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适应新课改革,加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在学校教研室的组织下,语文组于2024年8月20日和8月21日分别进行高一、高二线上备课交流教研会,参会人员有高一、高二全体语文教师及语文组教研组长冯文娟老师,两次教研会主要围绕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备课情况展开。</p><p class="ql-block"> 高一语文教研会于8月20日早上9:00开始,按照第一单元的篇目内容,主备老师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和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余老师的教学设计以“青春的价值”为核心主题进行大单元设计,围绕诗歌与小说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展开,设计依据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及课程标准,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设计中,余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阅读策略,提升语言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个人隐私,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通过持续的学习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陈小玲老师对开学第一课和《沁园春•长沙》的备课交流,开学第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学科的重视,做好初高衔接并给出有效学习高中语文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不再盲目学习。而《沁园春•长沙》是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第一篇课文,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初中学习过的《沁园春•雪》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初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进一步确定学生的学习重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中重视生活情境化和单元教学任务的落实,这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是对新课标和教考衔接的落实。</p><p class="ql-block"> 高海燕老师对《立在地上边上放号》和《红烛》的教学设计进行交流,1919五四风雷席卷而来,热血青年推动历史进程,2024巴黎奥运会,盛世下的青年为国而战满载荣誉。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环境,不变的是中国人的使命与担当,挥洒热血燃烧激情。高老师将课文与当下结合起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高老师引导学生在课文里回望历史,关照当下,展望未来,让文字化为心的力量引导梦想的航向,重视对学生的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的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 全凌慧老师主备的是《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两篇课文,鉴于是自读课文,全老师将两篇课文进行联读教学,确定题目为“寻找诗歌中青春的我”,并设置“推选校报诗歌专栏篇目”教学情境,通过完成“意象之新”“青春之我”这两个学习任务来实现“鉴赏意象含义、体会象征手法、理解诗歌主题”的教学目标。全老师的设计重点突出,环节紧凑,并多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后又配有相应的巩固练习,体现了学练结合、闭环教学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李吉娇老师分享了她关于小说《百合花》《哦,香雪》的联读教学设计。该设计抓住两篇小说语言散文化的特点,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阅读写作任务确定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基本情节与诗意描写、人物形象与青春情怀、选材与主题、创意改写,以领悟作者的“以小见大”的创作思想,鉴赏小说家的青春表达方式,体会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青春情怀。</p> <p class="ql-block"> 高二语文备课组于8月21日20:00进行线上备课交流。</p><p class="ql-block"> 丛丽颖老师本次负责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她从单元整体出发,依据课标和学情,合理制订了大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各篇课文的设计围绕同一主题。以自主阅读、交流分享为主,运用大单元阅读、单篇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来进行阅读鉴赏与探究。并且以旧带新,结合学生原有知识,注重课堂的思辨性与逻辑性。</p><p class="ql-block"> 张未茜老师准备的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她从学习提示和单元教学任务出发,以感受民族自豪感,思考青年未来责任为最终目标,把文本情感表达作为桥梁和情感共鸣的基础,跟着历史的时间线,重温这篇重要的讲话。</p><p class="ql-block"> 陆海媚老师负责的是《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这一课的两篇文章都是回忆录,先通过表格对比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回忆录的文体特点。两篇文章的讲解都选择了视频导入,通过视频,学生可以直观了解事件的背景,能够更好的体悟文本情感。接下来带学生厘清课文脉络,可以准确概括课文中涉及到的时间和对应的事件,从而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再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提炼出文本的真挚情感,体会浓浓的爱国情。接下来就到了鉴赏环节,要能够体会到语言的美,了解记叙、议论、抒情等手法相结合的写作特色。</p><p class="ql-block"> 陆娜老师主备的是《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陆老师以文体特点作为切入点进行联读设计,围绕消息与人物通讯的特点,探讨新闻选择恰当材料报道事件与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通过分析事实与背景的融合,让学生感受香港回归的自豪感,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与人物精神,让学生体会焦裕禄的时代精神,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周春苗老师准备的课文是第一单元第四课《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本篇文章较长,分为八个章节,通过课堂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各章节的内容,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多角、分层次的综合报道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本篇文章作为事件通讯这一文体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暑假线上教研会上,大家针对备课的教学重难点、疑问点进行交流,一起研讨教学课堂如何有效,共同探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的途径,互助前行提质量。教研组长冯文娟老师的总结发言,冯老师先是肯定了每个老师的认真备课,每位老师都有亮点之处,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大家都能做到立足课堂寻突破,有备有研扎实行。此外,冯老师还对高一、高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和要求:备课要广和专,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造出“有料又有趣”的语文课堂。本次暑假线上教研活动对我们的高一、高二语文教学准备与提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为开学后的教学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使得教学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明确。</p>