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起博格达环线,这原本不是我们今年规划的首选路线,但好的重装队友难寻,不断积极培养,也只是寥寥数人对这种极度自虐又领略极致风景的方式感兴趣。但每个人的身体对高反的反应有所差别,所以最终放弃了海拔极高的珠峰东坡,选择了没有高反困扰的新疆路线,毕竟有好的队友,才有好的路线体验感。</p> <p class="ql-block">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博格达环线这条路线的情况。在新疆的徒步路线中,博格达大环线算是非常年轻的,2013年首发后迅速传名,在2016年就被评为“中国新十大徒步线路”之一。</p><p class="ql-block">纵观全程约85km,两次跨越天山,途径8座达坂、12道冰川,冰裂缝、冰塔林、冰洞、荒漠、冰湖、沼泽、草原等景观交织呈现——博格达大环线,是新疆最波澜壮阔的地貌最丰富的一条路线。</p><p class="ql-block">很多人站在乌鲁木齐向东眺望,都可以看到一座冰峰直插云霄,这就是天山东段的著名高峰——博格达,它海拔5545米,历来被视为“神之居所、紫气之源”而备受膜拜,而这座山则完全诠释了什么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登顶难度也是远在珠峰之上的一座神山。</p> <p class="ql-block">从飞机上远远望去,即将又回到新疆这片热土,不免有些心驰神往,毕竟我爱这166万平方公里爱的如此深沉。我喜欢这里的美食,喜欢现宰的羔羊,除了冰山融水和盐巴之外没有任何调料;我喜欢这里的人,热情、奔放,还有那可爱的“倒装句”普通话;我喜欢这边的山,我喜欢这边的水,我喜欢这边的草原,我喜欢这边的沙漠,也喜欢这边的冰川,虽然接下来几天也给我带来过恐惧。</p> <p class="ql-block">自从定了博格达环线的路线之后,队员的精选及拉练等一系列事情都开始逐渐列上日程,上半年多次前往长兴、德清等地重装拉练,也发现了不少有趣的路线。也许是前期准备时间太长,也磨掉了很多人的性子,从一腔热血,到越研究越害怕,队友换掉了4个人,但重装意义也在此,唯有抱着坚定的信念,才能顺利完成。</p><p class="ql-block">而我自己也从最终的内心笃定,到队员连续退出时的不安和怀疑,深入研究路线之后,甚至萌生退意,到最后见到户外圈的好友一个接一个地挑战C线成功,也终于打定主意,准备了AB两个计划(环博或者博格达C线),当然最终可能也是给了自己另外的托底退路之后,自然而然地选择了C线,所以给自己的底线目标也最好尽量设置高一些,否则内心太容易满足而失去了挑战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我们此行队伍最终总共8人,体能和重装户外经验也各有差别,性格各异,原计划一起完整环完博格达,最后有5人完成了博格达C线全程70km(如图所示),另外3人从五峰下撤点,提前撤到了阜康市。</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将逐一介绍此行队员</p> <p class="ql-block">小新,户外俱乐部十多年领队,多条高海拔重装路线经验,善用APP及寻找路线,体能尚可,体重上下变化大,此行右腿和右踝有旧伤,最终状态良好,顺利完成</p> <p class="ql-block">Serein,我师父的儿子,算是新生代的强驴,体能也不错,出汗量低,这点算是爬山的先天圣体</p> <p class="ql-block">杨阳,俱乐部的强驴,平原的王者,平时爬山、越野等项目,一般人很难跟上他的步伐,平时也爱好摄影,也只有重装和摄影拖慢他的脚步,让我们勉强跟上</p> <p class="ql-block">高风亮节,此行年纪最大的大哥,也是体能最好的一位,在高原上背着重装健步如飞,我们基本很难跟上他的步伐,所以他就有更多的时间在那悠哉悠哉地躺着等我们</p> <p class="ql-block">洪姐,此行唯一的女队友,也是体能超群一辈,可惜在第二天一早不慎扭伤脚踝,多人劝退,但她想坚持走完,后来到第四天实在肿痛,无奈提前撤退,毅力和体力可嘉</p> <p class="ql-block">转山者,多年的户外老驴,沟通下来重装经验算是比较丰富,但此行状态一般,会用轨迹,所以在洪姐下撤时,协同撤退,确保万无一失</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户外新驴,此行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重装,已经算是一个很强的突破,单量体能尚可,但连续作战能力稍欠缺,综合再三后,随洪姐、转山者一起下撤</p> <p class="ql-block">元素,我的师父,多年户外配合经验,胆大心细,一般都是我找路,他压阵,比较怕热,所以新疆、西藏、川西等地的高海拔路线反而成了他的强项,因为有了坚实的后盾,我才能放心探路,化险为夷。