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人把“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夜”并列为人生中最大的喜事。直到现代,家中有学子考上大学,都会乐滋滋的举办一场“金榜题名”升学宴。</p><p class="ql-block"> 老家今年又有为学子举办的“金榜题名“升学宴,久违的乡亲们聚在一起,喜气洋洋,热情高涨。席上,我无不感慨着我长冲柯后生可畏,去年考上了一个“211”,今年又一个考上“211”名牌大学。这些年高考“金榜题名”时,长冲柯的学子们年年榜上有名,而且都是卯足了劲样,一年比一样强。就如庄稼地里的:芝麻开花,节节高。</p><p class="ql-block"> 同桌的族人自豪的讲:你是久居他乡,孤陋寡闻。今年我们长冲柯是同时考上四个“211”。他扳着手指算着:长冲柯村今年本家学子一名,吴姓学子一名,王姓学子一名,方姓学子一名。他们都是同一个学校一一贵池一中毕业。这些都是原长冲柯村的左邻右舍。就是考中的这几个他姓学子,在族谱上都丝连着这些姓氏和长冲柯的血脉。我们共同举杯庆贺。自从村庄拆迁后,族人如 蒲公英的种子四散飘洒,族中没什么大事,几年都难聚到一起,难免有生疏。这样的喜事,要是发生在未拆迁时的村庄,那该是连着好几天举村同欢。</p><p class="ql-block"> 如今,作为地名的长冲柯村已不复存在,但长冲柯永远是四处分散的族人身份的名片。就是原村中的他姓,今天你再要问他们是哪里人,他们都会异口同声:长冲柯。就如同桌的族亲潜意识里的不分彼止:我们长冲柯。我喜欢这样的氛围。这样的相聚,能让人心中顿生暖意。因为,我们奔流的血脉有同一个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当升学宴仪式上,长冲后生才俊柯林以峡川柯氏支系长冲柯宗亲会长身份上台致贺词时。掌声雷动。我相信宴席上无论是峡川柯氏后裔们,还是到场亲朋好友的掌声不仅仅是送给优秀学子的祝福,更是为峡川柯氏而喝彩。</p> <p class="ql-block"> 峡川,城南五十里梅街镇境内,因两山夹水而出,故名。</p><p class="ql-block"> 唐乾宁年,柯气祥公举家来到此地环山而居,结下茅庐。此后,蛮荒的峡川上空有了饮烟,群山有了绿意,环村而过的峡溪有了灵魂。先辈们经年的开疆拓土,瓜瓞绵绵。至今,留下千年的沧海桑田。峡川,是气祥公后裔的血源地,一粒饱满的种子,在这肥沃的土地上长成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一一峡川柯氏。这棵树上分蘖的枝丫己在广袤的华厦大地扎根。</p><p class="ql-block"> 去过峡川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之词:风水宝地,人杰地灵。你看,峡川三面环山,关隘水口处有“雄狮”把门。古人讲究风水,只有好的山势可以回风护水。只有风柔气定的地方才能保证人杰地灵,五谷丰登。这个“雄狮”就是位于峡川柯水口处的狮山。如从高处俯望,此山形就如一只盘踞的雄狮。</p><p class="ql-block"> 明正德年间甲榜进士,与王守仁同朝为官的政治家,诗人峡川柯氏后裔柯相,因政绩卓越,屡受朝庭封赏,后荣升总制两广军务都御使,声播朝野,荣及乡里,其荣盛殊。柯相字元卿,号狮山。荣归故里后,更以“狮山主人”身份歌咏家乡。诗曰:山以狮名势独尊,四山呈贡色缤纷,风光都入长春域,那些菁华与主分。并著有“狮山文集”,“狮山题咏两卷”。一时间,狮山脚下: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吴应箕,刘城,王九思,戴移孝等文人雅士皆在狮山留下诗文歌賦,流传于世。名人的赞誉丰厚了峡川柯氏的文化底蕰,狮山也因此上升了无形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站在狮山顶上,仰望天上日月星辰,俯看故乡地形方位,山水走势中蕴藏的种种玄机。四周的群山与流淌在村庄的“源头活水”, 一刚,一柔,一动,一静。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就如白天与黑夜的交替,花草枯荣的更迭。“狮山主人”在宇宙中寻到启示,茅塞顿开。开物成务地创建家族家规家训:修德业,崇祀典,正伦理,恤孤嫠。宝藏的祖训,让这片热土上延续千年的峡川柯氏,有了一份自信与勇气,多了一份壮志与豪情。元末至清,峡川柯氏在朝,州官以上二十九人,县官三十八人之多。