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之一,所以,1949年后英国领事馆仍然设在外滩33号。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英国领事馆领事官邸</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英国领事馆(2000s)</i></h5> 1966年,英国决定撤销其驻上海领事,参照国际惯例,外滩33号归中国政府管理。此后,这里曾为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使用,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机构也曾在此办公。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英国领事馆(1973)</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英国领事馆(1973)</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英国领事馆(1973)</i></h5> 1982年6月,英国驻华使馆向中方提出,希望重设驻沪总领事馆。1985年,英国驻沪总领事孟德惠抵沪,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于2月11日开馆,馆址位于上海永福路244号。外滩33号也就成为英国领事馆旧址。1996年5月,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迁至现址上海市北京西路968号嘉地中心。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英国领事馆主楼(1990s)</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英国领事馆主楼(2012)</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领事馆领事官邸(2018)</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英国领事馆主楼(2018)</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英国领事馆主楼(2020)</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英国领事馆主楼(2024)</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领事馆领事官邸(2024)</i></h5> <p class="ql-block"> 英国领事馆由英国建筑师格罗斯曼和鲍依斯设计,华商余洪记营造厂施工承建,建筑为英国晚期文艺复兴风格。</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领事馆主楼东立面(2024)</i></h5> 领事馆占地38559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主楼建筑为高二层的砖木结构,整个建筑平面近似正方形,立面上门窗较多,或圆拱或平拱。 建筑师充分考虑到上海与英国在气候上的差异,充分吸收了东印度式建筑的优点,在建筑的内部布置上采用了内廊结构,解决了上海夏热冬冷的天气问题。在炎热的夏季,内廊可以隔离阳光,避免太阳直晒房间,而在寒冷的冬天,将廊道外侧的门窗关闭,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领事馆主楼南立面</i></h5>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许是房间不敷使用的缘故,主建筑的内廊已被封闭改建成办公室,未能保持原貌,有点遗憾。 由于外滩地势低,为了让底层有良好的通风以及干燥的环境,设计了较高的台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领事馆主楼南立面</i></h5> <p class="ql-block"> 建筑朝东的主立面底层中间部分为五孔拱券落地窗,两侧为平券,而二层的中间又设计为平券,二侧为拱券,南立面也是如此,通过窗券变化来增强建筑的立体感。落地窗与二层的廊式内阳台使其处处渗透着秀美匀称的气息。建筑外墙原为清水砖墙,后经水泥粉刷,典雅朴素。屋面为四坡式,覆以中式的蝴蝶瓦,做工考究。</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领事馆主楼东立面(2020)</i></h5> <p class="ql-block"> 也许你已发现,对照2024年与上面2020年所拍的照片,现在建筑东立面底层中部有了较大的改动。拆除了五孔拱券窗,增加了外伸披屋,严重破坏了原有建筑的立面效果。这种拆改历史建筑的行为应该予以制止,应责令其恢复原状。</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领事馆主楼东立面(2024)</i></h5> <p class="ql-block"> 主楼的入口设在大楼的西立面,入口设雨篷,由两对塔司干立柱支撑。二层设有内阳台,宝瓶式石栏,屋檐由六根爱奥尼克立柱支撑。</p> 领事馆室内装饰典雅。主楼的楼梯踏步采用深色石材铺贴,缠结式铸铁栏杆采用磨光桃花心木扶手,是19世纪中期英国住宅中楼梯的常用样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室内装饰</i></h5> 在主楼北侧有一撞二层砖木结构辅房,是住上海领事的官邸,建筑风格与高大气派的主楼迥然不同,灰砖清水墙,显得小巧而温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领事馆领事官邸</i></h5> <p class="ql-block"> 官邸的室内设计也舒适实用。底层是起居室、餐厅和书房,二层有三间卧室,官邸建筑还附带厨房、马厩和洗衣房等,很适合一名19世纪旅沪外交官的家庭生活。官邸采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木结构楼梯。精致的松木楼梯中柱和栏杆是维多利亚时期颇为典型的式样。</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官邸室内装饰</i></h5>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这里曾经被用作幼儿园,也曾经作为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场景。 2012年这里成了世界名表百达翡丽的旗舰店,要预约才能进去参观。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百达翡丽旗舰店</i></h5> 官邸南立面设有外廊,连拱结构,红砖清水墙,科林斯柱式,装饰优美。 官邸外廊与主楼之间设有连廊。塔司干以及科林斯式立柱,连拱形顶棚,造型优美。 <p class="ql-block"> 领事馆面临黄浦江一侧是面积达2.5公顷大草坪,绿草茵茵。在寸土寸金的外滩,有如此大片的草坪,极其奢侈。</p> 参天大树环抱建筑四周,使得领馆建筑格外秀美典雅。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领事馆主楼</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领事官邸</i></h5> 在主楼的后方有一株广玉兰,参天大树几乎盖住了通往官邸的长廊。这颗广玉兰树高6米,胸径2.9米,是上海最古老的广玉兰,树龄已达200多年。据说这棵广玉兰是慈禧太后从苏格兰植物学家、园艺家罗伯特·福钧(Robert Fortune)那里得到的,后赐给了李鸿章,李鸿章又转赠予英国总领事。1843年上海开埠才几天,这位日后从中国窃走包括茶叶种子等大量植物样本的福钧就到访了。 这颗广玉兰虽然曾遭受了多次的雷电伤害,粗大的躯干已成片状,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但令人惊奇的是整株树木依然枝繁叶茂,花开如故。 在1847年出版的《漫游华北三年》中,这位和巴富尔一样富有眼光的西方人福钧,将上海称为“伟大的门户”,他在书中预言:“毫无疑问,过一两年上海不仅会超过广州,而且会变成一个地位更加显赫的城市。” 英国领事馆的园内,还有百岁以上古树名木26株,品种有瓜子黄杨、香樟、朴树、罗汉松、银杏、广玉兰和丝棉木等。 <p class="ql-block"> 英国领事馆这一带称外滩源,这里是上海租界乃至上海现代城市发展的起点。这些古树见证了外滩百余年的沧桑变迁,与外滩源的建筑一起,共同称为外滩的“源”。</p> 权力和财富总是易逝,但建筑与绿树往往长留人间。在外滩33号的花园里,苏格兰植物学家福钧赠送的广玉兰树青葱依旧。他留在纸上哪些关于上海未来的预言虽已成真,却仿佛还墨迹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