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张珍贵的照片</p><p class="ql-block">陈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毛泽东等人在龙岩的留影(从左到右分别为朱良才、谭政、毛泽东、陈毅)</span></p><p class="ql-block"> 龙岩市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北侧的“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一张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91年前毛泽东等在龙岩的留影。</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为什么会在龙岩城留影,与龙岩有什么渊源?事由还得从1929年夏天,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次入闽说起——</p><p class="ql-block"> 5 月19日,红四军从瑞金出发,第二次进入长汀。21日晚,毛泽东、朱德在连城县庙前孔清祠接见了应约前来的中共闽西地方党组织的代表,听取了他们关于闽西革命形势和敌情的报告后,决定出敌不意,首先攻取龙岩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代龙岩城图</span></p><p class="ql-block"> 5月的龙岩,缤纷绚丽,灿烂热烈,蓬勃生机。它位于闽西南,是闽西的重镇。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建县,天宝元年(742年)始称龙岩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立州,辖漳平、宁洋等县。1927年秋,国民党反动军阀陈国辉盘踞于龙岩“驻防”,后升任为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兵员达三四千人。其以龙岩为据点,对永定、漳平、宁洋等地部署兵力,“搜剿”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5月22日下午,红四军进驻离龙岩城仅15公里的小池。当晚,红四军在驻地坝墟“赞生店”召集军事会议。会上听取了地方党组织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分析了敌我情况,前委拟定了作战方案,决定分两路攻打龙岩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龙岩小池坝墟</span></p><p class="ql-block"> 23日凌晨,红四军前委在龙岩县小池召开了全军班以上干部和党员活动分子会议,进行了攻打龙岩城、消灭陈国辉 的战前动员,前委再次分析了敌我情况,号召全体指战员坚决消灭陈国辉,为民除害,收缴敌人武器装备自己。</p><p class="ql-block"> 拂晓前,红四军兵分两路出发,一、三纵队沿公路直下,首先攻占了离龙岩城仅 6 公里的敌前沿阵地——龙门墟后,乘胜追击猛攻西门及西桥五彩巷,同时分兵攻打南门;二纵队在地方武装的引导下,迂回插向城北,突击北门。红军两路合围锐不可挡,上午9时许,两路红军突破西门、北门, 进入城区胜利会师。敌负责留守部队指挥的参谋处长庄凤 骞逃往漳平,补充营长率残部逃往永福。红四军二次入闽首战获胜。闽西重镇龙岩城第一次回到了人民的怀抱。</p><p class="ql-block"> 为诱敌归巢,消灭陈国辉的有生力量,扩大红色区域,当天下午,红四军主动撤出龙岩城转向永定。败逃的陈国辉残部,于5月25日窜回龙岩城。</p><p class="ql-block"> 6月1日,毛泽东在永定湖雷给中央的报告中写到:“闽 西党有相当的基础,群众也好,各县斗争日益发展,前途很大。”“故此时在闽西一带游击,是最好的机会,望省委对 这方面工作多加指导。”</p><p class="ql-block"> 6月3日,红四军第三纵队在闽西地方武装红军及龙岩县赤卫队的配合下,兵分南、北两路发动了第二次攻打龙岩城的战斗。三纵队首先占领了城四周的山头,中午时分,发起总攻击,敌守军兵力单薄,士气不振,刚一接火就溃散,再次出东门逃窜。红四军第二次攻克了龙岩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龙岩城旧貌</span></p><p class="ql-block"> 红四军第二次占领了龙岩城后,福建省反动当局十分震惊,6月3日晚上,漳州、厦门两地宣布特别戒严。正在广东参加军阀混战的陈国辉唯恐老巢被端,一方面向南京的蒋 介石告急,请求发兵“会剿”红军,一方面草草地结束了在广东的战争,急速回龙岩。</p><p class="ql-block"> 红军二克龙岩城后的第二天,获悉陈国辉已率主力由粤回奔的消息,红四军前委制定了全歼敌军的奇策,决定采用敌进我退的游击战术,暂避其锋,转移阵地,造成红军向江西省方向退却的假象,进驻到闽西通往赣南要隘之连城县新泉,观察敌人动态,诱敌深入,以集中兵力而歼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3年的毛泽东</span></p><p class="ql-block"> 这时,陈国辉率部经广东省大埔县匆匆赶回,红四军仅以零散部队沿途袭击,且战且退。敌军以为红军力弱无能,不敢交锋,便趾高气扬地率其主力开入龙岩城。得意忘形的敌人,随即在城里大事铺张,举行“庆功祝捷大会”,全体官佐兵夫放假三天,大吃大喝,日夜唱戏作乐。国民党的报纸也吹嘘“陈国辉班师进剿”,红军败退江西,“闽军刻正跟踪追击”。</p><p class="ql-block"> 6月17日,红四军前委得悉陈国辉主力已全部返回龙岩,歼敌时机已经成熟,决定第三次攻打龙岩城。18日下午,红四军进军神速,再次抵达龙岩县小池。当晚,红四军前委又 在小池坝墟“赞生店”召开军事会议,缜密部署三打龙岩城的计划。当地党组织和群众,大力协助,站岗放哨,严密封锁了交通和消息,敌我虽近在咫尺,但龙岩城里的敌人对红军的行动竟一无所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龙岩城南门</span></p><p class="ql-block"> 19日拂晓,红四军乘敌不备,在闽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分三路闪电袭击龙岩城。第一纵队及闽西地方武装,在城南一带运动,消灭那里的守敌后进逼南门;第三纵队迂回至城北,一部攻打北门,一部至城东的山头埋伏,截断敌人东逃的退路;前委和第二纵队沿着公路经龙门向龙岩城飞速前进,突进西门,攻破国民党县政府,消灭了敌指挥阵地。城内顽 敌以民房为屏障,妄图负隅顽抗,红军与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短兵相接的危急关头,前委下令“掏墙挖洞”,坚决 消灭敌人。此战术迅速将敌人压缩到了几座大院。这时,红军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敌人孤立无援,只好挂起白旗,扔出枪械,举手投降。东逃的敌兵,在第三纵队的阻击下随即被歼。至下午2时左右,除旅长陈国辉化装成士兵,混在逃兵中逃脱外,敌第一混成旅驻守在龙岩城的主力2000多人全部被歼灭,红四军第三次占领了龙岩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龙岩城南门浮桥</span></p><p class="ql-block"> 至此,在红四军第二次入闽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驰骋闽西,完成了6县的游击计划,三次攻克龙岩城,闽西境内两股军阀主力被消灭,已无大股敌军,实现了武装割据的战略目标。