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亲是文盲,从小目不识丁。</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做童养媳谁会作主让她读书学习文化。七岁开始学纺棉线,还要抽空干些家务上的细活,到了十四、五岁又学织布,加上脚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母亲的外婆是她的作俑人,说:“无才便是德,女人就是要守在家里,操持家务,侍候男人,做小女人,所以,不仅直接作主让母亲裹脚,而且不让母亲外出,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女人”,母亲完全被家里这些累赘的事束缚了手脚,几乎与外世隔绝,根本没有时机走出所谓的“闺房”,“荳蔻年华”的大美时光,与“呜”“呜”的纺线声和“咔嚓”咔嚓”的那种低沉的有节奏的机杼声一同消逝。</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二年,母亲与父亲好合后,一九五三年底举家进城,见到新世面,接触新事物,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思想跟着产生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想识文断字,为了将来,成为新社会的进步女性。然而,梦想丰滿,现实骨感。</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母亲二十岁,八月生下我,这时她是已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成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个家庭主妇。</p><p class="ql-block"> 母亲毕竟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做童养媳的那个家也不例外,可以说母亲从小就打下了“农家女”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来城不久,对社会这个大溶炉还不熟悉,大环境不尽适应,一句话,人年轻,涉世浅,好多事理、人情世故,弄不清楚明白,遇事考虑虽然冷静,但仍然欠周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半年,秋季扫盲,为了应招,母亲一时冲动,报上了市教育局开办的夜校,学习汉字,每天夜晚黄金时间段上两节课。</p><p class="ql-block"> 事不凑巧,这个期间,父亲因工砸伤了大腿,正处于住院冶疗阶段,大哥才两岁多一点,我不过刚刚滿月。</p><p class="ql-block"> 而偏偏这个时候,母亲想着要读书,要上夜校,求取进步。其实,话说回来,母亲的想法一点没错,也刚需,巾帼不让须眉,哪个年轻人不图上进,何况,母亲如饥似渴,梦寐以求。</p><p class="ql-block"> 父亲这一辈子对母亲百依百顺,刚婚时更是服服帖帖,母亲的话没有不听的道理,他看母亲求学心切。这是一件求之不可多得的好事,一口赞成,没有阻止,只要母亲自已把事情安排好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她把大哥和我交付给隔壁的一个姓喻的老大娘临时招呼,正好刚过完中秋节,老家乡亲送来一些豆糕、油粑、糯米等,做过顺水人情转送了一些喻大娘,母亲白天抽空还经常帮她做些家里杂活等。</p><p class="ql-block"> 不过,那个时代的人一般待人真诚,纯朴,既有人情味,又有同情心,眼看母亲无助,她先答应蛮好帮一下。</p><p class="ql-block"> 话说转来,这样的事一天两天好办,十天半月也许也过得去,但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p><p class="ql-block"> 一个五十多岁的河南老大娘,她也有家室儿女,哪来那么多闲时和精力帮助你呀!只是远亲不如近邻,母亲才考虑到她。</p><p class="ql-block"> 一周过去,无反应,一旬到了,一天,喻大娘一脸的不高兴,对我母亲说:</p><p class="ql-block"> “潘细脚,你想上学是件好事,但你现在家里情况不利,你每天走后,老大哭,老二闹,这样我好难啦,不中,不中”,</p><p class="ql-block">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母亲听话后,感觉话里有话,连忙向喻大娘道谢又道歉地说:</p><p class="ql-block"> “对不起,连累您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没有怪罪喻大娘,反而,倒觉得她讲得确也实在,有道理,有情可原,不由内心感觉有点愧疚。</p> <p class="ql-block"> 无奈之下,只好辍学。母亲这趟学堂上得不开心,不滿意,去了不到十天,没有学到东西,只会认识最简单一至十这几个数字,也就是说认“人民币”错不了,再者弄熟了她与父亲两人的姓名,这也错不了,其它的字无从说起。</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大好机会错过,也许就是一辈子。后来,这次的“扫盲”教学操办了几个月,也停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七年,老三出生,到了一九五九年家里又多了三口人(前集有述),此时家里一共八口人,其中有父母亲和我兄弟三人,加上祖父母与三叔三人。家务事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哪来闲工夫去坐下来读书识字学习文化呀?</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人到中年,家里情况越来越繁杂,家务事琐碎,更无时间和精力去上学堂了,何况,又没有哪个单位开办此学。</p><p class="ql-block"> 结果母亲一辈子终究是个文盲,一生没有文化的典型中国式的家庭主妇,“一末带十杂,烧火带引娃”,对此,母亲虽留下遗憾,却无怨无悔,她含辛茹苦,把全部的希望寄托于五个儿子身上。</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上集链接</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gvt5vb"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5px;">母亲的故事(一)“嫁狗随狗”</a><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