</p> <p class="ql-block">此行的酒店也是比较满意的一环,住的是新疆大学的“学术交流中心”,A楼的环境很好,附近的美食很多,离大巴扎等景点也很近,就在地铁口附近</p> <p class="ql-block">言归正传,我们开启正式的徒步之旅…</p><p class="ql-block">我们找的车子可以给我们的时间还是蛮弹性的,本着第一天路线规划不长的前提下,有一个充足的睡眠,9点从酒店出发,但没想到哈族大叔的松弛感让我们啧舌,东跑一下,西溜一圈,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时间翻了个倍。</p><p class="ql-block">不过大叔的能力也杠杠的,虽然我们遇到了天崩开局,路遇大水阻路,离我们既定的起点阿克苏白房子还差7km,无奈下车,还遇到了阿克苏乡的工作人员,我想如果换了一位可能了进不了山了。</p> <p class="ql-block">DAY1</p><p class="ql-block">路遇大水,原本可以舒服坐在小货车里慢摇上去的7km,现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有从崖壁上爬上去,再绕过去,提前开启了负重前行的道路,这对于体能储备不足的队友来说,算是一个考验,也容易打乱节奏。后来证明,节奏乱了之后,对整个行程影响很大。</span></p> <p class="ql-block">偶遇奔跑的羊肉串</p> <p class="ql-block">原本坐车半小时不到就能晃到的白房子,现在走了将近2小时才抵达。</p> <p class="ql-block">抵达了环博轨迹的第一天营地,原计划到21km的小蓝湖扎营,但时间和队友体能都不算特别充足,只能在14km处提前扎营休息了,在吃饱之后,坐在大石头上跟师父聊天吹牛</p> <p class="ql-block">DAY2</p><p class="ql-block">由于昨天少走了7km,原本轻松的十六七公里,变成了24km,还有一个比较险的乱石垭口——老虎口。</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其实是特别精彩的一天,会经过阿克苏冰川的保龄球通道,奈何经过的时候天色渐晚,没有刻意留下来好好地近距离观摩,视频也没有好好拍。</p> <p class="ql-block">初次高原重装的洪姐由于失眠,晚上吃了安眠药,影响了今天的状态,昏昏沉沉的状态,在快速行进的过程中,阿克苏河畔的崖滩上不慎扭伤了脚,我在对讲机里听到之后,立马放下包,带着我给自己的伤腿准备的膏药和护踝,快速奔回去。现场查看伤势之后,发现她的脚已经很难坚持接下来的行程,多次真诚劝她放弃本次行程,但性格坚毅的洪姐毅然拒绝了,她也充满了不甘心,想要再尝试一下。没办法,拗不过她,只能等她一瘸一拐地跟队伍汇合,队伍汇合后,我师父元素有过类似受伤经验,也觉得她没办法完成接下来的行程,多次劝退无果。无奈,只能帮她分担重量,让她继续跟着。其实大部分人的重量已经到了自身背负的极限,每增加的重量都是压倒骆驼的稻草,上午我还能到处飞奔的时候,加了几斤之后,被压的再也去不了前面。</p> <p class="ql-block">上午还在劝洪姐撤退,然而过了几处激流和险滩之后,我就再也不提撤退的事,因为现在撤退已经不是她一个人可以搞定。而下午她也萌生退意,被我明确拒绝了,我说现在已经错过了最佳撤退的时机,目前唯一能做的只有跟着走下去,走到下一个撤退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计划昨天的小蓝湖营地</p> <p class="ql-block">在阿克苏冰川看到的一个又一个的冰窟窿</p> <p class="ql-block">他们说,这是一条用绳命拍摄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是拍的不太清晰的阿克苏冰川的保龄球通道</p> <p class="ql-block">站在老虎口下,望着陡峭的崖壁和乱石堆,还有一眼望不到的队友,真的不敢相信我们要从这里翻过去。