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儿子去旅游—云南篇

西林童叟

<p class="ql-block">  8.27号我们从九江动身,孩子们从上海出发,当晚1点多在昆明长水机场汇合。吃住行玩一切行程都在他们的计划之中,放松心情去玩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一下飞机有车子来接,就在机场附近,住宿“酒店”为一幢幢的小木屋构成,好新奇。孩子告诉我们,这个“酒店”是新冠期间的隔离房,类似于武汉早期的火神山雷神山,但结构与之相比堪称“豪华”。新冠之后,被改造成旅行宾馆,就像旧工厂旧码头被改造成实景历史博物馆那样。</p> 笔者下榻的两层小木屋↓ <p class="ql-block">  昆明不是这次旅行的目的地,久住闹市腻味了,理想的地方是远离闹市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从昆明坐动车一路向南,一小时车程,到达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  孤陋寡闻了,第一次来到这地方,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么个奇怪名字的地方,临时备备课,才对此地有个大概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普者黑,彝语意为“盛满鱼虾的湖泊”,两天走下来,名副其实,地方不大,但遍布着大小湖泊,除了村庄,就是蜿蜒的水系湿地。四周矗立着高低大小不一的馒头山包(跟桂林山包类似),倒映在湖水里,恰似一幅幅既淡雅又浓烈的山水画卷,行走其中,湖风微微吹来,好不凉快好不惬意。难怪尽管偏远,却能成为特种兵们趋之若鹜的歇脚地,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山清水秀即可。</p> 下榻民宿“非你莫属”↓ ↑ 窗外风景。 坐在屋里看风景↑ 普者黑村清晨第一缕阳光↑ <p class="ql-block">  普者黑景区,核心为湖,有多种称呼,灯笼湖珍珠湖天鹅湖…是景区的灵动“眼”,绕湖一周各半都有一个村,两村隔湖相望临湖而居。我们下榻的是普者黑村,隔湖相望的叫仙人洞村,前者幽静后者更热闹,尤其是晚上,夜市喧嚣。绕湖步行一圈,约为9km左右。</p> <p class="ql-block">  ↑ 步行记录(2次走完)与景区</p> <p class="ql-block">  普者黑玩了2天后,动车北上第二站↓</p> <p class="ql-block">  来这里,当然不是冲着城市的,也不是冲着名气特别大的,他们是冲着藏在深山人(暂)未识(近年风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东风韵,一样,之前闻所未闻,距离弥勒市十多公里。这旮旯,原本是荒山,上世纪中叶,知识青年们响应领袖号召,从上海重庆昆明…来到这不毛之地创业,实称“东风农场”。本世纪十年代中,开始对这里进行创新改造升级为景区“东风韵”。于是,得到了旅游者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热捧。有幸跟孩子们见识了这网红之地。↓</p> <p class="ql-block">  景区主体建筑“万花筒”“半朵云”…↓</p> 风景区远景近貌↓ <p class="ql-block">  肉眼所见“土气”十足的客居楼:围屋形制、红砖外墙、烟囱屋顶、红砖栏杆…↓</p> 笔者下榻的6号楼↑ <p class="ql-block">  ↑ 东风小镇的一段街道,在这里一家野菜馆吃了2顿,儿子按照大众点评慕名去的。餐饮其实比较普通。</p> 新颖的宾馆门脸↓ <p class="ql-block">  土气与洋气、传统与现代、烟火气与艺术气…在远离闹市的山旮旯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漫山遍野的禇红与古堡隐约在山野路树丛中,震撼而又宁静…</p> <p class="ql-block">  1号,再返昆明,走马观花了翠湖滇池,顺利结束了云南之行。翌日乘机返程。时间虽短,和孩子们在一起收获满满。期待续编…</p> <p class="ql-block">  ↑在翠湖公园突降大雨,栖身于一茶馆,点了杯绿茶15元,心安理得躲雨。估摸躲了半个钟头大雨才停,然后动身去滇池。</p> 海埂大坝↑ <p class="ql-block">  一点遗憾,没有看到西南联大旧址,返回到昆明时已是下午2点左右。放好行李,匆匆赶往地铁,经他人提醒,参观可能要预约(这是疫情后出现的怪现象,到哪里都要预约。于是打开“西南联大”公众号,才知道4:30就闭馆,等慌忙忽急赶到那里就进不去了,第二天又是周一闭馆日。这次就看不成了),没时间也就懒得预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