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宗亲会》</p><p class="ql-block">一、宗亲会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宗亲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论氏族文化源远流长,如果从伏羲给人们定姓算起,姓氏文化诞生已有万年。仅是家谱著作,就成为了中国历史著作的三大支柱之一。由氏族文化产业形成的精神“气场”(如亲人凝聚,搞各类活动,畅叙亲情,修家谱,建祠堂,互相帮助,发展事业等),已经形成氏族十分重要的精神归属和文化家园,从而造就宗亲会的固有存在。</p><p class="ql-block">从氏族文化内容看,尽管庞杂,但是其基本精神属于中华文化主流——儒学的范畴,质地纯粹而优良。远鬼神,弃 邪说,其哲学思想源上追伏羲、下承黄帝、周文王和孔子尊崇的“自然”思想哲学观念,这点确实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2、 宗亲会的种类</p><p class="ql-block">宗亲会,亦称联谊会、联宗会、同宗会、宗祠会、宗族会、理事会、村宗会、村族会等等,虽然名称各异,但其内涵是同一的,大体统称宗亲会或联谊会。</p><p class="ql-block">古人云:树高千尺,落叶归根。</p><p class="ql-block">宗亲会是一个以姓氏或宗族组建的为本族进行文化和经济服务的家族式社会组织。其任务是组织族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经济活动;其目标是推进本家族和全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不论哪个姓氏的宗亲会,其活动都属于氏族文化活动的范畴,在氏族中“根”的文化,就是氏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宗亲会的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演变。宗亲会最初的形式主要是为了纪念和祭祀祖先,维护家族的传统和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宗亲会的宗旨逐渐扩展到敦亲睦族、弘扬祖德,以及促进同姓族人团结和交流。这些活动不仅限于祭祀祖先,还包括修缮族谱、组织各类有益文化活动等,其旨在加强族人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打造一方族人的精神家园,这就是宗亲会。</p><p class="ql-block">三、近世纪宗亲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近世纪萌芽期的宗亲会,是从19世纪初东南亚华人社会中的“馆、堂、会、祠”再度发展起来的,以血缘和地缘相结合为特征,范围小,规模也不大,并没有固定的组织或制度,人员也较少,只是为了祭祀共同祖先、调解争执或筹集慈善救济款而举行聚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才逐渐有了固定的场所、财产、收入、组织、事务,社会地位也相应地提高,带有更强的独立性。其变化途径简化成公式:祠堂→联宗→同宗会→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宗亲会。与同乡会相比,宗亲会带有更多的独立、封闭和等级性,并且划清各族的分支。每个分支都严格按照家谱中记载的继承性及有关规定,有各自的祠堂、财产和祭拜礼仪。</p><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末,宗亲社团出现了联合的总体趋势,世界性宗亲组织开始纷纷建立,据有关资料统计现有26个世界性的宗亲组织。如1977年世界至德宗亲总会成立;1977年8月,世界各地区谢氏宗亲会联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世界谢氏宗亲总会”。1982年首届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在菲律宾马尼拉开。1986年,新加坡185个宗亲会和会馆联合起来,组建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包括地域性的同乡会、业缘性的行会和血缘性的宗亲会)。1994年3月,全球苏姓宗亲代表在菲律宾马尼拉,以“敦亲睦族,联络宗谊,秉承血亲关爱之精神,谋求世界宗族团结,促进社会繁荣”为宗旨,成立了“世界苏姓宗亲总会”。</p><p class="ql-block">四、宗亲会分布海外</p><p class="ql-block">宗亲会主要分布在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韩国、越南、缅甸、老挝、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哥伦比亚、古巴、秘鲁、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据台湾宗亲谱系学会1985年编印的《谱系与宗亲组织》记载,新加坡有200个宗亲会,菲律宾有110多个宗亲会,马来西亚有4000个以上的华人宗亲会、联宗会、宗祠和会馆。