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傅奎清(1920年11月28日-2022年8月28日),男,汉族,出生于安徽省英山县(今属湖北省)月明乡江家冲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中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傅奎清将军戎马一生,在抗日战争中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39年8月起,他相继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处民运干事、教导大队2队副指导员、新四军2师18团8连指导员等职。在诸多战斗中,1942年的柏家圩子伏击战让他终身难忘。当时他任新四军6旅18团8连指导员,所在部队在安徽定远、凤阳、怀远一带活动。1942年3月2日,日军一运输队在向永康镇运送武器弹药后原路返回,新四军9旅18团廖成美政委和彭济伍副团长决定打伏击战。战斗中,傅奎清所在的8连担任团预备队,在其他连队与敌军激战后,8连奉命出击,战士们英勇奋战,小战士孟庆华一马当先抓获一个日本兵并缴获一挺轻机枪,此役共歼灭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中队,还活捉了4个日本兵,其中有一个日军小队长和一个翻译官。战后,傅奎清被团里授予“头等奖”,获得一套写了字的衬衣作为奖励。</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傅奎清继续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他参加了苏中、宿北、孟良崮、莱阳、淄川、邹县、兖州、淮海、渡江等战役。在攻克兖州城中,他任团副政治委员,所属团为主攻团之一,跟随突击连攻入城内,负伤仍坚持战斗,直至全胜;在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中,他率部于大王庄与兄弟部队一起歼灭号称“英雄团”的国民党军第33团大部。</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傅奎清也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为部队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历任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科长、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他还是中共十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p><p class="ql-block">傅奎清将军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22年8月28日凌晨,傅奎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2岁。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后人,为国家和人民所铭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