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启蒙教育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父母教育为核心的引导性教育方式。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会无意识的接受教育。年轻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年幼的他们会用友善的眼睛注视着父母的喜怒哀乐,并“录制"在心底,深深印刻在阿赖耶识之中。所以,孟子说:“人性本善”是对的。婴儿是纯善的,说到这里,你是否留意过婴儿的眸子?真的特别的黑,是特纯洁的那种黑,而且透明没有杂色,然而成年人就不一样,浑浊如污水。所以,我们教育孩子要尽早入手,学什么呢?传统文化。也就是古代发蒙教育,其核心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一)孝道。我们知道“孝”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教育之一,我建议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就给她(他)讲24孝的故事,通俗本的、图文结合的小册子。当母亲用诱导的言语绘声绘色地给偎依在怀里的孩子讲故事,那将是多么美妙的教育方式,孩子是一张白纸,你输入“孝”的思想,他就会接受,就会吸纳。切记,还要真正落实,其实就是以身作则孝敬长辈,俗语说:家有一老,犹如一宝。我们孝敬长辈,孩子就会纷纷效仿,我还记得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一位儿媳给婆婆端洗脚水,小孙子看到后也给妈妈端洗脚水。这样看来良好的品质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那么,我们除了引导孩子孝顺父母之外,还要教育孩子尊敬教师。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智者,是传播圣贤思想的媒介。所以,孩子更应该亲近教师。古代称恩师为“师父”,也就是师徒的情义如父子,过去拜师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徒弟要行三拜九叩的大礼。可见古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多么重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二)节俭。孩子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做到节俭。古语说:俭以养德。这话一点儿不假。生活困苦时我们尚且能够自觉做到节俭,而家庭条件有所改善时更应该提倡这种生活美德。在世风日下的时代年轻的父母一定要谨言慎行,最好能让孩子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体会辛勤劳动带来的快乐,体会生活的艰辛。同时,我建议家长每周给孩子定额的零用钱,分析孩子的分配方式是否合理、得当。经过一个周期的考验后,我还建议孩子参与家庭中的经济管理,资金支出时征求他的合理化建议。这也是为培养孩子理财能力打好基础。我们的孩子只要意识到挣钱的艰辛,他一定不会随便浪费钱财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三 )感恩。现在的孩子骄纵无礼,很难与之相处,更谈不上感恩。所以,我们在孩子幼小时就要把善良的种子播撒到心田之中,让它生根发芽。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使孩子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恩师的授业之恩,感激好友的关爱之恩。只要心中充满了爱,才能感受到爱:感谢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感谢大地,哺育万物;感谢江河,滋养万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