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游中国山水画</span></p><p class="ql-block">主讲人:赵旭鹏先生</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31日于百草堂三茶荼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武军燕</span></p><p class="ql-block"> 对于中国画,许多人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中国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品,特别是对于讲究品味的人来说更是标配;陌生是指作为艺术,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有限,面对中国画,只能望洋兴叹,缺乏鉴赏能力。为了提升大家对中国画的审美水平,8月31日,适逢周六,二十四节气小组成员会聚百草堂,在秋日氤氲的山色中,品茗聆听赵旭鹏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美学大餐。</p> <p class="ql-block"> 常言道:书画同源。 说到中国画,自然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讲究笔墨功夫,都是通过笔墨传达一种意境和情感。在中国画中,赵老师对山水画情有独钟,行云流水,洒脱自如的言引身教,不觉中已跟随赵老师踏上了艺术之旅。</p>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从山水画的文化背景、意境、章法、笔墨、设色等内容结合历史脉络展开。。。</p><p class="ql-block"> 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开山水画的先河,它结束了早期“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的初级阶段,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开始给山水画设色,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p><p class="ql-block"> 隋唐时期山水画法度森严。 有“丈山尺树分马豆人”之说,形成了“勾、皴、擦、点、染”基本技法,为中国山水画树立了标杆,被后世奉为圭臬。</p><p class="ql-block"> 山水画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品鉴中国山水画需要一定的阅历,也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否则很难领会到画家所要展现的精神内涵。山水画有别于风景画,在咫尺方寸间,寥寥数笔,却是千山万水,风云聚散,传达着画家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对于中国画的理解,国画大师潘天寿关于“国画与诗”有过精彩论述:艺术原为安慰人类精神的至剂,其程度愈高,其意义愈深,其效能亦愈宏大。艺术以最纯净的至高、至深、至优美、至奥妙的美之情趣,引人入胜地引导人类之品性道德达到最高点,而入艺术极乐之天国。</p><p class="ql-block"> 赵老师用活泼泼的语言带领大家穿行在历史时空中神游中国山水画,从隋唐五代到两宋,从荆浩的《匡庐图》关仝《山溪待渡图》董源《潇湘图》到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溪山行旅图》,从郭熙创“高远”、“平远”、“深远”的“三远法”,为山水画的散点透视奠定了基础。到青绿山水的鸿篇巨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再到“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近代的黄宾虹、齐白石。赵老师言简意骇地脉络梳理,留给听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和精神享受。 </p> <p class="ql-block"> 远观其势!近观其质!在这里感恩遇明师🙏🏻🙏🏻🙏🏻</p> <p class="ql-block"> 今年课堂对外公益开放,每周日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半老顶山百草堂问道修学,大家也可以转发相告,并相邀家人朋友一起养心调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