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此重大时刻,景德镇百年珍品馆,张松茂陶瓷研究院,破例特邀90岁陶瓷泰斗张松茂再次出山与7501毛瓷主创大师,83岁徐亚凤联袂共创国典重器《龙腾盛世中华瓷王尊》,献礼建国75华诞,张松茂,徐亚凤两位大师联袂打造首款建国纪念瓷,这是张松茂,徐亚凤两位大师第一款,也是唯一 一款,更是最后一款建国重器,古有中华瓷王,今有龙腾盛世瓷王尊。<br><br>作品名称:龙腾盛世中华瓷王尊<br>作品规格:高约49cm 肚径约28cm底径约19cm<br>作品工艺:粉彩、珐琅彩、扒花、描金、青花、瓷雕创制<br>创作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亚凤<br>发行数量:199尊<br>发行价格:19800元<br>出品单位: 景德镇百年陶瓷珍品馆出品、景德镇张松茂陶瓷研究院监制<br><br> 《龙腾盛世中华瓷王尊》是一件当代陶瓷收藏的瓷黄金。<br> 艺术设计文化寓意独特厚重,尊高约49厘米,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至今走过75年的辉煌历程。<br> 型体设计: 取尊为形,以“中”字为象,“国”字为意,形成了中国之尊,整体细节汇聚了易经五行文化:金、 木、 水、 火、 土。<div> 这样的瓷器无论摆放到哪里都有:龙腾盛世,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br> 整件作品是6大御瓷工艺汇聚一身:粉彩、珐琅彩、扒花、描金、青花、瓷雕六大工艺于一器,并且全部都是纯手工绘制,举世无双,六大工艺集于一身,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唯一 一次,并且还是最后一次发行张松茂,徐亚凤两位大师联袂打造的建国纪念瓷。本尊五色国花牡丹均为张松茂大师手绘创作,五色国花,绚丽灿漫,卓然挺秀,表达出建国75周年勃勃生机的盛世形象,张松茂大师的一瓣牡丹值千万,所以他手绘的牡丹图是非常有收藏价值的。<br>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这次的《龙腾盛世中华瓷王尊》“龙穿牡丹”的画面是徐亚凤大师首次破例使用艺术变法——青花绘龙。在近百年景德镇能掌握此技法不超过三人,有青花大王———王步、青花宗师——黄卖九,再就是83岁徐亚凤,这是她在70岁之后晚年技术变法,10年研修,从未单独用在尊行瓷器之上,这次是向建国75周年献礼,徐亚凤大师首次破例艺术变法青花绘龙,“一龙五现”形成“龙穿牡丹”腾飞九州的盛世国画。青花绘龙都是屡拍高价,价值连城。<br></div> 《龙腾盛世,中华瓷王尊》发布会<br> 国花牡丹与中华图腾--龙,结合中华五行文化完美融合呈现最经典,堪称当代陶瓷收藏的瓷黄金。 <br> 两位瓷坛泰斗从艺80年首款建国纪念瓷,也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纯手工绘制,龙穿牡丹,举世无双,2024年4月2日拍卖538万成交! 张松茂大师支撑起共和国75周年重大国典纪念瓷<br>1. 1979年,首都机场巨幅瓷板壁画《森林之歌》<br>2. 1981年,人民大会堂江西厅《井冈春色》<br>3. 1997年,香港回归重大纪念瓷《紫归牡怀图》<div>4.1999年,澳门回归重大纪念瓷《牧子莲心》<br>5. 2018年,以国礼献礼挪威《国色天香》<br>6. 2023年,建国75周年献礼瓷《龙腾盛世•中华瓷王尊》<br></div> <br> 张松茂,生于1934年1月,江西鄱阳人, 号 “芝山松茂”, 室名 “雅月斋”。他匠心独运创造出陶瓷艺术之精华,创造出大量的优秀陶瓷艺术作品,靠着传承与创新,凭着专注与坚守,使闻名世界的陶瓷艺术高潮迭起、海纳百川,缔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也诠释着陶瓷匠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br> 徐亚凤,1940年4月生于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大瓷网艺术家库陶瓷名家,多次身负重任,参加国家用瓷、国家礼品瓷和大型瓷壁画如人民大会堂的《井冈春色》、首都机场的《森林之歌》等设计、创作和绘制。1994年1月景德镇置镇990周年大庆时,徐亚凤之家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世家"称号。 旋转底座 瓷瓶箱顶面 瓷瓶箱侧面 邮资明信片(正面)<br> 邮资明信片(背面) 型体设计:取尊为形,以“中”字为象,“国”字为意,形成了中国之尊,汇聚了易经五行文化:金 木 水 火 土。 瓷器设计手稿 集景德镇六大御瓷工艺于一身:粉彩、珐琅彩、扒花、描金、青花、瓷雕,历经72道工序烧制,成品率不足20%,尊尊为宝,件件是珍! 两位瓷坛泰斗从艺80年首款建国纪念瓷,也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中国邮政】破例!为其发行主题邮票明信片!这在陶瓷史上尚属首次。中国邮政首次破例发行中华瓷王明信片,只有名家巨匠才可拥,在陶瓷界张松茂徐亚凤《龙腾盛世中华瓷王》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大师,必将载入史册。 张松茂和徐亚凤的书法真迹带签名落款盖章,35*70厘米《龙腾》一幅,35*70厘米《盛世》一幅。 相关资料 资料一 资料二 资料三 资料四 资料五 资料六 资料七 资料八 资料九 资料十 资料十一 资料十二 资料十三 资料十四 资料十五 资料十六 资料十七 资料十八 收藏证书封 收藏证书(正面) 收藏证书(背面) 监制证书(正面) 监制证书(背面) 创作证书(正面) 创作证书(背面) 品鉴证书(正面) 品鉴证书(背面) 视频一 <h3> 视频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