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园 八个禁忌 两个妙招

卢迎新

<p class="ql-block">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以下禁忌可要注意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妥协</span></p><p class="ql-block"> 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孩子哭,家长心疼:今天哭了,明天再送吧,也许明天,他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p><p class="ql-block"> 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觉得哭闹一下,就有可能不用去幼儿园,那么当你再次送孩子入园的时候,孩子的哭闹会更加变本加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间歇送</span></p><p class="ql-block"> 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哭闹比较严重,家长担心在园里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于是就选择上几天幼儿园,在家里休息上一天。</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误区的,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来幼儿园会感到更加陌生,特别是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半功倍。要相信老师,坚持送园,对孩子的适应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3.陪哭</span></p><p class="ql-block"> 当自己的宝贝哭着上幼儿时,作为家长自然会心疼,甚至会陪孩子一起流眼泪,虽然这个是人之常情,但是这样做却影响孩子顺利入园。</p><p class="ql-block"> 因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情绪感受会影响孩子。而且会让孩子误以为上幼儿园不好,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虑,不利于孩子的适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4.乱承诺</span></p><p class="ql-block"> 在送孩子入园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一张嘴要哭,马上对孩子说:</p><p class="ql-block">“我不走,在外面等着你哈!”“我去给你买好吃的,这就回来!”</p><p class="ql-block"> 家长也可能会这样许诺孩子,当孩子哭着对你说:“妈妈第一个来接我!”于是,家长随口承诺:“好,妈妈第一个来接你!”</p><p class="ql-block"> 如果您的承诺做不到,请不要这样回应孩子,请换一种方式回应孩子:“妈妈四点来接你!”</p><p class="ql-block"> 说到做到,避免让孩子觉得家长说话不算数,孩子感觉被骗,没有安全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5.呵斥恐吓</span></p><p class="ql-block">“再哭就不接你了!”这是家长气头上的急话,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可是孩子往往越哭越厉害。这是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孩子理解的就是你不来接他了,这种负面效应会让孩子觉得恐惧,恐惧幼儿园,恐惧老师,更恐惧分离焦虑。</p><p class="ql-block"> 压抑孩子哭,以强制手段迫使孩子不哭,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6.负面暗示</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千万别问以下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有小朋友打你吗?”</p><p class="ql-block">“老师凶你了吗?”</p><p class="ql-block">“是不是没喝水?”</p><p class="ql-block">你今天哭了吗?</p><p class="ql-block">幼儿园有人欺负你吗?</p><p class="ql-block">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啊?</p><p class="ql-block">你在幼儿园有没有想妈妈啊?</p><p class="ql-block">你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得好不好啊?</p><p class="ql-block">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抢你的玩具?</p><p class="ql-block">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p><p class="ql-block">明天还上学吗?</p><p class="ql-block">今天在幼儿园学什么?</p><p class="ql-block">小朋友都喜欢和你玩吗?</p><p class="ql-block">老师喜欢你吗?</p><p class="ql-block">哪个老师带你玩得多?</p><p class="ql-block">太多的负面问题是对孩子的一种质疑和否定。其实孩子更愿意聊一些正面的问题,你问这些负面的问题,孩子可能会觉得你是不是想找他的麻烦或是想教训他,反而会支支吾吾或者避之不谈。所以,你很难得到真正想要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家长对孩子的关切溢于言表,可是这样的负暗示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惧幼儿园的生活,不自觉的建立起幼儿园不好,小朋友打我,老师凶我之类的联想。</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可以挑选以下2-3个问题问孩子,切记不要问太多问题,以免孩子焦虑。</span></p><p class="ql-block">今天你认识哪个小朋友了?</p><p class="ql-block">老师表扬你了吗?</p><p class="ql-block">你幼儿园的好朋友是谁啊?</p><p class="ql-block">你为什么喜欢他?</p><p class="ql-block">你今天和小朋友在幼儿园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呀?</p><p class="ql-block">今天有没有对老师说谢谢?</p><p class="ql-block">今天幼儿园有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吗?</p><p class="ql-block">老师今天有没有给你讲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呀?</p><p class="ql-block">今天幼儿园吃了哪些好吃的呀?</p><p class="ql-block">明天上学。你想爸爸送你去,是妈妈送你呢?</p><p class="ql-block">今天有没有帮助老师小朋友啊?</p><p class="ql-block">今天在幼儿园有听到好听的儿歌吗?</p><p class="ql-block"> 帮助幼儿回忆幼儿园一天的美好时光,建立对幼儿园的美好情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7.多待会儿</span></p><p class="ql-block"> “孩子哭了,我多和孩子呆一会就好了!”许多家长都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来的,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和孩子多呆一会,就一定能够让孩子愉快的跟家长说再见。</p><p class="ql-block"> 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家长的多呆一会儿,只会让孩子的适应时间拉长,让孩子的哭闹和分离焦虑时间拉长。</p><p class="ql-block"> 因为此时,孩子已经意识到家长可能走,分离焦虑已产生,便开始哭闹。而家长毕竟是要离开,那时孩子还是要独自去面对,尝试着去适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8.不规律</span></p><p class="ql-block"> 周末或节假日时,生活作息不规律,不能与幼儿园同步,于是您可能会看到孩子星期一的时候特别不容易适应,这一方面是孩子休息两天,对环境陌生了,另一方面是孩子的作息规律和幼儿园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作息秩序紊乱。</p><p class="ql-block"> 休息日时,家长应当尽量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两个妙招:</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聊天技巧</span></p><p class="ql-block"> 1.小朋友放学后,家长们应该问一些比较细致的问题。例如:可以问孩子“你今天有没认识一位新朋友”,“玩了什么玩具”等具体的小问题,而不是“今天过得怎么样?”“今天感觉怎么样?”这类太泛泛的问题,孩子会不知道如何回答。如果从“小”的问题开始问,你会发现与孩子有源源不断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2.给孩子选择性的问题孩子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如果家长的问题都是以“好不好”,“是不是”来结尾,孩子对于这样的问题不好回答。所以问话要具体,家长问:今天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孩子只有两个答案:好或者不好。如果家长问:今天在幼儿园吃的是米饭还是面条?孩子就会努力去回想在幼儿园吃的是什么,并且告诉你。</p><p class="ql-block"> 有的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每天都跟孩子聊着差不多的话题,这样做有意义吗?”殊不知亲子沟通其实是一种陪伴方式。正如约翰•鲍比曾说过的那样,“那些爱着父母并始终信任他们会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有“安全感联接”的孩子,往往是那些走得更远、更具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在这种日常的沟通过程中,孩子们享受的是父母的目光与关注、爱与关怀。在富有安全感的基础上,孩子们会安心地向外发展、与人交往,成长得更加健康活泼。</p><p class="ql-block"> 3至6岁,是孩子秩序感养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会使孩子受益一生。</p>

孩子

幼儿园

家长

今天

老师

小朋友

问题

适应

哭闹

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