</p><p class="ql-block">值得强调的是——有不少世界性宗亲会的总会会址都设在台湾。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绝大多数台湾人民都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他们与大陆居民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对大陆有着深厚的宗亲感情和念祖情结,他们往往在自己的聚居地建立祖籍祠堂、庙宇。近六十年来,海峡两岸虽遭到人为的隔离,但在台湾却掀起了一股宗亲、修谱、寻根的热潮。20世纪70年代以后,台湾的宗亲活动进入一个活跃期,它直接地推动了世界性华人宗亲活动的开展。据台湾《新生报》统计,1979年全台登记的宗亲会达222个,其中单姓198个,联宗24个。1977年,台湾成立了“宗亲谱系学会”,1978年在台北举办了“宗亲谱系资料展览”,1982年起还到各地巡回展览,并举办多次谱系研讨会,1985年出版了《谱系与宗亲组织》,全面介绍了19个世界宗亲会,58个省市宗亲会的情况,包括姓氏源流等内容。</p><p class="ql-block">五、宗亲会的联宗形式</p><p class="ql-block">联宗即同姓人士通过追溯同源始祖,合成宗亲关系,联宗形式除同姓外,有二姓联宗,也有数姓联宗。</p><p class="ql-block">六、宗亲会的宗旨</p><p class="ql-block">多为弘扬祖德、敦亲睦族、资助教育、奖掖后进、服务社会,其担负的职能内容:</p><p class="ql-block">一是弄清本姓氏源流,筹备、撰写、出版大族谱。这是所有宗亲会共有的一个首要职能;</p><p class="ql-block">二是调解纠纷、解决争端、保护和支持同族成员,保持彼此间的融洽相处、精诚团结;</p><p class="ql-block">三是济贫恤寡、育幼养老、筹集慈善福利款项,帮助同族人渡过难关,主办会员婚丧喜庆及各种聚会;</p><p class="ql-block">四是完成祖墓的修葺,建立宗祠,定期组织祭祖仪式,尊祖祭祀,联络宗谊;</p><p class="ql-block">五是定期举行聚会活动,作为世界各地同姓氏族人的联络中心,商讨宗亲会物业、公产经营,以维系其运作和发展,普及华文、华族历史的教育,保持文化的延续传递,开展音乐、戏剧、武术等文体活动,组织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六是回祖籍地寻根谒祖,省亲观光,办厂经商,设立奖项资助奖掖英才,支援家乡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宗亲会的这个职能已得到很大增强。</p><p class="ql-block">六、宗亲会的职能</p><p class="ql-block">宗亲会在政治方面的职能衰退较大,主要致力于祭祖、编族谱、建祠堂、调解、救济、奖学等活动方面,对社会职能大大增强。</p><p class="ql-block">总体上,宗亲会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同宗同族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关系,向着经济—政治—社会多元功能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七、宗亲会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宗亲会是建立在氏族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民间组织;没有氏族文化就没有宗亲会。氏族文化是对一个家族(宗族或族群)人口世系、生存状态、生活情景的反映,与整个中华文化不可分割,其核心是增强族群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氏族文化根于血缘,后定姓氏,继修家谱,资建祠堂,由而成立宗亲会,进而开展各类有益发展的活动。</p><p class="ql-block">宗亲会是族人的精神家园,避免精神空虚的宗亲去信仰各种邪教。宗亲会经常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使宗亲有了活动空间,精神有了寄托,在这种文化氛围里,绝大多数宗亲就不会去参加各类邪教和神教。</p><p class="ql-block">宗亲会传播氏族文化及开展活动有益于巩固中华文化最底层阵地,爱国、爱家、爱族。要继承、弘扬、复兴中华文化,仅靠精英阶层是远远不够的,中华文化的不中断、文明绵绵延续,要依赖各族人民的继承与弘扬,促进中华文化各种优秀价值观、道德准则深入到血肉、骨髓,形成为个人的自觉行动。</p><p class="ql-block">宗亲会有助于优良家风的建设,家族、家风教育是社会各界的重要内容,具体阐述如何建设家风,要求各个家庭做到父慈子孝,勤俭持家,友好邻里,互帮互助,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等。