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战国铜镜、汉代铜镜、唐代铜镜、宋代铜镜、明清铜镜在材质、工艺、纹饰上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材质:</p><p class="ql-block">- 战国铜镜:一般采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铜色黑中显微红。</p><p class="ql-block">- 汉代铜镜:使用高锡青铜,铜质银白,质地紧密,较重,多为深灰或泛绿。西汉铜镜制造合金配比为铜占60 - 70%、锡占20 - 24%、铅占4 - 6%左右。</p><p class="ql-block">- 唐代铜镜:沿用铜、锡、铅合金的青铜配比方法,加锡量较多,一般呈黑色,我们习惯叫他黑漆古镜。</p><p class="ql-block">- 宋代铜镜:大部分为黄铜质,含锡量明显减少,而含铅量大增,合金成分的变化一直影响着后世铜镜。</p><p class="ql-block">- 明清铜镜:明清宫廷铜镜虽是黄铜质地,但明代镜黄中闪白,清代镜是黄铜质。</p> <p class="ql-block">工艺:</p><p class="ql-block">- 战国铜镜:采用陶范铸造,制作和加工主要在陶范上实施,铸成后平面打磨,棱角分明,图案之间有范缝,镜背有钮和钮座,方便手持,镜面平直,边缘平或向上微卷。战国铜镜装饰花纹分两层,即主花和地纹,形成“两层花”风格,使得镜背纹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同时又繁缛复杂,具有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汉代铜镜:采用范铸法,汉代陶范中按比例加入细沙、稻壳等,提高了陶范的耐火性和透气性。雕版技术开始应用,先用木质材料进行雕版制模,制作出(母)镜模,然后用(母)镜模翻制镜范。普通铜镜常使用这种方法来大量制造,而一些精品铜镜、异形铜镜则是一镜一范,采用素模制范刻画花纹的方法来制造,一般不重复使用。从山东临淄汉代铸镜遗址来看,制模、翻范、炼铜、制造、雕刻修饰等工序有对应的工匠负责,铜镜制造各个步骤分开,有利于降低工人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p> <p class="ql-block">- 唐代铜镜:铸造技术达到高峰,扬州是唐代的铸镜中心之一。唐镜由于加锡量较多,花纹清晰,表面匀净,且镜面已做向外凸,可以照全人面,类似现代汽车的反光镜。其装饰加工方法有金银平脱、贴金银、鎏金错金银、镶嵌、螺钮、著彩、涂珐琅等工艺。在图案格式上有极大突破,多采用自由体,活泼生动,富有变化,即使流行对称式也多相似对称,规则中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铜镜:注重实用,不崇华侈,器体轻薄。背面多铸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山水楼阁等图案纹饰,亦有光素无纹者。图案处理常采取隐起、阳线并用,以线的韵律、节奏来增强纹饰的起伏与重量,克服了因体薄而造成的轻浮单调的感觉。其中的动植物图案,形象准确,姿态生动,构图丰富多变。山水人物图案的构图处理富有绘画效果。</p> <p class="ql-block">- 明清铜镜:制作工艺精细,包括铸造、打磨、刻画等多个工艺环节都非常细致。明中期出现了万历鎏金龙凤纹镜、万历双凤纹镜等,清中期有乾隆年制博局纹镜、乾隆年制神兽纹镜、乾隆年制龙虎纹镜等,纹饰精美,还出现了掐丝珐琅等工艺的铜镜。</p> <p class="ql-block">纹饰:</p><p class="ql-block">- 战国铜镜:纹饰内容丰富,有纯地纹、花叶纹、蟠螭纹、禽兽纹、连弧文、山字纹等。其中山字纹是楚地铜镜的常见纹饰,有三山、四山、五山、六山等不同样式,以四山纹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双菱纹、夔凤纹、连弧纹等。战国铜镜纹饰一般由地纹与主题纹饰构成,地纹映衬主题纹饰,形成了“两层花”风格,具有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汉代铜镜:西汉到东汉早期,铜镜纹饰趋向简单朴素,单一线条,多见星云纹、草叶纹、连弧纹、铭文镜等。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出现浮雕工艺,流行阴阳五行学说,在谶纬学说和神仙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禽兽纹、四神博局纹等纹饰。东汉中后期,出现神兽纹、龙虎纹等纹饰,西王母与东王公、四神、羽人等神人神兽形象承载着人们的升仙思想。铭文镜是汉代较为流行的铜镜样式,根据镜背铭文起始的关键字,又分为“昭明”镜、“日光”镜、“湅冶铜华”镜、“日有熹”镜等,铭文有小篆、缪篆、变形篆体、简体隶体等多种字体,有方形环绕、也有圆形环绕,遵循几何对称的布局形式。</p> <p class="ql-block">- 唐代铜镜:除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外,初唐时期一方面继承隋代传统,多为四神镜、十二生肖镜、瑞兽镜,另一方面受外影响,出现海兽葡萄镜。盛唐之后,铭文逐渐消失,瑞兽纹由静态趋向动态,并出现忍冬、蔓草、葡萄、禽鸟等元素,开始形成以花鸟为主的主题纹饰,同时出现了人物故事纹、蟠龙纹、双鸾纹等新的纹样。装饰图案组织上有对称式、散点式、单独式、旋转式、满花等。装饰手法上,因其胎体厚重,可做浮雕、金银平托、贴金银、涂釉、螺钿等精美华丽的装饰效果。</p> <p class="ql-block">- 宋代铜镜:早期花纹考究,但已改变了离心式、对称式图案组织形式,流行旋转式。图案体裁多缠枝花草,与宋代定窑装饰相类似,由于镜体轻薄,装饰花纹少有浮雕,多为平刻,流行联珠纹。总体呈现简约朴素风格,多素地无纹,刻有款式。</p> <p class="ql-block">- 明清铜镜:纹饰种类丰富多样,有龙纹、凤纹、人物纹、故事纹、吉祥纹等。明晚期出现了十二生肖纹镜、九世同居吉语镜等,清中期有乾隆年制海寿葡萄纹镜、五子登科吉语镜等。纹饰通常较为精细,线条流畅,部分铜镜还采用了鎏金、掐丝珐琅等工艺,使纹饰更加绚丽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