但确实也没别的办法,只能立马收起登山杖手脚并用起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松散的碎石和不稳定结构从慢慢变大到缩小…</p> <p class="ql-block">在老虎口攀爬的过程中,偶遇4朵雪莲花,怀着激动的心,大喊着队友过来观看,可天已擦黑,天气也不是特别好,一个个都没了兴致,我只能快速拍一段,都忘了拍特写,匆匆向上爬去…</p> <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爬上垭口之后,天开始下起了雨,高海拔地区的雨又冷又密,天也已经将黑不黑,本着安全考虑,催促队友抓紧攀爬,我和高大哥先行分别探路下山,到山下后指挥队友走高大哥的下山道路。8个人的队伍,从前后拉开的距离来看,被迫分成了两个小队,我在雨中等到前面5人汇合后,关照元素带好洪姐和艺术家,就带着队伍先行朝着营地出发。冒雨摸黑出发,但本就没什么人走的道路,加上摸黑和下雨,就更加难以循迹,手机一直提示偏航,一边顶着压力不断找路,一边还要关心元素他们的情况,毕竟他带着伤员和新人,他们也一直在问着我剩余距离,我想说实话,又不敢说,我们在小溪、沼泽、碎石等路况中不断来回切换。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也来到了凌晨一点,队友的意志力越来越薄弱,在离标准营地还有400多米的时候,看着像悬崖下坡,还有一条不辨深浅的大河,终于被迫在面前这块还算平整的高地就地扎营了。在一边扎营一边用对讲机跟元素沟通,毕竟在过来的途中发现了几块还算凑合的营地,一直要求他们尽量就地扎营,在二点多的时候,他们也成功扎营,总算可以安心休息了。这一夜的大风大雨,真的让人记忆深刻,狂风暴雨大作,仿佛想要把帐篷撕裂,把帐篷吹跑,也多亏了我提前把背包拿进帐篷,人像婴儿一样蜷缩着睡觉,毕竟也要避开身下突出的石头,也许是这一天太累了,我就这样沉沉的睡去了…</p> <p class="ql-block">次日一早day3,大雨依旧继续,而这一天只有一个转山达坂需要征服,属于比较轻松的一天,想着昨天睡的实在太晚了,今天多休息一会。后来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问了几遍才知道转山者先行收了帐篷,那会我的内心是痛苦的,毕竟外面下着大雨,人也是疲态尽显,墨迹了好一会,挣扎着起来,好在运气还不错,收拾一会之后,发现雨水开始变的只剩下一些冷凝水落下来,一边收着一边把帐篷放在风口吹着。突然又听到东东一声惨叫,他昨晚没把背包拿进内帐,背包和鞋子都湿了,安抚一下,给予了一些吸水的帮助,接下来就只能等阳光的优待了,还有一个比较实用的装备,那就是戴适的防水袜,就算鞋子湿了,有防水袜也能继续作战。</p> <p class="ql-block">睡眠不足的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今天在寻找路迹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错误,浪费了不少时间和体能,还过了一次大河,好在发现了河对岸的另外一支队伍,不过他们的营地较低,后来在博格达大本营遇到听他们说晚上营地被淹,半夜起来挪营地。我们在等元素三人的时候,发现该地水源还不错,立马决定吃早饭晒装备,毕竟疲惫之师不宜行动。在做饭的过程中,发现了转山者身体在拼命地发抖,脸色也很差,细问之下,才知道他因为冷,把湿衣服也穿了上去,把原本的干衣服也搞湿了,昨晚的大雨让羽绒服也湿透了,立马着急起来,拿出救生毯,把他湿衣服脱掉,救生毯标准穿戴完成,再穿上我的干燥羽绒服,最后套上冲锋衣,逼着他吃了一份热饭,喝了一些热水和高热量食物,这样他的身体状况才逐渐恢复。过了一会,远远地望见了元素他们三人,等他们汇合休整之后,开始向转山达坂进发。</p> <p class="ql-block">对面是另外一支队伍的营地</p> <p class="ql-block">转山达坂整体来说算是难度不太高,除了无尽的急上坡,一层又一层,转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真的是没有辱没了转山达坂之名。