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荆略道一一那时的康定(十七)河堤栏杆

康人 • 荆林钢

<p class="ql-block"><b>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穿城而过的折多、雅拉两河在瓦斯碉汇聚成瓦斯河,一路欢歌向东奔流,她们是康定情城的灵魂,是康定情歌的音符,是跑马情山的项链。</b></p> <h5>两河原始的河岸漫滩</h5> <p class="ql-block"><b>千百年来,折多、雅拉两河奔流不息,滋润着康定城、哺育着康定人、孕育着康定歌……</b></p> <h5>第一代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栏杆</h5> <p class="ql-block"><b>今天,两河流光溢彩、轻吟高歌、四季不停的奔波于康定城,沿河两岸牢固、美观、适用的汉白玉栏杆衬托着河水的欢淌,成为康定城靓丽的名片,受到市民及四面八方游客青睐和赞叹。</b></p> <h5>第二代钢筋混凝土现浇栏杆</h5> <p class="ql-block"><b>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流经康定的折多、雅拉两河除城市核心区有型态不一的零星河堤外,其余的绝大部分是纯自然的状态,河道随弯就弯、有宽有窄、时缓时陡,市民们沿着河岸随处可以下河取水洗衣,孩子们则在河边依水而生的柏扬树下嘻戏玩水,在水洼里捉“丁丁鱼”逮小蝌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进入七十年代,随着城市建设、防洪排涝、市民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康定开始了大规模的河堤建设,人们用原始的钢钎、二锤从折多山、东关外采来花岗岩条石,在沿河两岸砌筑了坚实的河堤,并对核心区原有的零散河堤进行了彻底新建。随着河堤的成型,栏杆成了必不可少的安全设施,于是,康定第一代河堤栏杆面世了,在预制场用混凝土制作柱、栏板、扶手等构件,在现场装配成型,每块栏板上还制作了“五星”或“双菱形”图案,隔一定距离的柱顶上预留有螺栓,以便安装路灯。两河千百年来的自然状态第一次受到了人为的约束,康定城也慢慢出现了重要的安全设施一一河堤栏杆。这种相对简单低质的栏杆一直沿用到了九五年,历时二十余年。</b></p> <h5>第三代装配式汉白玉栏杆</h5> <p class="ql-block"><b>一九九五年,康定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沿河两岸被狂暴的洪水冲刷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陪伴整整一代康定人的栏杆也不复存在。灾后,康定率先启动了河道整治重建工程,九六年春未夏初,河堤工程全面峻工,栏杆将会以什么面貌呈现,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随着工程的进展,第二代河堤栏杆亮相康定,它以现浇的披着藏红色外套的钢筋混凝土“凹”形墩为主体,配以穿同样外套的金属栏杆,造型朴实厚重,颇具地方特色,九七年又设置了跨河金属灯架,康定第一次有了“光彩工程”,这代栏杆带着特殊的使命,屹立在沿河两岸,妆点着灾后康定,护卫着市民安全,陪伴康定市民十余年。</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看卡拉卡尔酒店前的三代栏杆</span></p> <p class="ql-block"><b>进入本世纪,在全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名城康定的形象、档次亟待提升,在众多的方案设想中,河堤栏杆的改造升级成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众多的构思、建议各有所长,难以取舍,就在这时,县上主要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到芦山、宝兴考察石材产业及商讨建设金(汤)宝(兴)公路相关事宜,在宝兴城区看到了刻有当地特有动植物图案的汉白玉河堤栏杆,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冲击着考察组成员的头脑,结合康定孔玉丰富的汉白玉矿藏,一个新颖的、大胆的、切合实际的方案日臻成熟,逐步完善,就地取材、请人加工、现场安装,在构件的不同部位装饰极具地方特色的图案,这样第三代汉白玉装配式栏杆诞生了,并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逐步延伸安装,目前全城安装已超过万米以上,加之在栏杆内外安装的各种景观光源,康定的汉白玉栏杆光彩照人,璀璨夺目,令人流连忘返。映衬着秀丽精致的情城,成为康定城的亮点。她以自己精巧的身姿,雍容的仪态,清雅的个性陪伴我们近二十年,还将继续伸延……。</b></p> <h5>将军桥右岸下游最后安装栏杆的位置</h5> <p class="ql-block"><b>说到康定的河堤栏杆,有一处值得记录,就是将军桥右岸下游,由于傍边的旧房(现岳钟琪将军塑像处),一直未能实施改造,沿河路口极端狭窄,以致无法安装栏杆,在长约二十米左右的地段栏杆缺失达二十年之久,形成景观缺陷和安全隐患,一直到“九五”洪灾重建后才得以完善,城市核心区栏杆防护系统最终形成。</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敬请期待下一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