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彝族,是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民俗文化特色。然而弥勒市地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这里保留着彝族特色的古村落,叫“可邑小镇”。喜欢探寻民俗风情的我,一定不会错过这样的特色小镇,于是打辆滴滴车从市区到可邑小镇,距离也不远,二十多公里路程。</p><p class="ql-block"> 走进弥勒的彝族古村落,寻找多样的民族风情。彝族有许多分支,有撒尼族、白彝族、黑彝族等,这里主要是阿细族,不仅是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也是史诗《阿细先基》最流行的地方之一。远古的他们信奉鬼神,万物皆有灵,有信仰的民族才能走得更远。</p><p class="ql-block"> 阿细人保留着许多神秘的文化风俗,其中民族歌舞“阿细跳月”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亲眼目睹一回载歌载舞的阿细舞蹈,我们特地找到村落里的表演舞台,耐心地等待精彩的表演。阿细跳月,顾名思义就是在月光下围着篝火跳舞,把他们的信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穿插其中,和着各种鼓乐器械,用艺术的形式将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舞蹈开始了,彝族姑娘和彝族小伙先后出场,拿着鼓棒挥舞着,一边跳,口里一边吼叫,哈哈,要不是旁边有主持人解说这舞蹈表达的什么情感,恐怕我们只能“外行人看热闹”那般瞎起哄。原来,主持人解说着,阿细族自古有原始的火神文化,他们崇尚火,把火尊为神,以前没有火的时候,阿细部落经常遭到野兽袭击,后来一位先民钻木取火得到火种后,村民免遭野兽伤害,所以为纪念英雄,就会举行隆重的祭火节。这些赞美感恩之情,都融入舞蹈里,“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阿细跳月”作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彰显的艺术价值一定是极高的。</p><p class="ql-block"> 彝族村落里非常干净,墙壁上有许多壁画,颇具民族文化特色。街道旁有许多年迈的彝族老奶奶在摆地摊出售各种商品,有自家亲手缝制的手工鞋垫、编织的手提袋、瓜子、花生、杏仁、脆梨、蜂蜜等,她们是那么地淳朴,那么地勤劳,那么地乐观,虽脸上刻满皱纹却笑脸相迎,让我感受她们的热情与善良。我忍不住要和奶奶们拍照,与她们留个合影,记住这么一幅画面,我来过这里,来过彝族古村落,与身穿传统彝族服装的老奶奶有过交集,用照片去记录这种文化之旅,也算是旅行的一种圆满。</p><p class="ql-block"> 挥别老奶奶,我们来到彝族阿细博物馆,这里为我们呈现丰富多彩的可邑文化,关于“叫魂”的传说,是一种流传民间较为久远的古老民俗,彝族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人活着的时候,有三魂形成“形、影、魂”,合并附于人身,死后,三魂离开人身,一魂留守家堂灵位、二魂留守坟、三魂回归阴界。有信仰就有敬畏,一种文化能走得更远,必定有它深远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彝族文化博物馆,里面还详细介绍彝族的来历、迁徙路线、刺绣、服装样貌、有关“伦理”、“禁忌”等,在丰富的文化隧道里穿梭,是一种非凡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跟随这彝族大哥舞动起来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