</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高两人,早早地爬上了达坂,两个人打开手机延时摄影,拍着对面的云卷云舒,而我们自己,美美地躺在大石头上补觉</p> <p class="ql-block">在等队友的过程中,彩虹悄然而至</p> <p class="ql-block">转山达坂的上坡是绵柔的,就像洋河一样,但下坡却如烧刀子一般霸道猛烈,一公里左右的距离,陡降500米,后来看爬升图才发现这是之前别人轨迹里拉直线的那一段。我和老高的下行方式又不一致,他应该是沿着轨迹走的,而我专找一些大石头和植物结合的地方下坡,事实证明他的方式更成熟更快一点。下到底之后,我们考虑后面的人员已经没有更多的体能,选择就在这个传统营地扎营。</p> <p class="ql-block">扎营完毕,开始打水烧水,等大家吃完晚饭,抬头望见满天星斗,仿佛这一天的疲惫都被治愈了。</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知道,明天的简单达坂不简单,还知道博格达除了原路返回之外的第一个撤退点也在明天一早。前两天后来洪姐多次提了要撤退,我都没理,这会我又正式跟她谈了,还有考虑转山者和艺术家的体能储备也不是很充足,建议他们从这个五峰下撤点撤退,原本艺术家还想再爬个简单达坂,也被我明确拒绝了,后来想想这个决策是如此英明,因为明天的简单达坂我们又有夜路走了。</p> <p class="ql-block">day4的一早,远远地望见了对面的山上雪崩了</p> <p class="ql-block">拉近距离给大家看一下雪崩场景</p> <p class="ql-block">今天一早,又是一个下大雨的早晨,我们与熟悉这条路线的队伍的差别在于随性,碰到下雨自然想着再躲会雨,然而我们最终也因为吃了亏。早上等雨停,收拾好之后出发已经是十点钟,要先找路把三位下撤人员安全送过水流湍急的河流,等到我们正式开爬简单达坂已经过了十一点。原本以为简单达坂是距离长一点,没想到漫漫的8公里冰川长上坡,简单到只有一种地形,原本照着几年前的环线轨迹走着,发现冰川变化太大了,原本可能直接跨过的地貌,已经变成了巨大的冰川深沟,我们无奈只能先行向下走,希望可以找到适合的通过地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冰裂缝,我们选择了不同过冰裂缝位置,可以说,好在我们几个个人能力也都还不错,要不然真的可能进退不得</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一个比较滑,也比较典型的冰裂缝,迫不得已采用屁降,这次的顺利屁降,竟然让杨阳熟练掌握了屁降技巧,以至于最后的简单达坂陡峭的冰川下坡还想用屁降…</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冰裂缝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们五个人顶着大风和冰雹,不断地在冰川上行走,上上下下的路也略显崩溃,东东拍了这样的一张照片以表那种崩溃的状态。我们几个也经常骑骑自行车,所以也深知破风的重要性,熟练地排成了一列行走…</p> <p class="ql-block">离雪山越来越近了,说明我们离达坂也越来越近了</p> <p class="ql-block">距离顶部大概1公里多的位置,大家内心有所松懈,想着拍拍照吧</p> <p class="ql-block">此行的上阵父子兵</p> <p class="ql-block">每次过达坂真的很容易看到彩虹,但最后登顶的300米也真的非常虐,我此前身上都是干干净净的,但就是这一段,我穿上冰爪也有几次不稳,袖子上也沾了很多的泥巴,呼吸节奏也都乱了</p> <p class="ql-block">在下午6点半的时候,总算成功到了简单达坂,但我们还剩下差不多5km,但还有队友还没上来,天也只剩下2个半小时就要黑了</p> <p class="ql-block">在最陡的地方,可能是四五十度的冰面下坡,假如没有冰爪,真的不敢想象,该如何下来。我和元素是属于胆大心细的,穿着冰爪,来回走着S型路线,直接在冰面上行走,我下坡大概用了半个小时左右,但时间长的真的用了一个多小时,可能不同的心态,走这一段的心理状态会有很大的差别。</p> <p class="ql-block">下山之后,我带着东东先行找路,越过乱石堆,七绕八绕最后总算抵达了冰川,也回到了正常的轨迹,天色也渐暗下来,我知道我们5人不能再分开了,遂停下来等队友。这时候的冰川如同月球表面,欣赏风景的时候,高大哥率先来了</p> <p class="ql-block">等了好一会,还没见到元素和杨阳的身影,我决定放下背包,往回找找,在跑了几分钟后,见到了元素远远地朝我挥手。