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泉州,闽南特色篇</p><p class="ql-block">泉州各地区的红砖厝民居有着典型的闽南建筑特色。所谓红砖厝,就是以当地原产红砖为主要材料建造的传统民居等建筑,材料以砖、石、土、木为主,衬托着红瓦、灰塑和各种精美的木石雕刻装饰,红砖砌墙、红瓦铺顶、燕尾飞檐、马背蜿蜒,“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这几句话,是对泉州民间红砖厝建筑特色的形象表述。</p><p class="ql-block">红砖厝的外部装饰主要集中在屋脊、脊坠和镜面墙等处。常见的屋脊有燕尾脊和马背脊两种形式。燕尾脊的正脊呈弧形曲线,两端起翘较高,尾部的线脚向外延伸,形如燕子的尾巴。马背脊又称圆脊,其特征在于正脊与垂脊衔接处为突起的半圆形山墙,形似马鞍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梧林传统古村落,从泉州驱车40多分钟便抵达晋江梧林古村落。十二栋闽南侨乡的传统建筑和洋楼,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辨识度。</p><p class="ql-block">梧林古村落大都是上世纪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南洋华侨回乡所建。作为典型而完备的闽南传统村落,梧林现存明朝百福墙、清朝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各式风貌建筑89幢,它们默默讲述着百年侨村的辉煌荣耀,传递着一代代华侨的悠悠家国情。</p><p class="ql-block">梧林村民不少是修建洛阳桥的北宋泉州知府蔡襄后人。</p><p class="ql-block">梧林村户籍人口不足2000人,海外华侨人数却超过15000人,其中绝大多数在菲律宾经商。走出了多位名噪海内外的富商巨贾。闽南华侨在下南洋的国人中基数大、重视教育、社会成就高、乡土意识强。闽南人在成事业成功,积累了一定财富后一定要回乡“起大厝”,“起厝建业”是成功的标志。同时,闽南人宗族观念强,同宗同源之间的人做生意互相帮扶,回乡建造房屋也会一个家族的人聚居而居,往往一个家族的楼宇整整齐齐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家族堡垒。抗战期间,很多大屋主人都把用来修楼的钱捐给抗日,所以很多精美的洋楼都没有内部装饰。</p> <p class="ql-block">泉州晋江市梅岭街道的五店市红砖古厝建筑街区是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又见中西合璧的星巴克。</p> <p class="ql-block">据说五店市十家就有九家是华侨。在海外谋生赚钱后都回家建起了大房子。</p> <p class="ql-block">晋江梧林传统村落,是一处保存完好的闽南传统古村落。村里下南洋经商谋生的人很多,所以这里的古建筑中有很多洋楼,中西合璧,建筑形式涵盖了闽南大厝、哥特式以及古罗马式建筑等风格。</p> <p class="ql-block">寻浦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寻浦妇女爱花,头上的簪花就是典型。她们劳动时依然头戴簪花。</p> <p class="ql-block">有特点的就是那蚌壳墙。</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都来到这里打卡拍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