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庆乐随笔,凌鼎年微型小说《茶垢》赏析。</p><p class="ql-block">看官,在请你喝凌鼎年先生西湖龙井“功夫茶”之前,先看看凌鼎年先生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他是中国微型小说名家沙龙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太仓市作家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他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香港文学》《新华文学》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过3000多篇作品,800多万字。</p><p class="ql-block">出版过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微型小说集、散文集、随笔集、诗歌集、评论集、文史集等36本。</p><p class="ql-block">作品译成英、法、日、德、韩、泰、荷兰、土耳其、维吾尔文等9种文字,有500多篇作品发表在世界26个国家与地区的报刊。</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位重量级大师,是中国微型小说事业当之无愧的领袖之一。</p><p class="ql-block">他的微型小说《茶垢》《让儿子独立一回》等16篇收入日、韩、美、加拿大、土耳其、新加坡、香港的大学教材、中学教材和当地国汉语培训教材。</p><p class="ql-block">看官请欣赏微型小说《茶垢》。众所周知,茶不仅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还是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凌鼎年这篇《茶垢》是写一位老年人执着偏好茶垢的情感问题小说。读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令人深思和震撼。《茶垢》的核心,是茶垢的去留,史老爹和清清的冲突,具体的表现在代沟上,史老爹象征传统,清清象征新观念,矛盾冲突由此拉开序幕——从喝茶开始,到茶垢处理,再到史老爹命悬一线,如此一来的故事,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真可谓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一个经典范例。</p><p class="ql-block">看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一边品味西湖龙井茶的清香甘醇,回味无穷,一边欣赏《茶垢》里隐藏的观念碰撞,地动山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江苏太仓的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凌鼎年的微型小说韩译本《依然馨香的桂花树》,被收入韩国出版的《世界文学全集》丛书,2021年4月在韩国青色思想出版社正式出版,共收录70篇作品,23万多字。</p><p class="ql-block">集子由韩籍学者、韩国白石大学毕业的阴宝娜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与其丈夫中国籍学者、韩中翻译学博士左维刚共同翻译。从翻译到修改,到定稿,历时两年。韩国外国语大学博导、著名汉学家朴宰雨教授、韩国釜山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金惠俊、中日韩国际文化研究院院长金文学教授、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分别写推荐语。韩国汉学家、韩国白石大学柳泳夏教授认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凌鼎年是中国文化的传教士,他的微型小说作品里融化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民俗等多种元素,担当着传承、传播中国文化的知识分子使命。他的作品集让韩国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了解、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凌鼎年的第57本集子,也是他继在美国、加拿大出版英译本,在日本出版日译本后,出版的第5本翻译集子,也是韩国出版的第一本中国微型小说作家的个人集子。这本被翻译的集子2005年在中国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曾收入“最受欢迎的微型小说名家名作丛书”。</p> <p class="ql-block">凌鼎年获“中美文学文化交流杰出贡献功勋奖”</p> <p class="ql-block">凌鼎年小说简介,发表作品3000多篇,800多万字。</p> <p class="ql-block">今年3月27日,加拿大《世界华人周刊》在海南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华人笔会暨首届海南国际影视文学论坛上,给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凌鼎年颁发了“世界华人文学微型小说功勋奖”。</p> <p class="ql-block">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凌鼎年将世界华文文学微型小说铸之于历史,彪炳于文坛,他贡献良多,功勋卓著。他随时代而起舞,主张在尺幅之中将人生种种风浪尽情演绎,或冷、或暖、或苦、或甜,或荒诞之眼泪,苦涩之幽默,微言大义,洞若深井,大力推动了海外华文作家创作微型小说的热浪高潮。为此特颁发世界华文文学微型小说功勋奖表示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什么是茶垢?</p><p class="ql-block">茶垢是茶具上残留的少许茶汤中的茶多酚类物质因和空气较长时间的接触,氧化形成的棕红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有一定的附着性又难溶于水,因此难以直接冲洗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附上《茶 垢》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凌鼎年</b></p><p class="ql-block">史老爹喝茶大半辈子,喝出了独家怪论:“茶垢,茶之精华也!”</p><p class="ql-block">故而他那把紫砂茶壶是从不洗从不擦的。因常年在手里摩挲,壶身油腻腻而紫黑里透亮。揭开壶盖,但见壶壁发褐发赭,那厚厚的茶垢竟使壶内天地瘦了一大圈呢。莫看此壶其貌不扬邋里邋遢,却是史老爹第一心爱之物。从不许他人碰一碰,更不要说让喝壶中之茶了。</p><p class="ql-block">据说此壶乃传之于史老爹祖上有位御笔亲点的状元之手。更有一说录此备考:即此壶较之一般茶壶有不可同日而语的两大特色。其一:任是大暑天气此壶所泡之茶,逾整日而原味,隔数夜而不馊;其二,这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茶垢厚实,若是茶叶断档,无妨,白开水冲下去,照样水色如茶,其味不改。</p><p class="ql-block">史老爹曾不无炫耀的说过:“如此丰厚之茶垢,非百年之积淀,焉能得之?!壶,千金可购;垢,万金难求。此壶堪称壶之粹,国之宝……”</p><p class="ql-block">史老爹喜欢端坐在那把老式黄花梨太师椅上,微眯着眼,轻轻地呷上一口,让那苦中蕴甘的液体滋润着口腔,然后顺着喉道慢慢地滑下去。他悠悠然品着,仿佛在体会着国饮精华之韵味,简直到了物我两忘之境界。</p><p class="ql-block">去年夏天,史老爹在上海工作的小儿子带了放暑假的女儿清清回老家探望老人。</p><p class="ql-block">清清读二年级,长得天真可爱。史老爹一见这天使般的孙女,自是高兴不尽。大概他太喜欢这孙女了,竟破天荒地想让孙女喝一口紫砂壶中的茶。哪料到清清一见这脏兮兮的紫砂壶,直感恶心。她推开紫砂壶说:“爷爷,你不讲卫生,我不喝。”</p><p class="ql-block">“你不喝我喝。” 史老爹有滋有味地呷着品着。</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起来,史老爹照例又去拿紫砂壶泡茶。谁知不看犹可,一看刹那间两眼发定发直,腮帮上的肉颤抖不已,嘴巴张得大大的,如同傻了似的——原来那把紫砂壶竟被清洗得干干净净,里面的百年茶垢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僵立半晌后,史老爹突然发出撕心裂肺般地叫喊:“还我茶垢!还我……”随着这一声喊,史老爹血窜脑门,痰塞喉头,就此昏厥于地。</p><p class="ql-block">清清又惊又怕,委屈得直抹眼泪。</p><p class="ql-block">一阵忙乎后,清清父亲赶紧用紫砂壶泡了一壶茶,小心翼翼地捧到老人面前。</p><p class="ql-block">恍恍惚惚中回过气来的史老爹一见紫砂壶顿时如溺水者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把抢过紫砂壶,紧紧地贴在胸口。许久,他泪眼迷糊地呷了一口,哪晓得茶才入口,即刻乱吐不已,眼神一下子又黯然失色,手,无力地垂了下来,面如死灰似的。惟听得他声若游丝,喃喃地吐出:“不是这味!不……是……这……味,不……是……这……味……”</p> <p class="ql-block">感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