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当老师以来,自当妈妈以来,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自己的孩子,总是挖空心思的去想他们需要做什么,需要读哪些书,就会积极地给他们准备好,然后以一位师者长者的身份去推荐,去要求,甚至命令,只是居高临下的去监督他们去指使他们,长此以来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p><p class="ql-block"> 然而,让我发生改变的,还要从今年暑假让二宝读《史记》说起。之所以想到让二宝读《史记》,是源于前年带的二年级的一次读书分享,当时别的孩子都是分享比较浅显的故事,比如《神笔马良》,比如《小鲤鱼跳龙门》等等,都是一些浅显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阅读书目,而燕柏辰分享的却是《史记》,他的表达清晰而流畅,当讲到其中的故事时,显得特别的入情入境,当时就觉得这孩子稿子背得可真熟!结束之后,细问才知,他真的读过史记这本书,当时是既惊讶又惭愧,《史记》是一本纪传体通史,原著是文言文,我也只是了解内容简介,读了个开头没读下去,他是怎么读懂的呢?原来是她妈妈给他买了一套拼音版的《写给孩子的(史记)》,里面有拼音,有插图,既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很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得知此消息的我,如获珍宝回到家,便迫不及待的从网上买到了这一套书。但由于当时二宝才四岁,只能把这套宝藏先收藏起来。</p><p class="ql-block"> 就在前几天,二宝回老家奶奶家了,我又在想着马上二宝就要上一年级了,让他回来之后读什么书呢?打量着一层层的书,目光停在了《写给孩子的史记》这套书上,猛然脑海中蹦出一个念头,对,就读《史记》吧,那我怎样来指导孩子读呢?怎样能让孩子读的有兴趣呢?那些故事我都不了解,又给他交流些什么呢?如果孩子来反问一句,妈妈,你读过吗?我又应该怎样回答呢?细思之后一拍脑袋,对!我先读,我把故事读懂了,再让他来读,然后我们就可以有话题了交流了。说干就干,先从第一本谋臣与名相开始吧,为了帮助二宝阅读理解,我又特意用笔做了标注,比如说人名,国家名和地名,然后又标上了自然段,画出了成语,另外,又利用词典查询了臣和相的解释,这样孩子读起来就有迹可循,应该会轻松许多吧。</p><p class="ql-block"> 从这件事我想到了平时对学生阅读的要求,一贯的做法就是看快乐读书吧里面教材对于孩子的阅读要求的必读书目是什么?然后布置给孩子,让他们去阅读,可我却没有真正的读过那几本书,所以在给孩子交流起来的时候,我也只是一个旁听者,无法评价,无法沟通交流,所以我决定以后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学生,要求他们读的书目,我一定也要读一遍,真正做到共读一本书。与其一遍遍的要求他们读书读书,不如自己先把书捧起来,用行动去带动他们,影响他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