线再无踪影,家乡没有了亲人 ,根也就拔起了。看着天边的那片云彩,我总是在想:那云彩是不是从故乡飘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文友打电话说“去一趟你的家乡采风,去不去?”我说当然去了,为什么不去,亲人不在,感情还在呢。</p><p class="ql-block"> 时间悠然,又隔了十多年,才踏上了故乡的土地。这次再看,变化更大了,公路已经是宽阔的柏油路了,顺山往上去的条条小路,也修了水泥路,百姓生活更便利了。村书记带着我们去看看山坡上的水果,小车都能开到半山腰了。累累的苹果把枝条压弯,葡萄、板栗成了主打产品,有了加工板栗的小工厂,人们收入提高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村里公路两旁,鲜花铺设,稻子成熟了。金黄金黄的颜色搭上粉红黄紫的秋花,简直就是一幅颜色鲜亮的凡•高油画,非常养眼。</p><p class="ql-block"> 有村民告诉我,鸭绿江上开始有苍鹭了,鹳鸟也回来了,我听了真是百感交集,它们又回来了,说明环境变好了。</p><p class="ql-block"> 富民政策让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大为改观,红瓦白墙映衬,绿树成荫。许多人家窗明几净,屋里装修的亮亮堂堂,地热也改变了家里的温度,暖融融的,看着就舒心。 </p><p class="ql-block"> 村领导关心群众的日常生活,要求每家每户改造卫生间,一改过去的老式厕所,干净又卫生,统一管道排出,然后又建立了化粪池,净化了空气,提高了生活品质,方便了人们需求,这一环境措施,真正实在的达到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的好处,都夸村领导的政策好,真正为百姓着想。</p><p class="ql-block"> 扯着一颗急不可待的心,去看看姥姥的旧屋,旧屋早已没有了,连着少年的印象都消失了。我再去寻找那棵让我挂念着的老梨树,那梨是极甜的,是我开心了整个的青春滋味也都一起没有了,别人买了房子盖起了别墅。村里有人家开设了度假村,来来往往的游客可以歇歇脚聚聚餐,尝尝真正的当地乡野美食,好的就是这口福。</p><p class="ql-block"> 旧屋旧貌不再,没有了危房,没有了贫穷,换来的是人们精神文明和新农村的建设。</p><p class="ql-block"> 站在村头看风景,就是在欣赏《乡村风景图》。乡村建设、振兴发展,人们不再缺衣少食了,生活上的富裕,精神上的满足,变化很大。</p><p class="ql-block"> 经历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精打细算的时代,看看现在,书记说:”得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党的宗旨,还要继续加油”</p><p class="ql-block"> 听着乡音看着一个个满足的笑脸,一位乡亲说“现在的村已经是:前是出鱼湾,中间米粮川,后面花果山了,不再是从前了。”</p><p class="ql-block"> 确实是,我看着家乡一切,打心眼里感谢现今的富民政策的落实,实惠可见。</p><p class="ql-block"> 看着故乡的变化,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虽然这里已经没有了我的亲人,故乡的情还在,那故乡的云会永远在我的灵魂里飘荡,如丝如缕的不绝着。</p><p class="ql-block"> 故乡经常在梦里在灵魂里,行走天下,那个故乡情永远是扯不断理还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