近代国家历史上著名的社会学科开创者,留法博士柯象峰,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专家,水稻专家,留美博士柯象寅。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军官团上校战术教官,国民政府抗战编篡委员会中将副主任柯剑霞,慷慨腾出柯氏宗祠作为流亡学生栖身之所,开办“贵地私立战时中学”(贵池一中的前身)的社会名流,乡贤柯玉霞。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革命的老同盟会员柯硕亭,辛亥革命后学成回国创校,出任池师校长。池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创起人。等等,名士风流,社稷翅楚层出不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千年家族的基业常青,仁德广厚的峡川柯氏懂得回报感恩,并且形成一个祀典流传至今。贵池傩唯一保留“春,秋”两季祭祀的傩戏会是:峡川傩。所谓的“秋社”就是庆丰收的感恩。峡川傩如今己成为贵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流传至今的家族文化,博大精深。这些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以声的方式,储存着一个千年家族珍贵而生动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如同峡川群山般绵延,如峡溪流淌的涓涓细流。</p><p class="ql-block"> 古花古谢。人永远到不了的地方就是过去。就如饮烟,它是城市中见不到踪迹,而仍然在祖庄的上空生机勃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伴着这片土地,忠心耿耿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当游子们回到祖庄,那麻木已久的身心,会在饮烟的引领下变得舒缓,它引领着你我归于熟悉的生话,归于自己的内心。</p><p class="ql-block"> 没有去过,就不会拥有。这句活是长冲支系柯德胜的感悟。他九十年代毕业于贵池中学,在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深造后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他是在学校组织师生参观峡川柯氏家风馆时,第一次踏入祖庄。膽仰了祠堂家风文化,群星荟萃的家族事迹,让他为之动容,为之感动。回顾自已一路走来,处处都有峡川柯氏祖先的福报。如今,他的儿女们又在享受着这样的福报。他的大女儿初中时在贵池中学老校址:十一中,高中就读池中一中,去年考上理想大学,也是长冲柯第一个考上“211”名校。今年他带着全家来到祖庄,参加家族为优秀学子们举行的奖学仪式。</p> <p class="ql-block"> 仪式现场,柯德胜在读小学的小儿子羡慕地扶摸着姐姐身披绣着“峡川柯氏优秀学子” 红绸带,手捧着的优秀学子证书。他稚嫩口中说着:我一定会成为姐姐一样的家族荣耀。这就是峡川柯氏的骨子里的坚强和自信。</p><p class="ql-block"> 当学子们在享堂并列跪向列祖列宗那一刻,我的脑海浮出父辈们在丰收季节时的喜悦:父亲坐在田埂上扶摸着丰收在望,沉甸甸的稻穗向父亲谦逊地低垂致谢。经过苦夏的辛劳,父亲古铜色的脸上露出欣慰。</p><p class="ql-block"> 学子们跪在列祖列宗前磕头献香。我想,他们既是在给祖先们磕头,也是给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土地磕头,虽然他们如今也远离了生养的土地,但他们身上依然流淌着这片土地的血脉。</p> <p class="ql-block"> 古花古谢,今花今开。祖祖辈辈斟词酌句留下的箴言,峡川柯氏后裔们不会是雾里看花,在细细咀嚼中过程中,便心领神会。</p><p class="ql-block">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人们渴望丰收,一批又一批的峡川柯氏的学子们正在卓励奋发,成就理想,为的是峡川柯氏年年都有丰收的喜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