</p><p class="ql-block"> 三打龙岩城,是红四军自井冈山斗争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这次战斗巧妙地运用了军阀混战,敌人内部处于分裂状态的有利时机,采取“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对敌 人”的办法,发扬井冈山时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和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种在运动中保存实力、发展自己、 提升军事实力,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来打破1929年底的第二次“三省会剿”、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战争以及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成功的战例和宝贵的经验。三打龙岩城后,红军又连克永定上杭连城的部分乡镇,极大地打击了反动统治,革命浪潮迅速波及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等县,打开了闽西革命斗争的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旧龙岩城街景</span></p><p class="ql-block"> 红四军第三次攻克龙岩城后,毛泽东满怀喜悦,于戎马倥偬中察看龙岩城的街市,了解民生。尽管战火硝烟还未完全退尽,街市却井然有序,贸易如常,红军的到来,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当路过一家照相馆时,兴高采烈的毛泽东,与同行的陈毅、谭政、朱良才一起合影留念。照片画面定格的一瞬间,成为了历史的永恒记忆。</p><p class="ql-block"> 拿到照片的朱良才,心情愉悦,顺手在其下方注明“一九二九.六.十九.摄于龙岩城”,随即寄给了湖南省汝城县的亲人。家乡的亲属收到照片后,自知珍贵,可又担心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查引来麻烦,于是将它裱在了自家中堂的壁板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陈毅元帅</span></p><p class="ql-block"> 80年后的2009年,朱家翻修老房子时,发现了这张极具历史价值的老照片。朱良才将军之子朱新春,敏感地意识到这张照片的重要价值,为了发挥它的社会效益、体现它的 历史价值和更好地保存,于2010年将照片捐赠给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即今“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让它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毛泽东在闽西极其罕见的、或是至今为止发现的独一无二的留影,是毛泽东在龙岩开展伟大革命实践活动的重要文物佐证。</p><p class="ql-block"> 岁月早已悠悠远去,尽管照片已经泛黄,但依然让人感受到那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一代伟人,为探索与实现中华民族翻身解放和伟大复兴道路上的炽烈情怀,像高山流水,点点滴滴,浸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家在心、国在胸,民族复兴、国家昌盛,永远都是整个中华民族、炎黄 子孙的不了情怀。当年红军领袖毛泽东与红军将士的真实形象扑入眼帘;毛泽东那独特的发型,背着双手,目光深邃、 高远,更是显得儒雅俊逸,超凡脱俗,似乎还在为红四军的 前途考虑着什么;陈毅梳着背头,穿着西装,背着双手,略侧着身子,显得潇洒自信;谭政和朱良才留着小平头,站在领袖身边,沉稳坚定......而他们的共同点是,都那么年轻,都那么坚定、勇敢、刚毅、目光远大,嘴角中微含着的笑意,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谭政大将</span></p><p class="ql-block"> 与毛泽东一起照相的三位红四军将士,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征程中,成就非凡,作出了英勇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陈毅,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谭政,曾任红四军前委秘书,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得到教 育和锻炼。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朱良才,三打龙岩城时任红四军军部秘书。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政委、政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朱良才上将</span></p><p class="ql-block"> 1929 年,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感于当时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在闽西马背上写下了“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的著名词句。</p><p class="ql-block"> 珍贵的照片和不朽的词句,极其准确、生动地记载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三克龙岩城的战斗,充分展现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宏才大略,它的意义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毛泽东诗作清平乐·蒋桂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1.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的《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十四册);</p><p class="ql-block">2.《邓子恢传》编辑委员会编的《邓子恢传》,人民出 版社 2006 年出版;</p><p class="ql-block">3. 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的《闽西人民革命史》,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年出版;</p><p class="ql-block">4. 中共龙岩市(今新罗区)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的《龙岩人民革命史》,厦门大学出版社 1989 年出版。</p><p class="ql-block">(2019 年 12 月 23 日星期一)</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61px3r3YkbRBux3gQdWsO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