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健康的和值得肯定的。县级以下宗亲会有益于协助地方政府调解民间纠纷、融化社会矛盾。而传统的祖训、家训教育则十分重视家族成员的人格道德建设,宣扬忠孝、亲爱、和睦、团结,宣扬诚实守信,宣扬仁、义、礼、智、信,是家庭、家风教育的精神文明财富。在中华民族遭遇道德、诚信危机的现实背景下,兴修家谱无疑具有其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家庭教育是起点,也是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重大的家庭和社会价值。</p><p class="ql-block">八、宗亲会的组织及活动</p><p class="ql-block">宗亲会一般组织、牵头本族宗亲联谊,互通信息,增进亲情,修家谱、建祠堂、祭祀祖先、调解纠纷、帮贫济困、传播本族及中华优秀文化精神等活动。在现实社会中,少数宗亲会还会号召和组织宗亲共同投资,发展经济,或利用宗亲关系推销商品。</p><p class="ql-block">总的看来,不论是过去或现在,宗亲会活动的主流是健康的。一个组织的合理性,不是看它产生在什么时代,关键是看它的内容。只要内容是健康的,对社会建设有益的,例如家谱对个体生命遗传的记载,教育做人基本准则,祭祀祖先,尊老爱幼,这些文化活动是千古不变的。无论社会制度怎么变化,都少不了这些活动。因而宗亲会的基本活动,具有永恒的价值品质,其意义既重要而又深远。</p><p class="ql-block">九、宗亲会的组织准则</p><p class="ql-block">1 宗亲会是一个地区、一个姓氏自愿组织起来的家族式社会组织。</p><p class="ql-block">2 宗亲会应制定章程,明确职能、职责、活动等具体内容。</p><p class="ql-block">3 各地各级宗亲会开展的任何工作与活动,不得违反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p><p class="ql-block">4 宗亲会的工作与活动,总的目标应有益于促进社会文明与宗族进步。以弘扬祖德、敦亲睦族、友好邻里、文明家风、扶危济困、协调纠纷、编修家谱,继承、传播中华文化,鼓励本族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支持故乡经济事业发展为原则。</p><p class="ql-block">5 宗亲会领导班子核心成员,应由本土年长者、组织力强、热衷宗族事业,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组织管理的宗亲担任。宗亲会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p><p class="ql-block">6 在职的各地、各级领导干部不得担任宗亲会的实质性领导和荣誉领导、顾问要务,各地、各级领导干部退休后5年以内,不应担任宗亲会的实质性领导者。</p><p class="ql-block">7 宗亲会组织建立应向当地民政部门备案,或向行政机构注册登记,依法取得法人资格。</p><p class="ql-block">8 宗亲会不得进行营利性活动,不得向家族成员搞收费、摊派性捐资收款事项,如进行族事公益活动需要族人收费、捐资,必须采取自愿的方式。</p><p class="ql-block">9 宗亲会组织牵头搞较大规模的集会,必须经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同意。各地政府要对集会规模应进行适度控制,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p><p class="ql-block">10 宗亲会不得宣扬神秘文化和进行迷信活动。</p><p class="ql-block">11 宗亲会应教育族人,做有道德的公民,不得参与黄、赌以及涉毒等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p><p class="ql-block">十、宗亲会的成立</p><p class="ql-block">国家并没有完全禁止组织宗亲会,但需要依法登记和管理。成立宗亲会需要获得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社团组织成立应当取得合法的批准,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目前国家暂没有出台对全国性宗亲社团设立选项登记办法,各省地普遍合法组织均以研究单位组成,如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陕西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山西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福建省姓氏源流文化研究会等研究组织,或公益服务组织,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注册登记组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