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三嵕庙

邵勇敏

<p class="ql-block">山西长治三嵕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邵勇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嵕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色头镇琚村紫云山白松峰上,三嵕本为山名,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三嵕山,民间称“姥爷山”,有三峰高峻,据《淮南子》记载:“尧使后羿射九乌于三嵕山”,相传三嵕山就是当年后羿射日的地方,后羿射日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从隋唐开始,三嵕山神就受到人们的信仰,宋徽宗时,曾钦赐屯留三嵕山神寺庙“灵贶”(意思是神灵赐福),封后羿为“护国灵贶王”和“显灵候”,正式将其纳入国家祀典中;明朝皇帝敕封后羿为“三嵕之神”,羿神成了三嵕庙的正式神主,后羿射日之功就是征服自然的最好典范,于是后羿自然被演化成了具有“致雨司雹,护佑民安”功能的神灵,并在以农耕生产的古代时期得到当地信众的推崇,羿的神功被转化成“致雨司雹”的农业神,神衹立万民跪,后来民间也用于祈雨、祈福等。山嵕信仰是山西晋东南地区特有的且影响力较大的民间信仰,地理范围囊括晋东南地区大部分地区,以屯留老爷山的三嵕庙为主,行祠广泛分布于长子县、壶关县、高平市、潞城市、黎城县等,其中以长子县和高平市最甚,在长子县现存的三嵕庙共有15处,晋东南三嵕庙约有50处,其中不乏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三嵕庙。</p><p class="ql-block">长子县色头镇琚村紫云山白松峰上的“三嵕庙”,是一处道教庙宇,民间相传,当年后羿射日时,用分别系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带的10支五色箭杆(黄白黄绿红)的箭去射日,射落9日用了9只箭,将最后一只系有紫色带子的白杆箭插在了此山的前坡,后来,白杆箭化作了满山坡的白皮松树,紫带子化作了山中的紫云,从此这座山便被称为紫云山,后人为纪念后羿射日救民的功绩,便在此建造了供奉他的庙宇三嵕庙。三嵕庙坐南朝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月台、大殿、寝宫,东西两侧依次排列东西夹楼、廊房、耳殿、厢房、角殿,前后两进院落,呈内向封闭式空间。据庙内石碑《紫云山新建灵贶庙记》记载,该庙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宋以后有历代重修碑碣7通,因年久失修,盗贼破坏,三嵕庙残破严重,长治市文物主管部门于2021年拨款重修,同时请专业宗教雕塑家依据庙内清代顺治九年重修碑的记载重塑了庙内造像。几百年来,护国灵贶王庙既是乡民“祈新年、逆时雨、救旱灾、弭疬疾”的重要祷祝地,同时也是诸多影响深远的民俗神之道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8、30</p> <p class="ql-block">三嵕庙门前山坡上的白皮松。</p> <p class="ql-block">这是庙内明崇祯壬年中州范志完题写的“紫云山”名碑,范志完是范仲淹后裔,河南人,崇祯时期任山西巡抚,在省内外多处留有墨宝。</p> <p class="ql-block">宋徽宗在崇宁年间,封后羿为“护国灵贶王”,因此,此庙也被称为“护国灵贶王庙”,这块匾额是郭沫若先生所题。</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中是羿神,两侧是“风调雨顺”四神。</p> <p class="ql-block">白衣观音。</p> <p class="ql-block">庙里的梁架结构技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