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篇昵称:司建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 篇 号:58003618</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法兴寺</b>,距今1600余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在明代万历元年,阳谷县令李荫登与友人一同游览法兴寺,写下“<b>夙有青山好,同来及蚤春。前朝多暴客,此日见僧人</b>”的诗句,描绘了早春雪霁时游法兴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的赞美。8月13日,被古迹吸引,赏山门、舍利塔、圆觉殿和菩萨殿,还有唐朝风格的宋塑。震惊我了!</p> <p class="ql-block"> 山西的寺多如牛毛,不论大小,价值都很高,动辄都是上千岁的,法兴寺竟然高达1600多岁,惊掉下巴没。我们光顾“<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寺</b>”并非烧香拜佛,而是冲着古迹来的,玩笑话就是来“考古”的,也就是见识一下。</p> <p class="ql-block"> 在法兴寺的山门前,很多游人在打卡,我等凡人,喜欢随大流,打卡是必须的。法兴寺历史积淀深厚、文物品类丰富、环境优雅怡人,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游览胜地,更是一处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休闲旅游场所。</p> <p class="ql-block"> 寺内现存文物主要有石塔、木构建筑、彩塑、碑刻、琉璃、木雕等六大类。其中尤以被誉为“法兴寺三绝”的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宋塑十二圆觉像久负盛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绝:石舍利塔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任潞州刺史时所建,目前为止,这种位于寺院中轴线上的双层四角形楼阁式唐代石塔在国内尚属孤例,具有极高的研究与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舍利塔</b>:全国绝无仅有,独一无二,整个塔的外形颇为奇特,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似楼非楼,似堡非堡。该塔又称“石殿”,通体由砂石打造,塔形上小下大,有塔的错落美;四四方方,又有殿的方正美;上下两层,还有塔、楼的层次美,真可谓集塔、殿、楼、堡诸美于一身,在我国古塔中绝无仅有,为我国唐塔中的孤例。</p><p class="ql-block"> 舍利塔整体造型浑厚简约,有错落感,通体厚重沉稳,颇有几分大巧若拙的意味。舍利塔塔顶并未用梁,塔顶形似倒置的台阶,里外各有三层,共六层,代表着佛门的六道,下面平面结构为“回”字,蕴含着佛家六道轮回的观念。</p> <p class="ql-block"> 从舍利塔的四周转了一圈,感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若仔细端详,每一块石、每一条缝、每一个角,包括整个地基,都是经过非常复杂的推算形成的,石块的大小、缝隙的填充,每一样都是恰到好处,真佩服古人的智慧。这些也正是值得考古工作者研究的内容,我等只是感慨一下罢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石塔也是法兴寺的宝贝,一共有两座,分列于舍利塔前面的左右方,与下面玻璃罩里面的燃灯塔一样,都是唐代制品,可以说是具有资深历史的文物,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 第二绝:<b style="color:rgb(237, 35, 8);">燃灯塔</b>建于唐大历八年(773年),是我国仅存的三座燃灯塔中保存最完整、做工最精细、结构最精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 燃灯塔体虽小,但造型别致,塔通体由青石构建,塔身呈八角形,这座燃灯塔亦称“长明灯”,至今已有1200多年了。国内现存的唐代以前的燃灯塔仅3座,法兴寺的这座是最为华丽的。相传,点燃佛灯,无论东西南北风,佛灯永不熄灭,长明灯的名字由此而来,若夜间点燃佛灯,灯光由四门射出,可光照寺院。</p> <p class="ql-block"> 第三绝:便是法兴寺的主体建筑——<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圆觉殿</b>。圆觉殿建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圆觉殿的建筑风格代表了宋代的庙宇建筑的最高水准。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修缮时,删改了外檐部分。1984年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依据殿内北宋遗构并结合当地同时期同类建筑推想复原,重新复制出了外檐部分。圆觉殿内的十二圆觉像是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彩塑作品之一 ,被有关专家誉为 “宋塑之冠”,具有很高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看了这些塑像,有点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还得请度娘:彩塑是按材料分类的雕塑品种 ,亦可称为“泥塑”。制作 材料由一定比例的黏土、纤维 稻草、纸筋、棉花、麦秸 、河沙、 水组成。塑造形象之前 ,一般需要搭构支撑骨架 ,塑造过程中 采用刮、堆、锥、削、刻、捏多种手段 ,再经阴干、打磨或上粉衣、装彩等工序制成。</p> <p class="ql-block"> 这十二尊圆觉像,面庞圆润,高髻秀眉,神态庄重俊逸,服饰色彩柔和,衣纹起伏流畅且富有韵律感。这组十二圆觉像气质奔放而不失清雅,体态丰满而不失秀丽,身形肥腴而不显臃肿,特别是一手托腮做思考状的圆觉像,神情溢于眉梢,流于眼角,造型优美逼真,是难得的彩塑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美术史学界誉为“宋塑菩萨之冠”。</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菩萨,个个眉清目秀,面善心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总之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如此的哇塞!我去过很多的寺,也看到很多人光顾寺,真正的香客不是很多,山西的寺,不少都有提示牌:谢绝香火,或是风级达到4级以上的禁燃香火。这些都是为了安全考虑,因为古迹复原太难。</p> <p class="ql-block"> 圆觉殿的后面是毗卢殿,中轴线上最后一道建筑,为明式悬山顶木构建筑。 殿背琉璃构件为明弘治五年(1492年) 遗制,胎质细腻,釉色鲜丽。浮雕龙纹造型饱满,动感强烈,极富张力; 各色人物,形象生动,洗炼传神,为现存明代琉璃制品的上佳之作。前檐额枋、雀替木雕,为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遗存,工整细致, 频具装饰性。殿内主尊造像为三身佛: 中尊法身毗卢遮那佛、左尊报身卢舍那佛、右尊应身释迦牟尼佛。菩萨、 弟子、天王、供养菩萨等胁侍像分例左右两侧。</p> <p class="ql-block"> 法兴寺,留给我们的印象不仅是“三绝”,还有漂亮的琉璃,完美的斗拱和翘檐。翠云山自然环境优美,法兴寺建在山阳,坐北朝南,独享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 法兴寺原来不在这个位置,原来在慈林山坳,由于处于煤矿采空区,主体建筑受损,于是在1984年整体搬迁,1996年完工,占地60亩,工程浩大,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09.04 江苏沭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