我们几人集合完毕了,因为之前有一天晚上走的很晚也很累,所以大家对走夜路还是有点紧张的。我看了地形图,看到接下来以下坡为主,路况相对较好,如果有合适的营地可以考虑就地扎营,达成一致之后就快速行进。</p> <p class="ql-block">在基本没有路迹的冰川上,为了防止走偏浪费时间,最后我决定单手拿着充电宝和手机,一边走一边看轨迹,原本看到的沙石地面,走近之后发现下面也是冰川之后,彻底放弃了就地扎营的想法,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走到营地,大家开启了暴走模式,在高海拔的冰川上,晚上背负重装,速度尽然也超过了4km/h,一路上还得躲避大大小小的冰裂缝,这个时候可以想象,我们五个人爆发出来的能量是巨大的</p> <p class="ql-block">看看月球表面</p> <p class="ql-block">在快到营地的地方,又碰到了一个巨大的冰裂缝,那时候我都有点绝望了,难道又要被迫就地扎营了吗?我不甘心,贴着边往回走了一段,终于发现了一个很安全的通过的地点,我们全员通过之后,又走了一段碎石路,还看到对面大本营的帐篷在朝我们挥舞着灯光,那会真的是难掩内心的兴奋。等我们真正到达的时候,快到晚上11点了,发现就是我们之前看到的那支队伍,他们早上8点就冒雨拔营出发了,所以他们在天黑前抵达了营地。山东的哥们和海南的哥们是两位领队,背负能力也超强,在我们抵达之后,为我们提高了很多的热水,如果熟悉高海拔徒步的朋友,你就会明白在那个时间递过来的热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们喝完热水,快速搭完帐篷,躲在帐篷里跟他们聊了会天,也扛不住疲惫就先睡了。第二天一早,我把昨晚了解的他们队伍计划走博格达C线告诉了队友,而我也知道他们已经斗志不足了,能鼓励大家走下去的只有C线的三个山出口了,要不然我怕只有个别人员能继续一起走了,所以我也说出了冰爪爆掉的情况,提出了一起完成C线的小目标。</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收拾帐篷的时候,我们跟另外一支队伍相比,也暴露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拔营速度太慢,有的甚至快要用到他们一倍的时间,这也大大影响了我们的效率。</p> <p class="ql-block">再加一段大本营的延时摄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最后一天过的另外一段河流</p> <p class="ql-block">day5今天的下山路其实没什么难度,唯一的有点阻碍的地方就是两次过河,过河的话一定要选对位置,不要头铁在上游的急流处过河,那种位置水情不明且冲击力太大,切记一定要往下游走走,找那种宽大的浅滩过河,水深刚到膝盖,水流也很平缓,可以说是毫无风险。后来我们还遇到了接我们出山的小货卡司机,他以为我们今天才到,没想到我们今天已经在出山了。迈着轻快的步伐,甚至可以说是一路小跑,我们下了山</p> <p class="ql-block">下山到了机耕路,我们也开始放松下来,手机也传来了时有时无的信号,抓紧给家人报平安,以为是早已经到了接我们的地点,边走边休息,后来索性停下来泡脚了…没想到我们理解的接送点和实际的点还差了两公里多的路程,主要是被山顶的牧民越野车给误导了,等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决定继续下山走走。看到了白房子,也远远地望到了一辆红色货卡,我决定先去货卡那边看看情况,走近一看,竟然是接我们的司机,赶紧呼唤队友过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下山的姿势</p> <p class="ql-block">司机出发前还要点上一支自己卷的烟</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最后,我们坐上了这辆货卡,慢摇出山</p> <p class="ql-block">换车送到酒店,抓紧干饭,终于可以大吃大喝啦…接下来是两天按照土著美女帮忙规划的乌鲁木齐逛吃逛吃的行程,我知道你们不爱看,所以我就不放啦,see you next tim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